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前篇(5) <b>第十七天11月1日,昌都江达县——白玉县——亚青寺。</b><div> 早上8点20分吃早餐,9点15分装车出发。</div> 10点07分过矮拉山隧道。<div> 矮拉山隧道是中国西藏境内国道317线的第一个特长隧道,主洞总长4800米,隧址海拔3970米,是名副其实的"<font color="#167efb">藏东第一隧</font>"。</div> 矮拉山路线,是从四川进入藏东的必经通道,平均海拔3900米以上,山路崎岖陡峭。经常跑国道317线的司机们熟知,过矮拉山要特别留心。这里雪天比较多,一般都不敢乱跑这条路。特别是大车,如果路上有暗冰,是十分危险的。如果要翻越这座大山,小车需要一个半钟头,大车得两个钟头,遇到雨雪天气则需要花费更长时间。<div> 2015年3月28日,矮拉山隧道正式开工。2018年10月1日10点,矮拉山隧道建成通车。<font color="#167efb">矮拉山隧道通车后,翻越矮拉山的行车时间将由一个多小时缩短至七分钟。</font>过往车辆可避开矮拉山越岭路段的地质灾害,<font color="#167efb">缩短行车里程20公里</font>,道路通畅能力明显提升,有效促进了藏东经济社会发展和川藏两省区间的交流。<div><br></div></div> 交警开限速单,4公里8分钟跑完。10点15分出隧道。 隧道修通现在不用绕山了,10点20分过岗托镇,10点40分过岗托隧道。 经过岗托隧道和公安检查站,就进入了四川界了,这里是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div> <font color="#167efb">岗托,藏语意为“人口集中之地”,</font>位于金沙江畔的西藏自治区昌都市江达县岗托镇岗托村,<font color="#167efb">是五星红旗在西藏最先升起的地方。</font></div><div> <font color="#167efb">岗托村是317国道入藏第一村</font>。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八军进军西藏进行的第一场战斗,就发生在岗托村境内。当年,因岗托是甘孜到昌都的咽喉要道,地理上易守难攻,又有金沙江这道天险屏障。藏军布置了重兵准备负隅顽抗。1950年10月6日凌晨,解放军在德格县色曲河与金沙江汇合处左侧集结,向驻守在阿里松钦山头的藏军发起进攻。战斗进行得异常激烈。据藏民回忆,村里9个会划牛皮筏的村民帮助解放军划船渡江,一只牛皮筏上8人有6人受伤、1人牺牲;还有一只牛皮筏中弹翻沉,15人全部落水牺牲。但战士们强行渡江,登岸抢占了滩头,藏军不敌,最终向村后大山溃逃。战斗进行了一天,傍晚时分十八军进驻岗托村,在村口插上了一面五星红旗。<br> 金沙江渡江战役翻开了西藏和平解放的新篇章,经过70年波澜壮阔的变革和发展,岗托村人民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今,依托自然资源和“红色”历史遗迹,岗托村已成为<font color="#167efb">藏东明珠</font>。<br></div><div> 岗托村处于横断山脉,境内自然景观丰富,山高谷深、流水潺潺、绿草茵茵。这里有熊、鹿、雪豹等国家级珍稀保护动物,还有红豆松、云杉等珍贵树种。静谧纯美的雪巴沟,宛若仙境的郎绕神山,都让人流连忘返。</div><div> 当年十八军从金沙江进入西藏,金沙江渡口属于古茶马古道,是连接内陆和西藏的必经之路,地理位置极其险要。为防止解放军入藏,旧西藏噶夏政府负隅顽抗,在渡口边上修筑了3个军事碉堡。正义之师的胜利是必然的,而这3个碉堡,60多年来依然矗立在金沙江边,伴随着江水的奔腾不息,诉说着当年那段硝烟弥漫的战争岁月。