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我爱你!1971年5月20日我们上山下乡首批返城;2021年5月20日我们为怀旧相聚。

皇印

<p class="ql-block">  1971年5月20日我们供电局一行30人在上山下乡插队二年八个月后被从商都县十八顷公社(二十六名集宁知青)和小海子公社(四名北京知青)抽调到呼和浩特供电局(原呼和浩特供电所)。从此结束了我们知青生涯,幸运地成为首批返城知青。</p><p class="ql-block"> 五十年后的今天,我们都已到了花甲之年,大家为了重温当年返城的喜悦,共同商议再次聚会回首当年。</p> <p class="ql-block">  崔树山、彭立海、孙波、刘瑛等为这次聚会做了充分的筹备工作,多次和大家沟通,为能尽可能多的同学在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都能参加这次活动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让大家倍受感动。</p><p class="ql-block"> 尽管如此,除了六位仙逝的同学以外,还是有许多同学因为身体状况,身居外地等原因不能回来参加,只有十位同学参加了活动,多少留下些遗憾。</p> <p class="ql-block"> 白更新</p><p class="ql-block"> (原呼和浩特供电所革委会常委)</p> <p class="ql-block"> 孟宪尧</p><p class="ql-block"> (原呼和浩特供电所革委会委员)</p> <p class="ql-block">  这两位是当年把我们从乡下抽调回来的招工人员,我们习惯地称呼他俩为救命恩人!</p><p class="ql-block"> 很可惜,俩位恩人英年早逝,在此,我们为他俩再次表示深深地怀念和无限地敬畏!</p> <p class="ql-block">  部分同学当年在供电局办公楼前与两位恩人合影。(除调外地工作的和马大为同学之外,所有在局人员均参加了)</p><p class="ql-block">前排左起:彭茹芝 祁风珍 武燕鸣 王文英 刘瑛 李光丽 王燕秀 张文霞</p><p class="ql-block">中排左起:商庆云 丁养新 武俊魁 白更新 孟宪尧 梁禹顺 宛秉全 崔树山</p><p class="ql-block">后排左起:李青 宋洪彩 梁禹忠 彭立海</p><p class="ql-block">程文涛 孙波 郑玉玺</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当年我们商都县有30名返城知青:</p><p class="ql-block"> 其中男生20人,女生10人。</p><p class="ql-block"> (集宁26人、北京4人)</p><p class="ql-block"> 梁禹顺,马大为,梁禹忠,聂恒忠,张广德,丁养新,宋洪采,崔树山,彭利海,刘瑛(女),孙波,杨胜利,彭茹芝(女),张文霞(女),程文涛,史凤英(女),祁凤珍(女),王艳秀(女),郑玉玺,宛秉全,吴燕鸣(女),商庆云,杨新忠,李冰洁(女),武俊魁,何跃君。李青,陈鹤年,李光丽(女),王文英(女)</p><p class="ql-block"> 其中聂恒忠、史风英、杨新忠调回集宁市,陈鹤年调回北京,何跃军调到下花园,张广德调到西安市。</p><p class="ql-block"> 更有六名同事先后已经仙逝他们是:</p><p class="ql-block">李冰洁、陈鹤年、武俊魁、梁禹忠、张广德、程文涛。对他们的逝世我们致以深深地怀念!</p> <p class="ql-block">上图后排左起第四人张广德,第八人陈鹤年,前排右起第二人李冰洁。</p> <p class="ql-block">上图后排左起第四人梁禹忠,前排左起第一人程文涛,第四人武俊魁。</p> <p class="ql-block"> 【七律】回 首</p><p class="ql-block"> 文/皇印</p><p class="ql-block"> 下乡返里五十年,皓首惛惚弹指间。</p><p class="ql-block"> 播种锄苗挖大壑,收秋拔麦起羊圈。</p><p class="ql-block"> 风吹光晒无休日,赶早贪黑为治田。