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真是太谢谢你了,张院长!虽然党和国家的政策好,但要是没有你的努力争取和脚踏实地的办实事,我们大源人民就不可能有一所这么好的医院,更不可能享受到这么好的优质医疗服务,你就是我们大源人民的福星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2020年11月11日,大源桥上村村民李素琴将写有“创建豪华伟业,诚心服务为民”的大红锦旗,送到大源卫生院院长张兴旺手中,并由衷地说出了上面这段话!</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地处鄂赣边陲的大源,原为建制乡,2000年乡镇体制改革时撤并到金塘镇,其七站八所也随之迁移。大源卫生院以其所具的特殊性,独立承担起界上、林家、桥上、东岳、寒泉、正源等6个村13000余人的医疗、防疫、公共卫生服务的职责,因而保存下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由于受大环境的影响,加上自身条件的制约,保留下来的大源卫生院其命运越来越差,不说发展,就是维持正常运转都难。大源是个距金塘镇政府驻地10公里、县城60公里、江西港口镇2公里的山区口子片区和红色苏区,但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日渐凸显,人们怨声载道,有的患者甚至在大源卫生院吵闹、谩骂,有的患者越过省界到江西港口镇看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上级领导洞察到这一涉及群众疾苦的问题,也为树立湖北形象,2017年6月,县卫计局决定派张兴旺同志担任大源卫生院院长,以改善大源人民公共卫生服务质量,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张兴旺同志生于1974年7月,大学学历,200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2003年分配到本县港口乡卫生院工作,先后从事医疗、药房管理、公共卫生管理等工作,2006年10月起担任该院副院长,2016年5月调金塘卫生院任副院长。他个头不高,为人友善,与人接触时总给人一种随和、干练的感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听说他要调往大源工作,很多人都表示不理解,都说“人往高、水往低,雀儿只往亮处飞,你倒好,往大山沟里的破旧医院里拱,图个啥哦!”张院长笑笑说:“我图的是组织上的信任和大源人民的需要啊!”朴实的语言,道出了一名共产党员服从组织安排、为民谋福祉的初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大源卫生院是一栋破旧二层平顶房,占地约130平米,楼顶上长有一个硕大的芭茅蔸,约200余斤,墙缝、楼顶长满杂草、小树,却从没有人想过去把它们清除掉。楼里房间简陋狭小,医生门诊室不到10平米,注射、输液、观察三室不到20平米,人多时根本挤不通。楼后面(北)是住院楼和宿舍,是60年代做的土砖瓦房,因年久失修,已成危房。20个医务人员,合住在5间旧土砖瓦房内,人均不足5平米,且雨雪天漏雨积水。东西两道院墙,围成一个院子,院内有六七户人种的瓜菜,锄头扁担可以随便进出。旁边有瓦房茅厕,茅坑连通墙外,地面污垢厚积,加上长年无水冲洗,茅厕成了产生臭气的闷罐。张院长上任时正值夏天,臭气熏天,苍蝇蚊子到处飞。就连医生诊室、办公室也是厚厚的灰尘,衣服乱丢,房间乱七八糟,医务人员也懒得清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面对此情此景,张院长没有埋怨、犹豫,立马“下田割谷”。他首先从打扫卫生、清理垃圾入手,改善现有环境。年纪大的工作人员叫不动,他亲自带领两个年轻人从最差的厕所搞起,买上洁厕精、硫酸,不怕蚊蝇和臭气,带上长胶手套,用两天一夜的时间,把厕所清理干净,并自已掏钱接入自来水冲洗。厕所干净了,臭气没有了,张院长等3人却累弯了腰,身上被蚊子叮了一身的红疙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院长的行动,在全院的工作人员中引起不小的震动:“这个院长不寻常……”、“看样子,是个吃苦耐劳干实事的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在上任20余天后,张院长便把大源卫生院的情况摸了个八九不离十,对以后要做的工作已是胸有成竹。在接下来召开的第一次干部职工大会上,张院长侃侃而谈,把大源卫生院今后的出路和新建卫生院、增加设备、培养人才、扩大业务、增收节支、提高待遇等思路向大家作了详细阐述,要求大家凝心聚力,同心同德把大源卫生院建设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张院长的身先士卒、以身作则下,随着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出台,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全院职工每天上午正式上班,下午调派一部分人搞环境卫生,把房前屋后、楼上楼下、院内、楼梯过道和室内的垃圾、杂物逐步清理干净。