</div> 【 此图来自网络】当年为了纪念战斗的胜利,十八军战士在金沙江渡口的一处山壁上,书写了“西藏”两个遒劲有力的大字。人们路过这里,总要驻足停留,缅怀那些为西藏解放而流血奋斗的先辈,一切胜利都来之不易! 金沙江边精美的藏式白塔。 白塔上的图案我们不完全能看得懂,但真实体现了藏族人们对藏传佛教的虔诚之心。 过了岗托隧道后拐上215国道,继续沿着金沙江向亚青寺方向前行。 站在金沙江边,看着滔滔江水滚滚向南流。 中午12点40分在白玉县吃午餐、加油,92#油每升8.25元。 金沙江水冲过一切阻碍它前进的障碍,打着漩涡,翻着白浪,一泻千里,滚滚向前。 沿甘白路继续前进。 下午4点来到亚青寺天葬台。 成群的秃鹫或在头顶上盘旋,或在山坡上静立,等待天葬师的召唤。 <div> 关于秃鹫,一般都是空行母的化身。据说,在世时如果作过很多恶业的亡人,秃鹫是不会吃的。当天葬师开始对着天空呼唤,不多一会儿,秃鹫就成群结队的围拢过来。</div> 藏族人有天葬的习俗,我是第三次去天葬台了。<div> 天葬是藏族的一种传统丧葬方式,人死后把尸体拿到指定的地点让秃鹫(或者其他的鸟类、兽类等)吞食。<font color="#167efb">天葬核心是灵魂不灭和轮回往复,死亡只是不灭的灵魂与陈旧的躯体的分离,是异次空间的不同转化。</font>西藏人推崇天葬,是认为拿"皮囊"来喂食胡兀鹫,是最尊贵的布施,体现了大乘佛教波罗蜜的最高境界——<font color="#167efb">舍身布施,</font>而非网络旅游指南中说的"天葬可以让灵魂上天堂"之类的谬传。藏传佛教里没有"人死了可以上天堂"的说法。</div><div> 天葬跟土葬,水葬,火葬等等一样,是一种信仰,一种表达对死者的哀悼的一种方式,其本质上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从其起源、形式、内容以及仪式的实施,都要受到自然地理环境和生产生活方式以及外来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不同的民族乃至不同的社会阶层都会形成不同的天葬仪式。</div><div> 2005年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天葬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这是我国政府自1985年以来第三次专门发布关于保护西藏天葬台的公告和通知,这为天葬这种藏民族拥有上千年历史的丧葬习俗给予了充分的尊重和保护。<br></div> 有人说看天葬有些晦气,但你从这些藏族人的脸上看不出过度悲痛和伤心,而是坦然面对亲人的离去。他们对待生死的态度与其从小就接受这种信仰传承有很大关系。 下午4点50进入亚青寺。趁日落前在寺里参观游玩。 亚青寺位于四川省甘孜洲白玉县昌台区,亚青寺建在四面环山的草原湿地上,有数千间信徒居住的小木屋,纵横交错的河流包围了整个寺庙的建筑群,每当清晨或黄昏,寺里炊烟弥漫,河水闪耀着金光,颂经声随风远远传来,犹如天籁,动人心弦。 空旷的上坡上,莲花生大师像金光闪闪。 亚青寺建于1985年,草原环抱,昌曲河环绕围城小岛,是世界最大的觉姆岛。这里是世界上最多女僧人集体修行的道场,一个红尘之外真正的女儿佛国。觉姆们转山转水转佛塔,弃尽红尘,聆听佛前梵音。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常年寒冷,目前为全球最大的女性出家修行聚集地。 亚青寺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的尼姑庵,这里居住者两万多女性出家人,也就是俗称的尼姑(当地称为觉姆),亚青寺拥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寺内的规矩和传统文化习俗非常多,其中觉姆岛是不准男性踏足进入的。 <h3 style="text-align: left"> 一位年老的觉姆,双腿不便,只能杵拐杖行走。</h3> 这里还有着一条严格的死规定,晚上之后绝对不允许出寺门,否则就会受到非常严重的惩罚。<br><br> <b> 第十八天11月2日。白玉县亚青寺——交玛措——雅砻江大桥——甘孜州——朱德会面纪念馆。</b><div> 早上8点半吃早餐,9点退房装车出发。上午再返回亚青寺,上觉姆岛拍照。</div> 1985年,大圆满成就者喇嘛阿秋仁波切来到了山谷中美丽的草原,感受到这里祥和的力量在此修建了亚青寺。 莲花大师像是觉姆岛最佳摄影点,在很多个阳光灿烂的日子里,这里的蓝天白云陪衬着金碧辉煌的大佛像,恍如已经到了另一个世界。 我们在寺里到处走着,看着。 来到上坡边缘,顿觉眼前一亮。山坡下,中间被昌曲河包围的就是著名的觉姆岛。亚青寺常年修行人数2万余人,一条河拨开划分为扎巴(男性僧人)、觉姆(女性僧人)两区,河岸为扎巴居住,岛上为觉姆居住。 坐在山坡上,俯瞰觉姆岛。在通向觉姆岛的每个跨河桥头,都有专门的觉姆值班把守,男性不得入内。 <p class="ql-block"> 岛上笔直的通道和密密麻麻的、大小不一的小木屋。</p> 寺院里到处可见的觉姆们。 比起旅游业已具规模的色达佛学院,白玉县的亚青寺略显冷清,这里偏僻荒凉,路途艰险,四面环山,可是它拥有最天然的精致、最纯粹的信仰。当色达五明佛学院被越来越多的游客侵袭,被越来越多修建中的酒店宾馆所包围,这里,在亚青还保留着一份原始和纯净,它躲在人们的视线之外,用对信仰的虔诚建立起这样一座信仰之城。 <p class="ql-block"> 在岛外山坡上,散落着或红、或白的小木屋。我们远远看上去星罗棋布的像火柴盒一样,就是僧人们居住修行的地方,条件好的是用木箱铁皮,有的甚至木箱都不算只是用布或则塑料膜。长宽高基本在1米左右,也就是人进屋都需要低头。</p><p class="ql-block"> 小屋里头设备非常简陋,简单的洗漱用品及炊餐具,睡觉只能蜷缩着。一代代觉姆在这里潜心修佛。</p> 觉姆岛上与外界相连的小桥。 上图:一群年轻觉姆在山坡上吃午饭,米饭、炒土豆丝。<div>下图:从小桥上进出岛的觉姆。</div> 寺内在劳作和念经的觉姆。在这座岛上是禁止男人登陆的,唯一例外的是未成年男孩。很多修行的人中也会带上自己的弟弟。这些天真烂漫的小男孩一旦跟着过来,除了玩耍也是要跟着学习、念诵。待成年后如果继续修行则搬出觉姆岛。芸芸众生中,我们每个人都过着自己内心世界的生活,但是你可能不知道在在这个世界上,还有这样一群人,过着这样的生活。 上图:一个跟着大人到亚青寺的小姑娘,不一样的穿着引起了我的注意。<div>下图:一个更小的女孩在妈妈怀里好奇的看着这个世界。</div> 一位觉姆坐在地上专注的看着厚厚的经书。 耀眼的金塔内供奉着鎏金的佛像。 离开亚青寺,中午1点半到达交玛措景区。远处的雪山、深蓝的湖水、红色灌木, 经过雅砻江大桥进入甘孜州,在大街上,红军和十八军的遗迹及宣传画随处可见。 下午4点40分来到朱德与五世格达活佛会见纪念馆。该馆于1999年建成开馆。这是当年朱德总司令和五世格达活佛联谊塑像。 1903年,格达出生于甘孜县一名“差巴”(农奴)的家中。7岁那年,白利寺的活佛圆寂了。经过一番复杂曲折的遴选后,格达被确定为“转世灵童”,法名洛桑丹真·札巴他耶,成为五世格达活佛。格达17岁赴拉萨学经,经过8年苦读获得“格西”(藏传佛教最高等级学衔),并返乡成为白利寺主持。他不仅谙熟藏族的宗教、历史、文学、艺术,而且在天文历算、藏医学等方面也有较深造诣。格达活佛极富正义感,自己生活俭朴,却常常扶弱济困,深受当地藏族群众爱戴,被人称为“普度众生”“慈悲为本”的活佛。1950年3月,西康解放。