</p><p class="ql-block"> 韶华荒失空付度,岂知命运再回天。</p><p class="ql-block"> ——辛丑年四月初七日纪念</p><p class="ql-block"> 上山下乡返城50周年</p> <p class="ql-block"> 如 梦 恍 惚 忆 当 年</p><p class="ql-block"> 孙 波</p><p class="ql-block"> 七十载 五十年,</p><p class="ql-block"> 如梦,五十年飘过一瞬间。</p><p class="ql-block"> 恍惚,七十载已步入晚年。</p><p class="ql-block"> 想当初,不知是意气奋发,</p><p class="ql-block"> 还是万般无耐,</p><p class="ql-block"> 打起背包,</p><p class="ql-block"> 面对荒芜一片。</p><p class="ql-block"> 是立志去改变?</p><p class="ql-block"> 又一日,听招唤,</p><p class="ql-block"> 又打起背包,迈向了今天。</p><p class="ql-block"> 忆往日,多少荒唐事,</p><p class="ql-block"> 不时浮在眼前。</p><p class="ql-block"> 努力过,拼搏过,</p><p class="ql-block"> 也曾消沉、懒慢。</p><p class="ql-block"> 看今朝,意知足,乐享颐年。</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想写点啥。可实在沒灵感,没感觉。就是命中注定,平平淡淡。挺好!!!</p> <p class="ql-block"> 【七律】回 眸</p><p class="ql-block"> 文/皇印</p><p class="ql-block"> 回眸插队五十年,面对黄沙背向天。</p><p class="ql-block"> 腊月寒冬挖大壑,艳阳酷暑跪苗田。</p><p class="ql-block"> 四时劳作三更醒,一亩收成二斗棉。</p><p class="ql-block"> 谁料上苍开慧眼,迎来救度乘新船。</p><p class="ql-block"> ——戊戌年七月纪念</p><p class="ql-block"> 上山下乡五十周年作</p> <p class="ql-block"> 难 忘 的 元 旦</p><p class="ql-block"> 崔树山</p><p class="ql-block"> 1970年元旦的那一天上午9点左右,天空晴朗,我从生产队牵了一匹马,备上鞍骑上就奔公社去了。一路上白雪皑皑,前几天刚下过雪并不太冷,我们四个人(我,崔树江,彭利海,高照亮)商量过元旦买点肉,再买一个木制饸饹床子压莜面。公社离我们梁家村15里路,我骑着马一路小跑,嘴里还哼着小调心情十分愉快。大约十点半左右我到了公社,拴好马走进供销社。可是,来晚了,肉卖没有了。没办法,于是买上饸饹床子,回村。当时心情十分郁闷,刚一出公社,便快马加鞭,让马猛跑起来。不想刚跑了几十米,一个马失前蹄,连人带马一起摔倒在地上。我还背着饸络床子,这下把我咯得,好半天才缓过神来,于是,又骑上马只能慢慢地往回走。</p><p class="ql-block"> 突然,发现前方一只鹞子,在追一只鸽子。这只鸽子慌不择路,一头扎进一个枯井内。我连忙赶上前去,鹞子看见有人来一下子就飞走了。那只鸽子已经半死不活了,我跳下井去(枯井也就2米深)把鸽子抓住,心中窃喜,这下有肉吃了。心想一只太少,这时我就不走大路了,顺着去我们村方向的电信杆走去。因为,在冬天的雪天里经常有沙鸡飞过,撞死在通讯线附近。果然,在离我们村还有2里多地的路上,又捡到了一只沙鸡(下雪后很容易发现)。就这样,元旦的中午我们吃了一顿沙鸡鸽子炖土豆。一个字,香!</p><p class="ql-block">(未完待续,还有好听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返 城 之 岁 月</p><p class="ql-block"> 宋 洪 彩</p><p class="ql-block"> 时逢暮春之初,惠风和畅。日历上已是公元2021年5月,时逢返城50年。回想岁月匆匆,心潮起伏,我们从风华正茂到了古稀之年。不免感怀多多。