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昨夜山河齐恸震,今朝大星辞九州</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今日双星陨落,共和国一天痛失两位院士</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心痛,两位爷爷一路走好,吾辈永远铭记伟人</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旭日水乡湾幼儿园全体教职员工沉重悼念袁隆平、吴孟超院士͏!</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两位国家最高学科技术奖得主5月22日下午相隔两分钟相继离开人世。</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13:05,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院士逝世,享年99岁……</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13:07,杂水交稻之父袁隆平院士逝世,享年91岁…</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西沉就再不升起,划过天幕就不再回来,我们无法抵御浪潮,但会永远记得灯塔!</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致哀•致敬】袁隆平:我是一名无党派人士,我的心深深地向着中国共产党!</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今天下午,惊闻噩耗,“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原主任、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于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在长沙逝世。国人哀痛!世人悲恸!袁老是无党派代表人士,我们怀着无比悲痛的心情与他告别。</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长期以来,以袁老为代表的无党派人士秉承与党同心、爱国为民、精诚合作、敬业奉献的光荣传统,与中国共产党同心同德、携手并肩,不断坚定合作初心,成为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伟大征程中的一支重要力量。</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多党合作事业,对无党派人士寄予殷切期望。广大无党派人士立足本职岗位,坚持专业报国,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智慧力量;积极参政议政,开展民主监督,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努力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好参谋、好帮手、好同事。</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2017年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的民进、农工党、九三学社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指出,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知识分子。我国广大知识分子是社会的精英、国家的栋梁、人民的骄傲,也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我国知识分子历来有浓厚的家国情怀,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重道义、勇担当。一代又一代知识分子为我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贡献智慧和力量,有的甚至献出宝贵生命,留下了可歌可泣的事迹。新语君还记得,2017年6月9日,中央统战部在天津召开全国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座谈会。袁老在会上作了发言。袁老说:</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我的毕生追求就是“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种子精神给我的启迪最深。我觉得,种子优良了,水稻才能根深叶茂,硕果累累。人就像一粒种子,只有身体、精神、情感都健康了,才能茁壮成长。要成为一名称职的科技工作者、合格的知识分子,就应该学习种子精神,做一个热爱祖国,热爱共产党的人;做一个关注民生,为人民服务的人;做一个不怕挫折,敢于创新的人。</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回顾63年的杂交水稻研究之路,我深深感到,正是党的阳光雨露养育了杂交水稻这朵奇葩,使我们在挑战“世界饥饿”的历程中,有勇气坚持不断探索,有条件克服重重困难,使这道世界难题首先被我们中国人攻破。因此,无论时代如何发展、环境如何变幻,作为中国知识分子,都要始终跟党走,始终对祖国、人民充满深深的爱,这也是我们科研创新的动力源泉。</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科学探索无止境,我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水稻长得有高粱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籽粒像花生那么大,我和我的助手高兴地坐在稻穗下面乘凉。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全世界现在有1.5亿公顷水稻稻田,但是杂交水稻还不到10%,若有一半种上杂交稻,增产的粮食可以多养活4亿到5亿人。我萌生的新目标是:将重点开展超级杂交稻高产攻关、海水稻的研制以及第三代杂交水稻遗传工程雄性不育系的继续研究和应用推广。或许,这又是一场攻坚战。只有永不满足,不断创新,我们才能有新的动力,新的收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我的做人原则是淡泊名利、踏实做人。国际上曾经有多家机构高薪聘请我出国工作,都被我谢绝了。我的根在中国,杂交水稻研究的根也在中国。有的人不理解,我就告诉他:人,除了吃饱肚子,还需要一股子精神,只有精神丰富了,心情才能愉快,身体才能健康,事业才能做得长远。如果老想着享受,哪有心思搞科研呢?我还要为培育农业科技人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为中国杂交水稻技术的继承和创新积蓄力量。</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我是一名无党派人士,我的心深深地向着中国共产党。