格达活佛先后被任命为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西康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康定军事管制委员会委员、西南民族事务委员会委员等职务。<div> 1936年3月初,朱德总司令率领红四方面军长征经过甘孜藏区时,受到了五世格达活佛巨大的帮助和支持。朱德与这位藏族宗教领袖九次促膝交谈,使他俩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坚定了活佛跟共产党走的信心和决心,以致为了西藏和平解放献出了自己的生命。</div><div> 1936年3月初,朱总司令率红四方面军到达四川甘孜藏族聚居区,决定在这里作短暂的停留。国民党反动派为了阻挠红军北上,勾结当地反动喇嘛和土司头人,大肆造谣污蔑共产党和红军,受到蛊惑的群众纷纷丢下牲畜等,隐藏到深山老林。康藏地区地瘠民贫,几万人的红军队伍在此驻扎,粮食供给十分困难。虽然正值严寒季节,但红军所有部队都严格按照朱总司令的要求,没有住进藏族同胞家,也没有动他们留下的东西,而是把街道打扫得干干净净,露宿在树底下或屋檐下。没有粮食,他们就到附近采蘑菇、挖野菜充饥。红军进驻甘孜后,五世格达活佛没有躲藏,也没有组织护寺的铁棒喇嘛与红军为敌,而是深居简出,暗中观察红军的动向。一次在通往寺庙的铁索桥边,他遇上红八十八师的几位官兵,迷惑地问:“红军是什么人的队伍,到这里来干什么?”红军通过翻译告诉他:“红军是共产党领导的军队,专门为穷苦人打天下,到这里是为了北上抗击日本侵略者。红军路过藏区,保护寺庙,尊重藏族人民的宗教信仰,买卖公平,绝不乱拿群众的东西。”红军一席话,在格达活佛的心里荡起层层涟漪。回到寺里,他看到经堂和佛像都完好无损,对红军更加敬佩。于是他派人上山,召回躲在山上的群众,动员群众卖粮给红军,并亲自到附近的亚龙寺、更龙寺,说服他们出钱出粮支援红军。他本人也给红军送肉送粮送酥油,规模不大的白利寺,支援了3万多斤青稞、4000斤豌豆。在格达活佛的带领下,藏族同胞纷纷用糌粑、酥油和奶茶欢迎红军。他们说,地主头人给百姓的是乌拉差役,国民党给百姓的是苛捐杂税,只有红军才是救苦救难的“菩萨兵”。</div> 格达活佛慷慨支援红军的义举,很快就传遍了甘孜。朱总司令听说有这么一位活佛,便亲自去白利寺看望。他俩一见如故,促膝交谈。朱德说:红军是为天下穷人救苦救难的队伍,最大的领导人叫马克思,是一个外国人。我们最终的目标是解放全中国、解放全人类。”格达活佛说:“我们的佛祖也是一个外国人,他叫释迦牟尼。我们佛祖的普度众生和你们红军的解放全人类是一样的呀!”1936年4月12日,红军与甘孜寺、白利寺签订了《互助条约》。条约签定后,格达活佛把它缝在自己的枕头里,直到1985年才被发现。由于得到了五世格达活佛及广大藏族同胞的大力支持,红四方面军不仅解决了自己需要的大部分御寒装备,而且在红四方面军三十军八十八师第二次过草地时,还得到了甘孜藏民的帮助,奇迹般地无一人饿死。 <div> 1950年8月5日,格达活佛长途跋涉到达昌都。他立即四处奔走,向地方当局和各族各界人士宣传讲解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受到当地绝大多数上层爱国人士和僧俗群众的欢迎。但这一行动也引起了昌都地方当局中个别反动分子的不满。他们竭力阻挠格达活佛的正义行动,挟昌都有关部门不给格达活佛办理去拉萨的通行证。对此,格达活佛十分气愤,决心打电报同拉萨当局直接联系。但因电台由反动势力控制,不能如愿,愤恨成疾,加之外国特务的毒害,1950年8月22日,含恨圆寂于昌都,时年48岁。</div><div> 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在北京签订了关于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西藏终于回到了人民的怀抱,实现了格达活佛生前的宿愿。