敬佩 敬业 敬畏

把日子过成段子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21年5月22日,一个非凡的日子,这一天传来了太多太多的噩耗,让人痛心,令人惋惜。最近很少刷手机的我,居然花了近三个小时的时间翻阅各种新闻,从流泪,到哽咽,再到失声痛哭,太多复杂的情绪需要找到发泄的出口,夜不能寐,我决定记录此刻的思考和认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18px;">首先,让我感动的是这些视频,看到长沙市民自愿的为袁爷爷夹道送行,齐声悲呼“袁爷爷,一路走好”,视频里能清晰的听到驻停车辆的鸣笛声,瞬间击溃了我的泪腺,这是一种源自内心的最真实的情感,只有真实的东西才能直击人的心灵。</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18px;">接着我开始翻阅袁隆平院士的各种资料,边看边思考着,是怎样一个牛人,能获得如此多人的尊重。</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18px;">众所周知,袁隆平院士为世界粮食问题做出巨大的贡献,他的杂交水稻技术让亩产量从200公斤增加至1000公斤以上,这一巨大的贡献很大程度的解决了人类的温饱问题。他的一生一直专注一件事情,做到极致之后依然在不断攀登更高峰,这种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有一段视频里,年近90的袁隆平院士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到“我不能躺在功劳薄</span><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31, 31, 31);">上睡大觉,要继续努力,继续攀高峰”,仅仅这一不经意的举动,足以年轻人学习一辈子,学无止境,努力无止境。</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31, 31, 31);">除此之外,他特别的谦虚,这种谦虚是发自骨子里的,在一次接受采访的时候,记者提到贡献的时候,袁老的回答是“荣誉属于大家,属于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我只是起到了部分带头作用”。我想仅仅这一个回答,又可以秒杀现在的学界大咖们,高处不胜寒,试问在尊享如此顶级的殊荣之后,又有几人能够不忘初心,能够做到如此谦卑。这样一个敬业、谦卑、而又节俭的科学家怎么能不让人敬佩?他的谦卑又一次拷问着我的内心,虽然一年以来一直以虚怀若谷来要求自己,但实际行动上呢?有没有又出现傲视群雄的时刻呢?三省吾身,自己离优秀差的太远太远。</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在悼念袁爷爷的时候,我也在思考着自己的人生,短短的几十年光阴,稍纵即逝,我应该怎样过好自己的一生呢?</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18px;">今年之前很长的一段岁月里,自己认为做真实的自己是人生的最高目标,真诚的对待每一个值得对待的人,做自己认为应该做的事情就够了。但这一年发生的一些事情让我彻底的改变了这一想法。</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18px;">如果人生分为四种段位的话,最低一层的应该是为了达到目的,有意识的讨好别人,虚情假意的做一些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带着面具活着,活在别人的世界里,这也是之前自己最唾弃的一类人。</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18px;">所以很长一段时间自己都生活在“做真实的自己”这一段位,活在自己认为的“有情有义”的世界之中,导致的结果就是常常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而忽略了别人的感受,很多时候自己给予的并不是别人想要的。</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18px;">那么,再往上一个段位是什么呢?我想,应该是在“做真实的自己”基础上,能够经常换位思考,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和解决问题,相处的时候让别人很舒服。说起来简单,但做起来需要用心和智慧,用心是指能够感受到别人的需求,有敏感的触角;智慧是指处理问题的方式,既有能力能帮到别人,又不让别人有亏欠感;除此之外,还需要有一颗包容的心,能够多理解到别人的难处,有时候需要牺牲自己的欲望,成全别人,能够在成全别人的时候体会到快乐,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快乐。上述三点分开来做并不难,但要综合起来能做好,是非常不容易的,这需要在“有情有义”的基础上再加上格局和智慧,需要很多很多的爱。最近非常认可樊登读书里提到的一句话“当你站在别人角度替人考虑的时候,你也会得到你想要的”,是的,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基础是舒服,只有大家都在舒适区,才能各取所需。认识到这个问题仅仅只是提升自我的基础,还需要长时间的修炼,这个是无止境的。</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 18px;">第四层是人生的最高境界,自己还没有参透,但一定还有比“有情有义有格局”更高的一层。</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除了生活,对于工作方面,自己也想了很多。关于工作的认识,经过了多轮思想的转变,从刚开始压根没想过搞科研,被一步步逼上这条路;从刚开始的极度排斥,到后来的渐渐喜欢;从刚开始的手忙脚乱,到现在的遇事不慌、心中有数,取得了一些进步,但这背后是更多的不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前年的第一顶人才帽子和一等奖,到去年的第二顶人才帽子和成为院士创新团队核心成员,再到今年正在争取的两顶更大的帽子。