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镇远古镇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镇远县下辖镇,位于舞阳河畔,四周皆山。河水蜿蜒,以“S”形穿城而过,北岸为旧府城,南岸为旧卫城,远观颇似太极图。两城池皆为明代所建,现尚存部分城墙和城门。城内外古建筑、传统民居、历史码头数量颇多。镇远古镇交通方便区位优越,湘黔铁路、株六复线、320国道、沪昆高速公路穿境而过,距铜仁机场、湖南芷江机场和贵阳机场分别为90公里、170公里和270公里。县境东界湖南新晃,南临三穗、剑河,西毗施秉,北接岑巩和铜仁地区的石阡,素有“滇楚锁钥、黔东门户”之称。镇远历史悠久,自秦昭王三十年(公元前277年)设县开始至今已有近2300年的历史,其元代、清代为道、府所在地达700多年之久。2020年1月7日,被文化和旅游部确定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镇远,是一座“以军兴商”的城市,是一座多元文化交融的城市。特殊的地理位置使镇远自古以来就有“滇楚锁钥、黔东门户”之称。历史上曾屯兵2.8万人,有四宫殿以及石屏山上的古长城和众多的关、屯、堡等历史的鉴证;镇远,也是湘楚中原西通滇黔至缅甸、印度等东南亚国家“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历史上的“八大会馆”、“十二戏楼”至今仍有部分保存完好。</p> <p class="ql-block">轻岚疏雨小风斜,短棹石桥挽浪花。</p><p class="ql-block">鸥鹭翩翩穿碧树,峰峦袅袅近人家。</p><p class="ql-block">飞檐流韵墨如黛,曲水涵清影似纱。</p><p class="ql-block">柳巷依稀羁客梦,因缘乘醉枕烟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舞阳河宛如一条绿色的带子飘过城市,两岸的建筑屋顶都是飞檐翘角,墙都是统一的淡灰色,一幢幢排列整齐,依偎在幽幽的河畔。</p> <p class="ql-block">两山夹溪溪水恶,一径秋烟凿山脚。</p><p class="ql-block">行人在山影在溪,此身未坠胆已落。</p><p class="ql-block">盘陟崩石来无端,山前突兀复有山。</p><p class="ql-block">肩舆十步九扶掖,不尓倾蹶肤难完。</p><p class="ql-block">传闻雨后更险绝,时有奔泉掣山裂。</p><p class="ql-block">此行幸值晴明来,峻坂驰驱九已折。</p><p class="ql-block">不敢俯睨千丈渊,昂头但见山插天。</p><p class="ql-block">健儿撒手忽鸣炮,惊起群山向天叫。</p> <p class="ql-block"> 新大桥位于镇远古城中部,全长109米,宽7米,高10余米,共有8拱,每拱跨度10米,是古城第二座跨过㵲阳河的石拱桥。新大桥始建于1948年,当年正值蒋介石六十大寿,时任镇独师司令周中礼为了讨好蒋介石,提议为祝寿建桥,并命名为“介寿桥”。因当时政府腐败,贪官太多,经常拖欠工人工资,严重影响工程进度,到1949年11月大桥仍有7至8孔未能完工。1950年,新中国的镇远县人民政府,同解放军工兵部队一起努力奋斗,不花百姓一分钱,仅两个月就把新大桥修通,并重新命名为“新大桥”,以祝贺新中国的诞生。镇远古城亮灯工程后,新大桥也成为绝佳的夜景观景点。</p> <p class="ql-block"> 镇远古镇夜景绚丽:碧绿的舞阳河穿城而卧,两岸遥遥相望,夕阳西下,舞阳河沿岸的古朴楼宇华灯初上,紫红色、青绿色、蓝色,各种灯光在古镇建筑上闪耀,尽显梦幻之美;夜色深沉,在绚丽的灯光下,古镇变得更加美丽;而河水倒映出古镇楼阁绚丽多姿的夜景,犹如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更加迷人。</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31, 31, 31);"> 镇远古民居兼具江南院落的风貌,同时又有山地建筑的布局,这种江南、山地的完美结合,使镇远的民居成为中国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观,其中“歪门邪道”就是镇远特有的民居建筑。