</div> 晚上6点半离开亚青寺,到县城酒店休息。 <b> 第十九天11月3日,亚青寺——卡萨湖——翁达检查站——天葬台——色达佛学院。</b><div> 早上7点40分吃早餐,8点15分结账装车出发去色达喇荣佛学院。</div> 9点到达卡萨湖游玩。<div> 卡萨湖位于我国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炉霍县西70公里处,是川西北路最大的水鸟栖息地,总面积1.92平方千米,典型的高原淡水湖泊。1999年被命名为"省级自然保护区",是当地有名的圣湖。</div> 路过旭日乡。 11点半在路边看藏猕猴,很可爱! 中午1点到天葬台。 这里的建筑造型和装饰都有着浓浓的神秘感。 围观的人群和随时出动的秃鹫。 天上阴云笼罩,秃鹫盘旋。在此地感觉有些压抑。 2点10分来到著名的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 色达佛学院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色达县洛若镇,平均海拔3900米,属藏传佛教宁玛派。<div> 在这样的氛围中,暂且远离世俗的纷纷扰扰,让自己的心灵有个安静的归宿。能够完完全全的融入到这个城市里,切身体会藏族的风俗习惯和藏传佛教的奥秘。用心去感受这个城市,感受信仰独特的力量。</div> 到停车场后,坐大巴进到佛学院,游客每人3元。内部人员免费。 来到这个世界上现存最大的佛学院,最多时有三万多名僧人在这里修行。这一间间绛红色的小木屋,散发着独有的气息,顺山势绵延起伏,让人惊叹。红色的海洋下,涌动着的是僧侣们一生的信仰:一人一家一生一世修行。 以中心的经堂为界,坡上是喇嘛的领地,坡下则住着觉姆,大殿旁边分布着一些餐厅和商店。 偌大的佛学院里,各种生活设施齐全,中国电信、超市、书店、咖啡厅、餐厅、客房、西饼屋......俨然一个小社会。 这是色达佛学院里面的一个快递点。 现在的色达佛学院,面积巨大,到处都在建设,远远望去,这里更像一个巨大的工地。 大大小小红色的木屋顺山而建,密密麻麻连成一大片,把山体几乎全部覆盖。 在色达,最直观的感受就是那漫山遍野的红色。一座一座群山连绵不断,将这个红色佛国紧紧拥抱在它们的怀里。 一间间绛红色的小木屋,散发着独有的气息,绵延起伏,让人惊叹。难以想象,如果小木屋里的人都走出来,该是一个多么壮观的景象! 学院前身为喇荣寺五明佛学院。1880年,德绛多吉修建一处藏传佛教<font color="#167efb">宁玛派</font>的“日追”(修行处)。上世纪80年代,宁玛派僧人晋美彭措扩建该修行点,创建小规模讲经院和禅修院各一座,时有32名学员,晋美彭措任堪布。1985年5月,形成喇荣学经点,至1993年,学经点学员增加至2千多人,经师54人。1997年,成立喇荣寺五明佛学院。上世纪90年代末,规模逐渐扩大、人员数量急剧增长,地质、消防、卫生、治安等隐患很大。 2014年1月9日,学院觉姆经堂后方僧舍发生火灾,烧毁僧舍150间,后查证为电线短路引发。同年,色达县投资850万元,对佛学院进行10KV线路改造。同时拆除了近3000间僧舍,开辟了3条防火通道,就是现在看到的黄色栏杆的通道。 我坐在这个大殿对面的条凳上,静静地看着来来往往转经的人从眼前走过。他们当中有僧人,心无旁骛,眼神笃定,脚步坚定;有普通信众,男女老少,心怀善念,虔诚祈祷;还有各地来的游客,懵懵懂懂,好奇的眼神,四处张望;有拄拐的老人,满脸沧桑,脚步蹒跚,却一直向前;有被亲人或背在后背或领在手里的稚儿,清澈的眼睛,似懂非懂的看着我,牵着大人的手跟着向前走......一个个不同的面孔,一个个不同的背影,却有着同样的信念。 坐了20分钟,我决定也跟在藏族群众身后,学着转经,在这样的氛围中,暂且远离世俗的纷纷扰扰,体验他们心灵中的那一份安宁。 