</p><p class="ql-block"> 1968年8月,我们集宁铁一中百十余人乘车到了离集宁79公里外的商都县十八顷公社,在十余个小村子里安营扎寨,从此知青生活就开始了。</p><p class="ql-block"> 在那个艰难困苦的岁月中,在那不太遥远穷乡僻壤的小村子里,用那种刻苦求学,自强不息的精神,用汗水和泪水锻造着我们的人生。</p> <p class="ql-block">  “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将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插队的几年经历,我们接触了中国社会最贫苦的农民,这给我们增添了无数的人生阅历,丰富了我们的人生经历,也锻造了我们对任何艰难困苦都不怕的精神。</p><p class="ql-block"> 光阴易逝,瞬间50年。我们这一帮插友还真是孩童、是发小,一道同过窗(在集宁铁路小学、中学),一起下过乡,又一起到了一个单位的同事。</p><p class="ql-block"> 百年有缘同船渡,我们在一起已经五十年,六十年,发小、同窗、同乡、同事,这般缘分真是非浅呀!</p> <p class="ql-block">  1971年四月初,我在东营子村接到家中的电报,告知我的姥姥去世了,我返回集宁奔丧。那一年不知怎的,我们村里的知青几乎都在村里过的年。临行时,由于大家好长时间没回集宁了,我向同学们问集宁家中有何事情。老同学聂恒忠性格较为内向,言语不多,那天,他给家里捎了一些东西,托我送过去。大约是四月中旬,刚回来不几天,聂恒忠的父亲从南站走到了我家(不知是他不会骑车,还是家庭贫困,没有自行车)。当时我家住在红楼,他告诉我,招工的人已经来到集宁,不日就去商都招工。</p><p class="ql-block"> 聂恒忠的父亲,这是我生活中遇到的一位贵人!</p> <p class="ql-block">  那日早晨,在从商都开往十八顷的大解放班车上,又遇到了我生命中的两个贵人,孟宪尧、白更新。那时虽然已是四月中旬,但他们俩穿着白茬羊皮大衣在车上格外显眼。也许是穿着,他们俩也注意到了我,知道了我是十八顷公社的知青。我也通过交谈知道了他们是呼和浩特供电所的招工人员,那时也没有听清,以为是工建所。</p> <p class="ql-block">  又是解放班车,把我们拉到了商都,在商都住了两天,然后,到了集宁又待了两天,在5月19号我们乘火车从集宁上车到了呼和浩特。列车在民族车站机务段的火车出了事故,在那儿晚了将近两个小时。</p> <p class="ql-block">  孟宪尧、白更新这二位贵人,已于十年前左右先后去世。</p><p class="ql-block"> 那个时节,大规模的招工刚刚开始,两位师傅当时煞是辛苦,徒步走访了十八顷所有的有知识青年的十几个村庄。那个时节还不实行走后门送礼等,二位师傅在我们的家里只喝了几口水。经过评议,添表,体检等程序,我们村里有四名知青返城了,聂恒忠,丁养新,张广德和我。</p> <p class="ql-block">  是父母,是时代,是故乡,是母校,是师长,是朋友,是插友,是贵人,是我们的党,给予了我生命机遇和知识力量,再次对他们感恩。</p><p class="ql-block"> 时光荏苒,弹指一挥间。50年过去,秋霜染首,不知老已将至,我们当中最小的也近七十岁矣,祝愿我们的友谊长存,祝愿发小、同学、同乡、同事、朋友们身体好,精神好,凡事顺利!</p> <p class="ql-block"> 【七言】回 城 前 夜</p><p class="ql-block"> 孙 波</p><p class="ql-block"> 春夜喜雨起和风,茅屋油灯待天明。</p><p class="ql-block"> 辗转反侧心中事,难道心无别离情?</p><p class="ql-block"> 潤雨落地滋心田,惠风飘来万物生。</p><p class="ql-block"> 归心似箭找母愛,又见朝阳迎黎明!</p><p class="ql-block"> ——2018日5日 旧作</p> <p class="ql-block"> 回 城</p><p class="ql-block"> 孙波</p><p class="ql-block"> 每个人回来都有自己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我开始并不知道招人的亊。在十八顷大队知青那听说的,当时人家都开始摸底了,听说后和二梁两人去打听。