多年来,我担任了全国政协常委和湖南省政协副主席,还担任了湖南省知识分子联谊会会长,做了一些参政议政履职工作,为国家和湖南的发展建言献策。我希望青年知识分子也能参与其中,与伟大的祖国同频共振,奉献青春和力量,把根深深扎在祖国的大地上,把情紧紧融入服务人民的伟大实践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如此朴实的话语,体现着一位无党派人士、一位党外知识分子的爱国情怀和高尚品格,令人钦佩,令人动容。1996年9月18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兴隆观测站的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发现了一颗小行星。1999年10月,经国际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该小行星被命名为“袁隆平星”(8117 Yuanlongping),以示对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敬意。当我们仰望星空,永远不会忘记袁老对中国和世界的突出贡献,不会忘记袁老脚踏实地的奋斗、敢为人先的创新、鞠躬尽瘁的坚守。爱国是无党派人士的底色,为民是无党派人士的担当,熔铸于代代相传的风骨和血脉中。让我们向这位杰出的无党派人士致敬、默哀!广大无党派人士、党外知识分子要以袁老为榜样,秉承与党同心、爱国为民、精诚合作、敬业奉献的光荣传统,发挥专业优势和群体优势,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建言献策,把个人理想和事业融入国家发展战略之中,立足岗位建功立业,为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更大贡献。国士无双,食一粥一饭,当思故人之不易!</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袁老千古,一路走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北京时间5月22日13时02分,一代医学传奇,“中国肝胆外科之父”、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孟超病逝,享年99岁。</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吴孟超院士是我国肝胆外科的开拓者和主要创始人之一,他是许许多多肝胆外科医学生和临床医生的偶像。</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他是“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师从中国著名医学家、“中国外科之父”裘法祖,他创造性地提出“五叶四段”的解剖学理论,建立“常温下间歇肝门阻断”的肝脏止血技术,他成功施行了以中肝叶切除为代表的一系列标志性手术。</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97岁高龄才退休的他,走过了75年的从医之路,把16000多名患者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中国肝胆外科之父”的传奇人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一、那些儿时的苦难</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一边帮父亲割橡胶一边读书</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1922年8月31日(民国十一年),吴孟超生于福建省闽清县白樟乡的一个贫苦农家。由于家庭贫困,为了养家糊口,吴孟超的父亲和几个同乡的人一起去了南洋打工挣钱。那个时候,家里常常揭不开锅,小孟超也因为严重的营养不良,直到三岁时才会走路。</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有的时候,小孟超实在饿的不行了,就往外婆家里跑。舅舅见到他瘦的皮包骨头,很是心疼,于是去田地里捉几只青蛙,回来炖了给他补补。母亲常说,那段时间如果没有舅舅,根本熬不过来。最终,迫于生计,五岁大的吴孟超就随着母亲一起,漂洋过海来到了马来西亚,投奔在这打工的父亲。</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虽然一家人是团聚了,但是他们在这身居异国,举目无亲,相依为命,步履艰辛。为了生活,六岁的吴孟超就开始在橡胶作坊里干活。八岁起,每天天还没亮就顶着油灯,光着脚,随着父亲去橡胶林割橡胶。</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因为父母这一辈子吃尽了没有文化的苦,所以他们决定再穷也要供孩子上学。吴孟超作为家中的长子,也成为了家里的重点培养对象。在当地进步华侨办的光华中学,吴孟超上午割橡胶,下午上学,并在此接受了早期的爱国主义教育。等到初中毕业时,吴孟超的双手已经磨出了厚厚的老茧,一把割胶刀玩的溜到飞起。</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二、青年吴孟超的爱国情怀</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不大的年纪,伟大的情怀。</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吴孟超在光华上初中时,从国内来了一位新校长,他经常给学生讲国内的形势。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和英勇作战的事迹,成为马来西亚华侨们的热议话题。</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初中毕业,按照当地习俗,校方和家长是要出资让毕业生聚餐一次的。当钱收齐之后,身为班长的吴孟超建议,把聚餐的钱捐给祖国正在浴血抗战的前方将士。</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建议立刻得到全班同学的拥护,于是一份以“北婆罗洲萨拉瓦国第二省诗巫光华初级中学39届全体毕业生”名义的抗日捐款,通过爱国人士陈嘉庚的传递,送往抗日根据地延安。</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万万没想到的是,在毕业典礼时,学校收到了八路军总部以毛泽东、朱德的名义发来的感谢电。校长和老师激动万分,立即把电文抄成大字报贴在公告栏上,这件事引起了全校的轰动。</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受到此次事件的鼓舞,初中毕业后,他毅然放弃了父母为他学做生意或去英国念书的安排。1940年1月3日,18岁的吴孟超和6名同学一起踏上了回国抗日的道路。</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面对破碎的山河和惨遭杀戮的人民,吴孟超在种种原因不能去延安的情况下,决心走“科学救国”、“教育救国”的道路。</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是党让人民看到中国的希望,是毛泽东和朱德为我们捐钱给延安的事专门回信,坚定了我为党奋斗终生的决心。”</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吴孟超沉浸在无尽的感慨之中。