两个月后,环境卫生旧貌新颜,工作作风大有转变,凝聚力逐步增强,得到了领导和同事、老百姓、特别是患者的好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以前,由于大源卫生院环境较差、医疗设备落后、医资队伍不稳定、科室不健全、服务质量未跟上等原因,导致很多医疗资源流失。张院长上任即大胆改革创新,积极拓展业务,通过引进中医科、理疗科、增加检查设备、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等措施,让流失的资源很快回流,业务收入较往年提高了三倍!张院长在管理上从不乱花一分钱,把节约下来的资金用于改建卫生院,为描画他所构想的宏伟蓝图而增砖添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都说万事开头难,可摆在张院长面前的困难,是上任领导多年欲解而未决的难题——院内土地所有权收回的问题。院内的土地被附近的六、七户人家种菜近20年,都把菜地当成自家的了,听说要他们让地做房,纷纷放出风来,“想都莫想”,“不可能”!张院长知道难度大,决定用“以心换心、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不温不燥”的十六字方针来做耐心细致的工作。这几户人中,丁(化姓)某是个脾气暴躁、在当地有点“名气”的硬户,只要把他家工作做通,其他几户就会迎刃而解。为了做好丁某的工作,张兴旺先托熟人找到他的弟弟一起上门,每次去都买点水果之类的东西,虽花不了多少钱,却是一片心意,也是人之常情。谈及地权问题时,张院长以理示之,对方发牌气,他总是和颜悦色,不愠不火。连续一周,张院长每晚都去找丁某坐一会,让丁某心服口服,主动去把菜全部扯掉,连青苗费也不要补偿。丁某让出菜地后,张院长又去找其他几户种菜户交涉。听说丁某的菜地都让出来了,他们也就无话可说,均陆续让出菜地,并对新院长的工作能力表示钦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根据张院长所描绘的大源卫生院发展蓝图,紧邻的原大源派出所办公楼赫然在内!该楼房虽然破旧闲置,但其决策权直接属县公安局管,要想把它纳入医院规划内谈何容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素有“拼命三郎”之称的张院长敢想敢干,他连续10多天往于公安局、县政府之间,找主要领导反映情况,讲述大源医疗卫生事业的落后以及需要迫切解决现状的发展思路等等。他的诚心和锲而不舍的精神感动了上级领导,初步同意把这栋楼房让给大源卫生院。为了考验张院长的办事能力,领导给张院长出了一个“难题”:必须在七天之内把这栋楼拆下来,否则免谈!张院长满怀信心答应下来,并连夜赶回大源,次日即组织挖机开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要拆一栋楼容易,可要处理好土地纠纷就太令人头疼了!大集体时期,地方政府征用建房的土地,地方群众所得到的土地补偿款物微乎其微,加之已过去几十年,房子不拆便罢,只要是拆除重建,原土地权属集体吵着要土地要钱的事在各地农村屡见不鲜!这栋楼房也是这一情况,在工程开工才1小时许,原土地权属组的几十号村民来到现场,纷纷阻止挖机施工。一直待在现场指挥施工的张院长从容上前,耐心细致的做起了群众工作。他阐述大源地处偏僻、贫穷落后,建医院是事关百姓疾苦的民生工程,是非盈利性的福利事业,要争取一个这样的重大项目落户大源是多么的不易,地方群众如果不支持会导致怎样的后果……张院长的话有理有据,深入浅出,使部分村民茅塞顿开,纷纷离去。可还有一些利欲熏心的村民,认为利益当前不管不顾,仍然要阻止施工并欲动粗,张院长上前喝道:“现在是法治社会,我们党的天下是不容许任何人胡作非为的,今天谁敢闹事的就试试,触犯法律进了班房,那时候可买不到后悔药的!”见张院长如此大义凛然、神圣不可侵犯的样子,那些人只得悻悻离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在张院长的坐镇指挥下,旧楼拆除工程仅用3天时间便告结束。张院长把这一情况向上级领导汇报时,领导高兴地说:“你这就是能办事、办实事的人!这块地我可以放心地交给你规划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从2018年元月开始规划筹建,到2020年12月全面建成门诊楼、业务综合大楼和发热门诊楼,张院长所付出的努力和艰辛是常人无法想象的,用“一身正气”和“一心为公”来形容他是再恰当不过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大源卫生院全面拆除翻新,腾出来的土地让邻近的居民动心!他们认为这是公家的土地,能占到一点算一点,以后就没这机会了!加上张院长是其他乡镇的人,不会因为公家的事与人硬扛。可事实却让人大跌眼镜!附近一陈姓村民曾沮丧地说,“这个新来的院长点把拐(方言:很坏的意思),完全是一个不吃软(钱财)、不怕硬(威胁)的家伙!我在当地甚至县城也算是有点名气的人,想让他让出一点土地方便我建房,真是方法用尽都冇得效!