当时老白和孟二住在公社后院,我也不知怎么,他俩看上我俩了。去了两回,他俩说话也不避着我俩。他们当时已把大梁定下来了,所以在二梁的亊上还犹豫。基本各大队已经定下来时,他俩手里还有几个预留的。(当时我还不在名单里)。</p><p class="ql-block"> 我和二梁第三次去时,孟二对老白讲:“下决心吧”。老白点点头,孟二给了我一张表说:“这张是你的”。后来是否给大队打电话没有,我也不知道,就这样我和二梁结伴出来了。也是沾了离公社近的光,我们队五个人,一次就被上来三个。</p> <p class="ql-block">  走的那天,怎么从大队去的公社,想不起来了。</p><p class="ql-block"> 我们大队是三个自然村,后十八顷村,其实和十八顷村连成一片。我们在谢家村,离挺远的还有赵家村,謝家村有四、五、六小队。开始我们好象都在六队,后来我到了四队。</p><p class="ql-block"> 当初我糊里糊涂到了红红梁,如果在那儿,我肯定回不来了,因为老白他们就没到红红粱。这也亏了刚来公社的当天晚上我行李拿错了,把杨素琴的行李拿走了。第二天,又回公社换行李就留在了謝家村。</p><p class="ql-block"> 人得认命,命里没有莫强求。</p> <p class="ql-block"> 看 场</p><p class="ql-block"> 孙波</p><p class="ql-block"> 农村的看场,也称下夜,但也略有不同。看场不光晚上看,白天也须要看。下夜大部分是指看场,有时也看別的,比如马车拉回了东西。</p><p class="ql-block"> 看场主要是在秋天粮食作物拉到场面时,预防丢失和损坏。场,是指将粮食作物进行脱粒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废了半天话,知青都懂。懂是懂,可未必看过。</p><p class="ql-block"> 那年秋天,生产队为了照顾我,让我和一位农民大叔看场,我上半夜,他下半夜。</p><p class="ql-block"> 秋高气爽,躺在麦垛上,数着滿天的星星,也别有一番风味。抑 不住滿脑子 遐想……听人们讲过,一颗星星就是一个人,我就找我是哪颗星。又想,我和哪颗星能聚在一起,我的那颗星又将去往哪里……不知不觉地就迷糊着了(那时身体好,倒也冻不着)。问题是,这时来了几头猪,把粮食拱了,我也没看到(粮食堆好以后,都打着印记)。</p><p class="ql-block"> 下半夜回屋以后,那位大叔很快的找到我。麦堆被动了以后,在村里是个大亊,可能因为我是知青,初次看场,也没有被怪罪。打那以后也就认真了。</p> <p class="ql-block"> 那 个 小 房 子</p><p class="ql-block"> 孙 波</p><p class="ql-block"> 那个小房子,准确的说,那是个商店;再准确一点,应该叫供销社。为什么叫小房子?从外表看,实在太小了,不如现在随便一家小超市。从里边看,除了酱油、醋之类的还有就是解放鞋。这么不起眼的小地方,为什么我要说它?因为它是我生命中深刻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返城五十年后,回了趟十八顷怀旧。在从县城往十八顷的路上,又看见了它。真是“人是物非”了。当初四周茂密的树木不见了(这里原来是林场),滿目荒芜,只剩下它孤零零的,续存着当年的模样,之所以还认识它,是因为“发展经济,保障供给”那几个字还在!</p><p class="ql-block"> 那是70年春节过后,我回队里,正是农闲的时候,天气也冷,屋里冷锅冷灶的。那年己经开始吃返销粮了,玉米粒和豆饼,就这也断粮了。老在老乡家呆着,也不是事,就又准备回集宁。连着几天没吃过饱饭,一天就吃一顿。早上从十八顷知青那出发(他们那稍好点),也没吃东西。头两下场雪,大地白茫茫的,那么干净,那么美!沒有班车,六十里路步行往回走。</p><p class="ql-block"> 当时咋想的,现在也记不起来了。肚子里沒食,天气又冷,六十里路。快中午时,走到了林场,也沒感觉到累,也不再感觉到饿,就想躺一会,一下子也就躺下去了。在路边的雪地上,太阳照的暖洋洋的,那真叫一个舒服。当时脑子里想的什么,忘了,反正都是好亊。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忽然一惊,回过神来了,觉得不对。