从回到祖国的那一天起,从目睹解放上海的大军露宿街头的那一刻起,他已为自己的忠诚、自己的挚爱找到了扎根一生的土壤。心中一团火,守着誓言,从未熄灭。</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三、影响吴孟超一生的那个人</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从高超的医术到正直的精神品质</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1943年秋天,吴孟超考取了德国人创办的同济医学院。从此,开始他的医学生涯。同济医学院的“闯三关”闻名遐迩。所谓“三关”是指解剖、生理和生化,全都是口试。闯过三关的人在学习史上就留下了光荣的一页,闯不过自然不行,还有被淘汰的危险。</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1947年1月的一天,正在做作业的吴孟超听到同学们都兴奋地谈论着裘法祖教授的名字,说是裘教授要来给他们上课。这个消息给吴孟超带来了无比的惊喜。裘法祖是谁啊,那是在德同外科界大名鼎鼎的中国人啊!</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裘法祖凭着他那出神入化的手术刀在废墟中挽救了无数德国人的生命。从头到脚,人身上每个部位的手术他都能做,而且做起手术来如行云流水,干净利落,一气呵成,一个多余的动作也没有。连以严谨著称的德国人都自愧不如,被德国人誉为“当代中国外科之父”。所以,裘法祖早就是吴孟超心中的偶像了。如果真能听他讲课,那该是多么幸福的事。</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盼望了许久,终于有一天,教导主任陪着一位英俊潇洒、白衣白裤的男子来到他们的教室,高兴地搓着双手向大家介绍说:“同学们,这就是刚从德国回国的裘法祖教授!”教导主任的话音未落,雷鸣般的掌声在教室响起,同学们纷纷站起来欢迎这位名扬中外的医学大家,坐在第一排的吴孟超更是心潮澎湃,激动不已!</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他反复打量着裘法祖教授:整洁的衣着,俊朗的面容,深邃的目光,优雅的举止……裘法祖的每一个动作都让吴孟超着迷。吴孟超到现在都清楚地记得,裘法祖教授讲的第一句话是:感谢同学们的掌声,我很高兴有机会和大家一起学习外科学。</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这才是真正的大师!从那一刻,裘法祖已经成了吴孟超的偶像。吴孟超总是暗暗地想:要是哪一天能做一个像裘法祖教授一样的外科医生,那该是多么幸福的事啊。</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1954年至1958年,吴孟超从查房、检查病人到科研、开刀,一直与裘法祖在一起。4年的贴身学习,让吴孟超直接接触了裘氏刀法(以精准见长,手术时不多开一刀,不少缝一针,尽量减少病人的创伤)。</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后来就学他的方法,基本到现在,我的手术开刀方法风格都是他教的”。在吴孟超的眼中,裘法祖对学生要求严格,但他对待病人却很耐心负责,他曾亲眼看到老师趴在病床边观察患者的小便剂量。</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我的一举一动他都写下来,非常勤奋,非常刻苦,非常聪明,对病人非常了解。”裘老曾连用4个“非常”形容他的得意门生。</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跟在裘法祖身边学习了2年之后,吴孟超的手术做的越来越像老师了。1956年当他转为主治医生开始独立工作时,吴孟超想到自己该怎样发展,裘法祖指点说:中国的肝胆外科还是一片空白,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正是裘老指点出了中国肝胆外科的创始人,吴孟超也终生感激着这位比他大了8岁的老师。</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裘法祖院士去世前,吴孟超每周都要与他通电话,了解恩师和母校的近况。那时吴孟超也已经是80多岁的人了,但一听说老师要来,都是提前站在大门外,为老师打开车门,扶老师下车,执弟子礼甚恭。</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而老师则客气的称这个弟子为“吴教授”,一见到就笑逐开颜。当有一年中央军委授予吴孟超“模范医学专家”荣誉称号时,全场军人,只有特邀到场的裘法祖身着西装。主持人向大家介绍,这是吴孟超的老师,裘法祖已泪流满面:“我光荣啊!”</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三餐温饱,四大皆空”、“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手术要会做,经验要会写,上课要会说”,裘老的教诲,吴孟超至今也没忘,“正是裘老的精神品质,一直鼓励着我走到现在,他怎样要求我,我也是怎样要求我的学生的”。</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四、震惊国际医学界的世界外科大会</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改变了西方世界对中国外科的看法</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1979年9月,第28届国际外科学术会议在美国旧金山举行。参加这次会议的有美、苏,英、法等六十多个国家的两千多名外科专家,代表着世界外科的最高学术水平。</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中国肝脏外科的创始人吴孟超和中国外科界三位泰斗级人物吴阶平、陈中伟、杨东岳荣幸地接到了大会邀请。</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中国人的到达没有引起多少人注意。在相当多西方医学界人士眼中,中国人的荣耀是中医中药,它代表的是人类古老的医学文明。而现代医学文明的源头在西方,只有西方医学家才能在这种档次的会议上成为主角和明星。</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但不可否认,新中国成立后,医学界先是在国际反华反共的包围国中艰难创业,后来又被“文革”捆住了手脚,不仅没有进步,反而倒退数年。虽然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打开了大门,改革开放,但由于对外交流的渠道较少,吴孟超参加会议前甚至还没完全弄清楚国外肝脏外科的发展状况。所以,外国人对中国代表团的不注意甚至轻视是客观存在的事实。</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从大会宣读论文的目录来看,将在会上宣读肝外科论文的学者一共有三位,吴孟超排在最后,前两位都是西方发达国家的会议代表。</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为了这次会议,吴孟超“恶补”了三个月的英语,天天书不离手,一有空就拿出来又读又背。