满足自己虚荣心的同时,感到的是越来越大的压力,我知道自己离这么多头衔还有很大差距,也在非常努力的去工作,但总觉得套路和方向不对。今年,<span style="font-size: 18px;">经历了几次高规格的汇报之后,让我深深的意识到平台和身边的圈子对一个人的格局影响有多大,你身边人的优秀程度,决定了你的发展上限。而目前</span>身处的工作环境让我特别的着急,一个处事消极、眼中鄙视所有人、只知道抠细节、遇事就推卸责任的领导早已经让我深度绝望,但几经挣扎之后又无力逃脱,只能认命。我不知道身上的发条能撑到何时会爆,也不知道最终是黑暗吞噬光明,还是星光划破夜空。不过能怎样呢?无路可选,只能挣扎在“失温”的边缘,孤独前行。</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除了袁隆平院士逝世带来的悲痛之外,还有21名马拉松选手遇难带来的惋惜,21条年轻鲜活生命,都是国内顶级的选手,身体素质超好,居然被活活的冻死。</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是我第一次对“失温”有了深刻的认识,同时我也认真的反省了自己的每一次马拉松。三年前,自己完成了人生第一次马拉松——歙县马拉松,那是近两千米爬升的比赛,一路都是虐人的山路,到现在我还记得当时在山路拐弯处看到三轮车时,想坐上去的冲动,最后是在意志力完败体力之后,走完了剩下的十公里,还好,在能力不行的时候没有逞强。</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二次马拉松——巴彦淖尔马拉松又遇到了高温,半程之后,自己出现了中暑的情况,每逢补给点,水都是一瓶一瓶的补,还要从头往脚浇,在这种情况下依然咬牙比赛,后来硬生生靠意志力扛下来了。可惜赛事保障太不给力,一张比赛照片都没留存,但高温酷暑下没有任何遮挡的柏油路是我记忆深处难以抹去的阴影。还好,遇到高温的时候已经是后半段了,最后几公里的天赐凉风让我离中暑远了一点,那时候并没有意识到,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所谓的意志力有多么的渺小。</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相比之下,第三次马拉松——北京马拉松是记忆中为数不多的温暖回忆,从天安门出发的震撼、经过知春路和北航时的亲切、一路丰富的补给、秋高气爽的天气,都给我留下了非常美好的回忆,再加上自己不争不抢的心态,让整个过程都很佛系而美好。也就是最后10公里跑的有些吃力,但也因为强大的精神力量让我顺利完赛,但差2秒钟pb的遗憾恐怕要终生难忘了,的确,跟4个小时20分钟相比,2秒钟的确太微不足道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再接着就是成都双遗马拉松了,这次是赛前食物中毒引起的高烧和腹泻,比赛前一天拉了六次,在已经脱水的前提下,居然有勇气站上跑道,我也真是佩服那时的自己。不过,万幸的是头一天晚餐的时候,听队友说起注意事项的时候,提到心率问题,超过180属于心肺极限状态,会有生命危险,必须要停下来走。这也让我第一次对极限运动有了敬畏之心,而且恰好自己在比赛中遇到了很多次心率超过180的时候,都是果断的选择停下来慢走,这一举动实际上可能救了我一命,因为那次的身体状态实在太差了,如果强撑真有可能出问题。但万万没想到的是最后居然pb了,一路太多的艰辛也化作了镜头前的情不自禁,摄影师捕捉到了那时的我。</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迄今为止最后一次马拉松就是河北马拉松了,这一次是经过赛前充分的训练前提下参加比赛的,但从25公里开始膝盖就不舒服,每个站点都是喷着云南白药下来的,从刚开始只喷膝盖,到后来的从膝盖到脚踝,全靠药物支撑着比赛,这也是我唯一的一次破四。</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跟马拉松相比,越野赛更不容易,两年前自己也完成了35公里崇礼越野赛,相比上几次马拉松的各种凄惨,这次是赛前脚趾磨泡,忍着流脓的剧痛,自己居然完成了整个比赛,而这次激励我的就是圈里168大神的那句话“男人,死不了就干”,现在回过头来看看,真是无知者无畏。</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其实马拉松比赛就跟开车一样,越是老司机,越谨慎,初生牛犊不怕虎,自己以前对于越野中潜在的危险认识太浅薄,我们总是谈敬畏之心,但敬畏的前提是认知,如果连危险都没有基本的判断,那敬畏从何谈起?所以,多学习,及时叫停是我们在任何运动中必须要做到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好吧,说了这么多,该回归主题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敬佩是我们应该制定的人生目标,人的这一生很短,每个人都有离开的一天,不求走的那天会像袁爷爷那样获得十里长街的夹道送别,但求这一生过的无怨无悔,过的真实而有温度,能够做自己的同时也能够温暖到别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敬业是我们应该秉持的工作态度,活到老学到老,学无止境,争取更大进步永远是我们需要努力的方向,同时能够时刻保持谦卑才能看到别人身上的优点,取长补短,知道山外有山,才能走的更远。</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敬畏是我们在对待任何事情的基本态度,尤其是对自己未知的领域,一定要谨慎。而敬畏的前提是认知,只有认识到危险才能去敬畏,所以多听多看也是多新鲜事物应有的态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路漫漫其修远兮,快40岁了,跟之前雷厉风行的执行力相比,现在更需要培养自己全局筹划能力,更需要让自己慢下来,稳下来,三思而后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