这时感觉到身上没劲,感觉到饿了,也说不上是挣扎着爬起来,反正起来了,走进这个小房子。问这里的管事的,有饭没有。还好,管事的拿出个月饼还给我端了碗水,又给我联系一辆马车送到了县城。</p><p class="ql-block"> 感觉太深了,人在痛苦到了极点的时候,是最舒服的时刻。今天,不知那个小房子还在不在了?</p> <p class="ql-block"> 回 顾 下 乡 </p><p class="ql-block"> 皇印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五十年前,我们一行十人从集宁市下乡插队到了商都县十八顷公社袁家村。</p><p class="ql-block"> 记得我们乘坐着敞篷大汽车,带着行李,一路颠簸赶到村里的时候,已经是晚上九点多钟了。村里的乡亲们还在等着我们。一下车,村民们把我们行李搬下了车。村支书张琪、大队会计全有明、生产队长张永安、团支书吕全、民兵队长景亮,还有董勇等人把我们十个人安顿在董耀他妈的东房内吃饭。我还清晰地记得吃得是玻璃饺饺、莜面鱼鱼和炸油糕,一锅大烩莱。大家吃得都挺香,特别是玻璃饺饺,在城里压根就没吃过!</p><p class="ql-block"> 吃完饭后,女生住到了前街袁占发家,男生住到了袁占义家。第二天,村干部领着我们去大队部给我们介绍队里情况,随后又带着我们到村子里各处转着看。村南面是菜地,西边有一大片树林子,过了树林就是小城子村,北边二里地是胡家村,东南就是梁家村。</p><p class="ql-block"> 村民们和我们相处的都很好,交了不少朋友。后来,我们十个人又分在二队和三队。我们知青的到来,给村里带来了生机,特别是年轻人,和女生学织活、唱歌、跳舞……也学着刷牙,开始讲究卫生了。从那以后,我们就成了袁家村的村民,与他们朝夕共同劳作、生活,相依为命。</p><p class="ql-block"> 我在那儿生活了三年,曾经也播种、锄地、收割、打场、下夜、刨粪、挖大渠、起羊圈、赶车、喂羊……繁重的体力劳动,艰苦的生活环境,使我们这些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们吃尽了苦头,但也锻炼了坚强的意志,为今后生活奠定了扎实的基础!</p><p class="ql-block"> 一九七一年五月二十日,呼和浩特供电所(现供电局)的白更新和孟宪尧将我们十八顷公社二十六名知青和小海子公社四名北京知青一同抽调回城了,从此结束了我们近三年的插队生涯。有了工作,之后又都成家立业,生儿养女,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都各有建树。但是,每每想起下乡的岁月,总是还有无穷的回味。回味那里的人情事故,回味那里劳动时的心酸苦辣,回味那里人的亲情,回味那里田间的草香……那里的天那么蓝,人那么醇,夜那么静,水那么甜,留给我们的烙印那么深!</p><p class="ql-block"> 转眼半个世纪过去了,当年的小伙子、大姑娘都已经变成了老头子、老婆子了!岁月无情啊!当年我们一个村十个人已经有二人先走了,一个人中枪臥床了。这就是人生,人生叵测,弹指间,灰飞烟灭!</p><p class="ql-block"> 让我们珍惜时光!爱惜生命,充分享受这美好的生活吧!在有限的岁月里继续发光,放声歌唱,永不言败!让有限的生命永远闪烁,陪伴夕阳,映红星空!如果有机会真想再回去看看那曾经洒过我们青春汗水和养育过我们的第二故乡——商都县十八顷公社袁家村!</p> <p class="ql-block">  (张文霞): 当时十八顷是20个指标,小海子北京知青10个指标。当时我们村就1个指标,后来孟二和白更新在我们村和程文涛住了2天,程文涛也没说啥,等他俩走后程文涛找我让我帮忙。第二天,我借了个“二八”加重自行车骑了往返60里路,从公社要了一张招工表让程填上,送到公社!因为我们村男生就剩他一个人了,生活太可怜了!</p><p class="ql-block"> 当时走的那天,我记得在十八顷通往商都的车一天就一趟,那天,天不亮我们就坐着牛车到了公路,等了一天,下午很晚车才来。我和程说要不然等不上先回村吧,明天再等去商都的班车,程说打死我也不回去了,爬也要爬到商都去!</p><p class="ql-block"> (孙波): 你当时在公社说话还是有份量的。你真是程文涛的贵人!你说,程文涛还不是命好?