为的就是在代表着世界外科最高学术水平的大会上,不能给国人丢脸。因为要出国,吴孟超还专门定制了新的西服。</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紧张而又激动人心的时刻到来了。吴孟超细心听完了两个外国同行的发言后,心里有了底。所以当他走上讲台的时候,最初的那种怯意瞬间蒸发,外国人看到的是一个身材矮小、毫不起眼、但充满自信的中国人。</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当吴孟超以流利的英语开始发言时,与会者很快改变了对他的印象。他一开口就震住了全场:“本文分析从1960年1月至1977年12月手术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181例,手术死亡率8.8%,有6例已生存10年以上……”</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在吴孟超之前宣读肝外科论文的两名外国学者,两人加在一起的肝癌切除术共18例,讲台上的吴孟超一个人就做了181例。</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18:181,这是两个没有可比性的数字!吴孟超那么高的手术成功率、吴孟超自创的肝脏解剖理论、吴孟超自创的间歇性肝脏血流阻断切肝法,自然而然在会场上引起了强烈的震动!</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吴孟超接下去论述的手术指征、手术操作、降低手术死亡率、疗效评价等四个问题,每个问题都让会场上的人感到新鲜、有价值。当吴孟超结束他的发言时,台下的人好像还沉浸在他的发言里,愣了好一会儿才爆发出如潮水般经久不息的掌声。</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五、传奇的手术</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他的手术技巧,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他的手术技巧,被晚辈的医生们称为“魔鬼级”。吴孟超把肝脏掌握的太透彻了,他熟练的就像那个可以解牛的庖丁,闭着眼睛就能摸出肿瘤的占位和其他脏器的位移。</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在手术台上,吴孟超全神贯注的典型动作,是他两眼微微望向天花板时,这时他的手已在病人的腹腔里直奔那个有病的肝脏而去,手指一掐,血管的出血停止了。所有手术人员在这时大气都不敢喘——谁都知道,这是整个手术的最关键点。</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这双手,就是吴孟超的眼睛。他的手长14厘米,不算太大,但行内人一看就知道是外科大夫的手。拇指和食指、中指相向弯曲靠拢,像鹰爪一般,是一辈子用力握手术钳所致。就是坐在那儿,吴孟超也会在跟人谈话时,不自觉的把手指捣来捣去的做手操——吴孟超最怕这双手出问题。</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1983年,吴孟超为一名仅4个月大的女婴切除了肝母细胞瘤,那颗瘤子重达600克,体积竟比婴儿的脑袋还大,创下了世界肝母细胞瘤切除年龄最小的记录。</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吴孟超还有一项世界纪录保持至今,无人打破。1975年,安徽农民陆本海挺着个像临产孕妇一样的大肚子来求治,被吴孟超诊断为肝脏巨大血管瘤。血管瘤像个马蜂窝,满满一包血,一动造成破裂就可能导致病人死亡,吴孟超下了手术的决心。</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中午12点开始手术,整整做了12个小时,才把那颗巨大无比的瘤子切掉。切下来的瘤子重18公斤!术后,几个大夫疲惫的几乎抱不动那个瘤子,最后还是一位身强体壮者,蹲着马步把它抱了起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那个农民至今还好好的活着。同行们说,别说是那个年代,就是现在,这个手术的难度也大的可怕。</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实际上,吴孟超创造了中国医学界乃至是世界医学肝胆外科领域的无数个第一:</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他主刀完成了我国第一例成功的肝脏手术,</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他翻译了第一部中文版的肝脏外科入门专著,</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他制作了中国第一具肝脏血管的铸型标本,</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他创造了间歇性肝门阻断切肝法和常温下无血切肝法,</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他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例中肝叶切除手术,</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他也切除了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重达36斤的肝海绵状血管瘤,</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他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例在腹腔镜下直接摘除肝脏肿瘤的手术,</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他为一名仅4个月大的女婴切除了肝母细胞瘤,创下了世界肝母细胞瘤切除年龄最小的纪录,</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他获得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成为设立以来医药卫生界第一个摘得该奖项的科学家,他有力地说道:“我会把一生的精力贡献给医学和科学!”</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旭日水乡湾幼儿园全体教职员工沉重悼念两位伟大的院士,我们会教育孩子们好好学习,珍惜幸福生活,树立远大理想,继承袁爷爷、吴爷爷的遗志,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努力学习,奋勇前进!国士无双,永远铭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地址:水乡湾小区内物业旁边</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联系电话:13513691783 孙老师</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18334909131 齐老师</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