门上的铜铃引起了我们的好奇。 屋檐下随风叮当作响的风铃。 在这里,你可以和虔诚修行的僧人近距离的接触,可以和他们像朋友那样聊聊天。 我和陆姐看见有人从这里进去,我们也很想进去看看。一个女僧人坐在门口小房间里示意我们游客不能进,我们俩和她交谈了一会儿,还是没让我们进去。 这里有一个纪念十世班禅的白塔。 4点50分坐内部大巴离开色达佛学院。 <p class="ql-block"> 5点跟着同伴返回县城住宿。很遗憾时间太短,来不及去大殿内部走走,也没有能看看色达的夜景。以后有机会再来看看夜晚小木屋里的灯光把。</p> <b> 第二十天11月4日,色达——翁达镇——马尔康。</b><div> 早上8点15分吃早饭,8点45分装车出发去马尔康。10点过翁达镇,12点25分过河口隧道。中午1点半到卓克基。午餐后参观土司寨和藏寨。我因2017年来过这里,就和司机小任商量让他带我去看看碉楼(免费)。4点返回卓克基,去看了红军长征过草地纪念馆。4点半出发,6点10分到米亚罗住宿。<div><br></div></div> 沿梭磨河前进。 藏族碉楼是由藏族先民用石头建造的具有军事防御功能的方形建筑物。用石块石片垒砌出三四层高的房子,在高层有窗,可以抵挡外敌入侵。随着时间的逝去,已经成为古迹。 这里不久后就会开发建设成一个具有民族特色的景区。 <b> 第二十一天11月5日。米亚罗——理县——映秀镇——龙洞子隧道——成灌高速——成都。</b><div> 早上7点半吃早餐,8点10分装车出发返回成都。</div> 米亚罗酒店周边街景。 深秋的米亚罗山上已是五花色。 11月5日中午到达成都,在成都吃午餐,几个简单的小菜和面条,极具成都特色。 晚上继续享受美味串串。 11月6号晚上乘坐高铁返回北京,圆满结束此行。<div> 至此,2018年十月川藏行程用6篇美篇全部记录完成。</div> <p class="ql-block"> 此图就是我们此行的路线示意图, 红色的是G318川藏南线,黄色的是G317川藏北线。</p><p class="ql-block"> 很多由川进藏的人都会提及两条线路——G317国道与G318国道,他们的区别在于:</p><p class="ql-block"> 一、<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G318国道</span>是在中国华东、华中、西南地区的一条国道,起点为上海市黄浦区,终点为日喀则市聂拉木县,全程5476公里,经过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湖北、重庆、四川、西藏八个省份,是中国最长的国道,被称为"<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中国人的景观大道</span>"。其中<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川藏段全长2116公里,又叫川藏南线</span>。自然风光秀美,高山峡谷更是千奇百怪。整条南线从海拔2000多米到4000多米,高差较大。景色、植被、人文落差皆大,体验差异很明显。一路行来,雪山、草原、原始森林、冰川、湖泊……自然景观富于变化,晴雨不同、早晚各异。沿途上随处可见五色经幡、玛尼石、寺庙和多姿多彩的民俗民风。这些风光绝对能震撼到在钢筋水泥建构而成的城市里生活的人们。从成都平原到青藏高原的高山峡谷,一路上惊叹到只剩下“5个字”:惊、险、美、雄、壮。</p><p class="ql-block"> 二、<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G317国道又叫川藏北线</span>,起点为四川成都,到西藏那曲,里程为2043公里,在十三五时期,延长终点为西藏阿里地区噶尔县。全长3248公里。