</span></p> <p class="ql-block"> 在抗日时期,我国曾设立了两个日军俘虏的管教收容地,一个在陕西省西安,另一个就是在古城镇远的和平村了,它是“在华日本人民反战同盟和平村工作队旧址”的简称,也就是第二日服收容所,位于镇远县城和平街的南端,是一个风景怡人的情景小村,村里的和平鸽环飞,属于和平的气息围绕在这个小镇中。</p><p class="ql-block">整个和平村的占地面积高达六千多平方米,其中有两千多平方米的建筑面积,所有的围墙都是由黄土砌成的,前院的两侧分别是哨兵室和米库等,都是砖木结构的。办公楼的一楼设有办公室、职员室、研究班、新生班等。而后院则是医务室、食堂、厨房、病 房等生活相关的后勤场所。这里在1938年至1944年期间,曾先后关押教育过日俘有高达六百多号人,也正是因中共党员提出的“优待俘虏”政策,这里曾经不仅仅是物质上满足日俘,更要丰富他们的生活,增添一些娱乐项目,让他们的生活丰富多彩。</p> <p class="ql-block"> 镇远博物馆展厅面积为300平方米。基本上没有什么文物,它是通过展览文字说明、图片等形式展示了镇远的历史沿革、风土人情、文物状况、自然风光等,反映了镇远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美丽的自然、人文风光,是名城镇远的经典缩影。</p> <p class="ql-block"> 青龙洞,据史书记载,距今600多年的明洪武年间,此地便已形成与现存建筑群相当的规模,“明郡守黄希英建,工部郎中赵之绪购藏经,构层楼以贮之”。清嘉靖年间这里不仅增加了大量寺庙,而且有了宫室和书院建筑,后多有改扩建。雍乾时又有了万寿宫等商业性会馆建筑及戏楼。光绪四年,又增建了祝圣桥上的状元楼(亦称魁星楼)。1956—1963年间,省州政府拨出专款,组织专人对青龙洞建筑群两度较大维修,后又对中元洞一组修复。1983年起,省政府再次拨巨款对青龙洞、紫阳洞、万寿宫、香炉岩等各组古建筑全面抢救和修复,青龙洞古建筑群得以恢复原貌。此建筑名胜有如群星灿烂,通常以青龙洞概言之,成了历代游人流连忘返之地,文人骚客咏叹之物。</p> <p class="ql-block"> 祝圣桥为七孔青石拱桥。桥中央有一个三层三檐八角攒尖顶楼阁建筑,被称为"状元楼"、"魁星阁"。据说此楼建成十年后,贵州果然破天荒地出了两个状元。</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font-size: 18px;"> 祝圣桥上建有三层穿斗式,三重檐,八角攒尖,青筒瓦顶楼阁,名称“魁星阁”,又称“状元楼”。楼阁上题有三副楹联,其一幅是:“扫尽五溪烟,汉使浮搓撑头出;劈天重驿路,缅人骑象过桥来。”横副是:“河山柱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font-size: 18px;"> 楼阁坐东面北楹联是:“人上翠微梯,蓬岛春聆天尺五;客来书画舫,桃花流水月初三”。横副是:“云汉天章”。</span></p> <p class="ql-block"> 青龙洞,群坐落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镇远城东的中和山上。这里山势挺拔,峭壁悬崖。巨岩、洞穴和为一体。</p><p class="ql-block">道、儒、佛三种宗教的寺庙群生就山腰。它背靠青山,面临绿水,贴壁临空,五步一楼,十步一阁,翘翼飞檐、雕梁画栋。</p><p class="ql-block">青龙洞,这些古建筑依山因地,分别采用了“吊”、“借”、“附”、“嵌”、“筑”等多种工艺,硬是在一段悬崖上筑出中元洞、紫阳洞、青龙洞、万寿宫等一片阁楼洞天。它气势雄伟、构思大胆、布局精巧。于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多彩贵州风》,是一席探秘中国民族文化的饕餮盛宴,一张多彩贵州走向世界的亮丽名片,一场赏心悦目享誉全国的视听盛宴!《多彩贵州风》耗时八年,精心打造,倾力制作,以贵州民族民间文化、生态文化、历史文化和高科技手段、先进理念、时尚包装进行深度融合,生动地呈现出华夏土地上特有的自然形态和文化形成,以及中国文化中千年流传的“十里不同天,一山不同族”的多元民族文化格局。</p> <p class="ql-block">《多彩贵州风》以本土深刻的族群记忆,演绎苗、布依、侗、彝、水等世居少数民族缤纷的浪漫风情,无法复制的侗歌、民族绝技、器乐表演和精美的民族服饰秀,切实地书写着“走遍大地神州,醉美多彩贵州”的传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