</p><p class="ql-block"> (张文霞): 咱们到了供电所确实给供电所注入新鲜血液,带来生机!50年的风风雨雨确实不容易,珍惜这段缘份吧!</p><p class="ql-block"> (杨胜利): 你们真是好记性!“ 生命中曾经有过的所有灿烂,原来终究需要用寂寞来偿还 ”。(《 百年孤独 》马尔克斯)这就是老年人真实的生活状态,坦然接受、从容面对。[微笑][合十]</p><p class="ql-block"> (孙波):下乡五十多年,回城也已五十年,人到七十岁。那段时间的好多事情已渐模糊,再努力回忆一次。然后呢?该忘就忘了吧。</p> <p class="ql-block"> 【渔家傲】知 青</p><p class="ql-block"> 文/慢点</p><p class="ql-block"> 春夜惊雷秋风起,茅屋落雨势不去。</p><p class="ql-block"> 受罪少年真硬气,</p><p class="ql-block"> 天哭泣,顽强掙扎食其力。</p><p class="ql-block"> 万苦之中艰为旅,千辛面前难不惧。</p><p class="ql-block"> 我忘当年酸心语,</p><p class="ql-block"> 地去亿,禅心豪放自得意。</p> <p class="ql-block"> 【鹧鸪天】春 游</p><p class="ql-block"> 文/慢点</p><p class="ql-block"> 柳摆清风起涟漪,叶摇春水荡心迷。</p><p class="ql-block"> 枝间频有鸟声送,野外更多花信追。</p><p class="ql-block"> 云花聚,雨如丝,红袖轻柔舞长堤。</p><p class="ql-block"> 五十寻梦轻移步,老友白发心不离。</p><p class="ql-block"> ——2021年5月21日</p> <p class="ql-block">  (史风英): 大梁,雅南,你们好!离开呼供第一次见大梁,第二次见雅南。看照片你们的气色都挺好,身体状况还不错, 趁现在还能走动经常和插友们出来玩玩,见到你们很高兴[强]祝你们永远开心快乐!幸福安康![拥抱][握手][玫瑰][转圈]</p><p class="ql-block"> 祝大家玩的开心!相聚快乐!继续陪伴向前冲![拥抱][玫瑰][憨笑][憨笑][憨笑]</p><p class="ql-block"> 见到你们很高兴😃 都没变老,而且都变成帅哥,美女了!给你们点赞![强][强][强]继续保持[玫瑰][拥抱]</p> <p class="ql-block">  (商庆云): 我八月上旬回去,一起去商都沿途看看回村转转,等我一下。</p> <p class="ql-block">(杨新忠): 我在北京离不开,真想和你们聚一聚,孙波说的好,我们要在乎感慨过去,更要过好余年,增加感情!</p> <p class="ql-block">(李光丽): 刘瑛你们好,替我向大家问个好,因为我的左腿实在走不了,但凡能走我也去了,因为我也是一个爱热闹的人,我现在抓紧时间赶快看好,下次一定能去。[微笑]</p><p class="ql-block"> 祝你们玩儿的开心,愉快![烟花][庆祝][跳跳][玫瑰][玫瑰][玫瑰][强]</p> <p class="ql-block">(张文霞): 群里的兄弟姐妹大家好!因身体突然不适,不能参加,希望大家玩好!</p> <p class="ql-block">我们叁人进厂同在镀锌班。</p> <p class="ql-block">  我们俩进厂成了两口子!</p> <p class="ql-block">  这是我们的大嫂(武艳鸣)。相夫教子,轻易不出门,今天也给大家摆个姿式,看她笑得多快心呀!</p> <p class="ql-block">  这是我们老大(梁禹顺),轻意不出镜,今儿个也份外地高兴,给大家也露个脸儿。</p> <p class="ql-block">刘瑛,退休后跻身于呼和浩特市名流。多才多艺,集书法、绘画、舞蹈、演艺等一身,曾率团唱响维也纳金色大厅,荣获各种奖项、荣誉多多。聚会前刚从延安参加演出比赛载誉归来!</p> <p class="ql-block">  这是我们进厂30人中唯一在局内退休的大官宛秉全(供电局第一副局长)。本人不爱照像,只好偷一张旅游照给大家介绍了。</p> <p class="ql-block">这是杨胜利(左一)在乌拉山发电厂任党委书记期间,邀请我们插友去畅游乌良素海时的情景。在那里我们享受了一周的贵宾待遇。