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息县青年教师培养我们脚踏实地进行着,然数学导师团队跟随小学数学界大咖的目光,仰望星空,汇聚能量,寻找前行的方向。</p><p class="ql-block"> ——题记</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颗嫩芽,可以唤醒整个春天;一次盛会,可以唤醒更多心灵。2021年5月21日一23日,为期三天的全国教育名家论坛——第十二届基于学生立场高阶导向的核心素养教与学暨名师课堂引领研讨会在郑州隆重举行。5月20日,在教体局师训培训中心的组织下,我县数学教师团队抵达郑州参加全国教育名家论坛。</p> <p class="ql-block"> 第十二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在国歌声中,在教师们庄严的宣誓声中拉开帷幕,一场教书育人的智慧盛宴呈现。我们品味着此次论坛的主题词:基于学生立场、高阶导向、核心素养、深度学习的课堂,寻找着教学的方向。</p> <p class="ql-block"> 名师的课堂精彩纷呈,风格独特,各有千秋,令人耳目一新,简直就是一场视听的盛宴。领略了名师课堂的别具匠心,欣赏了名师独特的教学魅力。他们的课堂和讲座,犹如一杯好茶,甘醇且有余香,让人回味无穷。</p> <p class="ql-block"> 牛献礼老师的《打电话》以优化思想的学习为基础,结合学生熟悉的素材,从具体问题情境出发,让学生尝试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优化思想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画图的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思维能力,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数学的力量和魅力,帮助学生深化理解本节课内容。</p> <p class="ql-block"> 俞正强老师的《面》,非常接地气,整堂课孩子们都在轻松愉快中学习。俞老师低头找幸福,接近儿童。这节课也是建立在学生之上,思维之上,虽然是讲面,但是俞老师却讲了与面无关的脸面,让老师们感觉有趣又好玩。接着聊天式地提问学生,让学生得出面是长在物体上。俞老师让孩子们充分地认识面,理解面,这是学好面的本,本固而枝荣,学习的任务自然也就完成了。</p> <p class="ql-block"> 刘松老师的《比的意义》先出示古文比的左边让同学们来猜,引出比。之后刘老师又以批判的思想引发学生思考:两个数相除和两个数相比的意义完全相同吗?既然已经学了除法,为什么还要学比?经过探讨得出比表示的是一种对等关系,还是一种标准,比不仅仅表示两个数相除。刘老师的课堂注重核心素养,注重思维训练,让老师们脑洞大开,让我们懂得远离肤浅的课堂,课堂应根据学情设计课堂的深度。</p> <p class="ql-block"> 徐斌老师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他强调了教育从不知不觉中开始,潜移默化中理解,循序渐进中掌握,春风化雨中提升。他把老师分为新手教师、熟练教师,专家型教师,并列举了这三类教师面对校长明日听课的表现来阐述三位教师的不同反应,来比喻渗透无痕教育,有趣富有哲理。我们深知无痕教育是高远的理想境界,需要不断地去实践。</p> <p class="ql-block"> 黄爱华老师的《整理与复习》,让即将小学毕业的学生们思考:六年的小学学习生涯,你在数学学习上有哪些真本领?引发学生思考,同时传授给学生们复习的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炼问题。黄老师与在场老师共同探讨了《考试指挥棒指向“关键能力”我们该如何应对》,学生们要有问题意识,老师们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四大关键能力:即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职业能力。</p> <p class="ql-block"> 沈勇老师给毕业季的学生上了一节不一样的复习课,一节能温故知新的复习课,一节会留下深刻印象的复习课,一节有点意思的复习课,这就是《一题串珠,理面成体》。沈老师通过一个问题,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将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这些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串成一线,提出积点成线,积线成面,积面成体。</p> <p class="ql-block"> 唐彩斌老师的《从相遇到相见》通过一个问题,将行程问题进行了深度的剖析,正如他在《项目化学习:小学数学教学新方式》中反复提到的:只要给学生时间和空间,他们从来都不会让我们失望!在唐校长的带领下,全校师生共同研究秋天的叶,秋天的果,夏天的桥!</p> <p class="ql-block"> 骆奇老师的一节《找次品》,带领学生们在故事和游戏中解决实际问题,李一鸣老师在点评骆奇老师的课后,提出了他评课的标准:三观正(学生观、数学观、教学观)。一节课的核心问题只有一个,教具、学具、课件要三统一。</p> <p class="ql-block"> “数学王子”张齐华的《圆的认识》更是把本次培训会推向高潮,张老师幽默的语言、对数学课堂教学执着的勇气和行云流水般的高超的课堂教学艺术让老师们折服。这是一节让孩子们真正站在课堂正中央的课,张老师总是让回答问题的孩子站到讲台前,关注更多孩子高水平地去学习。上课前20分钟让学生进行组内共学提出问题,15分钟学生共同解决质疑的问题,5分钟评价反馈。张老师给我们展现了一节组长、学霸、学困生互帮互助,课堂社会化的学习。还传授给我们蛇形分组的经验,又以3个故事让我们体会到学生的学习光靠讲是不行的,还需要群体约束,也就是所谓的社会化学习。</p> <p class="ql-block"> 吴正宪老师对《周长的认识》中,通过一个个巧妙的设问,让同学们区分出:面是面,周是周,长是长,周长是周长。将一节晦涩易混的概念课,剖析的清楚明白!在“一周的长度是周长”的灵感下,孩子们认为“面的大小叫面大”,吴老师为“面大”如何测量埋下了伏笔,让学生对后续的学习充满期待,在问题链和问题串中不断思考,从而达到深度学习。</p> <p class="ql-block"> 我们都在认真享受这一场比春晚更精彩的知识盛宴。</p> <p class="ql-block"> 珍惜每一次的学习机会,我们认真地倾听,用心地记录,生怕错过每个精彩的瞬间,笔记见证了学习的过程,思考的成果,满满的收获,一步一个脚印的踏实成长!</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中华民族文明源远流长,几千年来从未停息地闪亮着世界的星空,教育文明的传承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用心用情,一个好老师就是一颗璀璨明珠。今天,我们在这里采集光芒;明天,我们就把采集来的光芒播撒到息县那片希望的田野上。</p> <p class="ql-block"> 在这收获的季节,与名师相约,站在前辈的肩膀上,我们看得更远。不负青春,不负韶华,满载着领导的厚爱,我们将奔跑在息县教育事业的阳光大道上,努力前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