相比318国道的风光,它倾向于人文环境,沿途多寺庙,商业痕迹浅,车辆稀少,路况较差,但是异常开阔!317国道上主要看地貌、看淳朴藏民、看山丘曲线、看雪山草原,十分自由的同时又十分寂寞。其中,如果自驾行,还会有很多自驾途中遇到的不确定性因素带来的惊奇(也可能是惊吓)。相比318国道,这条线路难度大,也更加粗犷!G317穿越了汉、羌、回、满、蒙、门巴、络巴、藏族(嘉绒、木雅、康巴、卫藏)等50余个民族的居聚区,是一条民族交融的大道。G317串起了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亚青修行地、德格印经院、噶举派康区主寺八帮寺、唐蕃古道上的查杰玛大殿、宁玛派寺庙白玉寺、格鲁派寺庙甘孜寺、苯教最古老的寺庙孜珠寺等寺庙,<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是一条宗教文化汇集的大道</span>。G317走过了历史上最伟大的水利工程都江堰、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卡若遗址、藏族英雄格萨尔王的领地、解放西藏的昌都战役发生地,<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是一条历史积淀厚重的大道</span>。G317翻越了无数山川,从蜀中富饶的成都平原到藏北苍凉的羌塘高原,是一条景色原始壮丽、光影斑驳奇特的大道。</p><p class="ql-block"> 三、其实在川藏南北线之间还有一条川藏中线,实际行走观景时,常常会互相跨越。</p><p class="ql-block"> 四、结论: 川藏线,绝美!一日看遍四季。由川入藏,一路的雪山草地,一路的高山湖泊,一路的藏经寺庙。不管是选择风光无限的G318国道,还是奇伟诡怪的G317国道,都能给到你视觉和心灵上的强烈震撼!</p><p class="ql-block"> 五、个人体会:</p><p class="ql-block"> 1、川藏线非常值得自驾爱好者行走!也是摄影爱好者的天堂!可以自己开车或租车(适合有过野外自驾经验、没有高反情况的朋友),也可以带司机包车(适合初次进藏的朋友和年龄偏大、不会驾驶的朋友)。</p><p class="ql-block"> 2、川藏线的司机驾驶技术非常棒,各种野外生存准备都齐全,他们有给力、靠谱的朋友圈,可以随时了解前方目的地路况信息,及时调整行程,不走冤枉路。</p><p class="ql-block"> 3、司机对沿途各类酒店、民宿、特色餐馆如数家珍,可以按照客人的需要量身定制,满足不同的要求;而且他们长年跑川藏线,都有自己的关系户,比我们去到处找查还便宜、方便、快捷、好吃、好玩。</p><p class="ql-block"> 4、司机身体已经适应高海拔环境,不会有高反状况。到景点我们去游玩儿,司机可以休息,等我们玩儿回来累了上车可以小憩一下,司机则精神抖擞继续开车,两不耽误。避免了疲劳驾驶,保证了行车安全。</p><p class="ql-block"> 5、因为同伴赶时间,沿途许多著名景点没有看,有些也是走马观花一带而过。如果时间允许,应该再加上5-7天,可以更从容的玩儿。</p><p class="ql-block"> 6、在艰苦路线旅行,一定要与志同道合、三观一致的伙伴同行,互相包容,乐观大度,在突发变故面前能齐心协力,从容应对。</p><p class="ql-block"> 有人说:生活不仅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在神交已久但又陌生的地方放飞自我,流浪心情,感受不同的民风民俗,不同的宗教信仰,不同的生活环境,不同的自然美景,收获着各种感动和惊喜,此乃人生之幸事!</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