</p> <p class="ql-block">彭茹之(左)、祁风珍</p> <p class="ql-block">杨胜利(右)、彭立海</p> <p class="ql-block">  刘兰英,刘瑛胞妹,原集宁铁三小校长。</p> <p class="ql-block"> 我 插 队 的 小 村 庄</p><p class="ql-block"> 文/皇印</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这个荒凉的小村庄,</p><p class="ql-block"> 和我当年插队时一样。</p><p class="ql-block"> 在那里荒废了年华,</p><p class="ql-block"> 丧失了理想。</p><p class="ql-block"> 也曾寒天里挖大渠,</p><p class="ql-block"> 隆冬日抬大筐。</p><p class="ql-block"> 吃着混合面,</p><p class="ql-block"> 睡的大通炕。</p><p class="ql-block"> 记得房东的董大娘,</p><p class="ql-block"> 常为我们送来酸菜汤。</p><p class="ql-block"> 时常还问寒问暖,</p><p class="ql-block"> 经常给我们帮忙。</p><p class="ql-block"> 忘不了,</p><p class="ql-block"> 生产队的三姑娘,</p><p class="ql-block"> 俊俏的脸庞。</p><p class="ql-block"> 水汪汪大眼晴,</p><p class="ql-block"> 粉红色的衣裳。</p><p class="ql-block"> 一双白生生的手,</p><p class="ql-block"> 有一副热心肠。</p><p class="ql-block"> 帮我们锄地,</p><p class="ql-block"> 还给洗脏衣裳。</p><p class="ql-block"> 插队岁月不算太长,</p><p class="ql-block"> 却留下了</p><p class="ql-block"> 无尽的忧伤。</p><p class="ql-block"> 顶着酷热的骄阳,</p><p class="ql-block"> 热汗在脊背流淌。</p><p class="ql-block"> 经过四季奔忙,</p><p class="ql-block"> 还要吃难咽的谷糠。</p><p class="ql-block"> 如今时光</p><p class="ql-block"> 常把过去回想。</p><p class="ql-block"> 听说插队的小村庄,</p><p class="ql-block"> 早已改变了模样。</p><p class="ql-block"> 也想在有生之年,</p><p class="ql-block"> 再去重新探访。</p><p class="ql-block"> 看看住过的土坯房,</p><p class="ql-block"> 还有热心的三姑娘。</p><p class="ql-block"> ——庚子年腊月十八日</p> <p class="ql-block"> 【七律 】聚 会</p><p class="ql-block"> 文/皇印</p><p class="ql-block"> 岁月流光转瞬间,人生嗟叹苦和甜。</p><p class="ql-block"> 芳华青发空荒去,锦绣韶容有遗篇。</p><p class="ql-block"> 同窗诵读学友爱,田园耕作命途连。</p><p class="ql-block"> 莫言回首皆寥寞,聚会夕阳话当年。</p> <p class="ql-block">  上面照片是本篇编辑郑玉玺,网名皇印。此照片是1971年从乡下抽调回来后在呼市新城照像馆拍摄。1973年当年好友李青(一同来局的北京知青)回北京探家,让他给在北京翻洗放大并着色。半个世纪来一直珍藏。正因为有了它,才留住了我的青春容貌,在此再谢李青!</p> <p class="ql-block">策划:皇印</p><p class="ql-block">编辑:皇印</p><p class="ql-block">制作:辛丑年四月十二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