他把公家的财产看得比他私人的还金贵,硬是寸土不让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还有一刘(化姓)姓村民,为了让自家房前的场地更大些,强硬地划出一块地,强行要求张院长转让给他,遭到拒绝后就让其年迈的母亲躺在挖机前阻止施工。张院长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好话说了一大筐,还是没能把老太婆请回去。无奈之下,张院长只得向镇政府和地方派出所求助。镇里干部和派出所民警来了,对方才有所收敛。见来硬的不行,刘某心生一计,想给张院长施加压力。他请动了一位当领导的亲戚出面找张院长说情,张院长向这位领导解释:“现在公家的财产就像唐僧肉,想要吃上一口的人多,只要开了这个口子,这事就无法收场了,还请领导谅解!”简短朴实的话语,既没驳领导面子,又反映了事实,还表明了自己守土有责、不会损害集体利益的决心!这位领导连声称赞张院长说得对、做得好,并表示将做好刘某的工作,不再阻扰卫生院的正常施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在调任大源工作的3年多时间里,张院长“拼命三郎”的个性得以充分展露,主要体现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一是不怕死。大源卫生院改建工程从筹划伊始,想沾公家便宜的人总是有的,他们在利诱不成的情况下,多次以“致死致残”相威胁,有几次甚至有人带着小混混冲进了院长办公室,对他恶语相向,虎视眈眈!张院长坦然面对,义正辞严地说:“你们这一套对我不起半点作用,我不是吓大的,有胆量你们动我一根毫毛试试?”碰上这样的硬茬,对方立马蔫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张院长患有冠心病和高血压等症,由于操劳过度,2018年8月突发心肌梗塞,在县医院作了心脏介入手术,因放心不下大源卫生院的在建工程,以及健康扶贫工作中涉及到大源3160余贫困人口的建档、签约、免费体检工作,术后4天就强行出院直奔工作岗位;因长期得不到好好休息,2020年6月15日,张院长又突发心肌梗死,幸好发现及时,县中医院紧急将病人送到市中心医院,经多名专家会诊检查,病人的冠状动脉内有一特大血栓,给抢救带来很大困难和风险,可病情危急,专家们最终决定立即进行溶栓治疗,虽然在溶栓治疗过程中病人的左上肢出现了严重的出血反应和其他副作用,但总算把张院长从死亡的边缘线上拉回来了!在市医院住院20天,主治医生根据张院长的病情,要求他出院后至少休息2个月,他回家仅休息一个星期又回到了工作岗位上;由于长期带病工作,没时间休息疗养,2021年1月31日,正是春节前夕的腊月十九,张院长的病情再次复发,不得不去市医院治疗。可人在医院,心里却在想着卫生院建成后的后续工作、干部职工的工资福利、困难党员、职工的春节慰问……腊月廿七日,张院长不顾主治医师的再三医嘱,又强行出院直奔大源卫生院,处理完亟待解决的工作,直到正月初十才前往亚心医院接受住院治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2020年春节前夕,罕见的疫情爆发于武汉市,大有向全省蔓延之势。崇阳属武汉的邻近县市,在武汉务工经商者较多,县疫情防控指挥部紧急安排部署,于腊月廿九日通知各医院及医护人员进入战备状态!大年三十,从武汉返乡的李秀琴发烧就诊,大家都非常紧张,如临大敌,畏缩不前,生怕染上新冠病毒,新来的护士雷彬嫦更是吓得哭了!张院长没有犹豫,亲自接诊患者,并送她到金塘卫生院作DR检查。同时借此机会及时召开全院职工会,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让全体职工在做好防范的同时,克服心理障碍,打开心结,科学应对病毒。从李秀琴就诊、检查、治疗到出院回家,张兴旺象亲人一样全程陪同和照顾,让李秀琴感到前所未有的温暖。李秀琴出院后逢人便讲,“张院长真是个难得的好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山区乡镇居住分散,交通不便,卫生院还肩负着各村卫生室的指导、监管和物资供应工作。因人手不够,张院长亲自接送防护物资30多次,各村的防护物资总是第一时间送到,并嘱咐村医做自我防护。他不顾个人安危,转运发热病人到县颐和医院40多人次。为抗疫劳碌奔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在调大源卫生院工作的一千多个日日夜夜里,张院长从未好好休息过一个节假日,总是把工作放在第一位,甚至连妻子生育第二胎,他也只在妻子和孩子身边待上一天,次日又去忙他的工作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二是不怕难。大源卫生院承载着原大源乡辖区的公共卫生服务职责,主要对象是精准扶贫人口和65岁以上老年人、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重型精神障碍患者、0一6儿童、孕产妇的体格体检,肝肾功能检查、测量血糖、血压、心电图、B超等。大源六个村13000多人中,这类人群共有5000人,占38%。因地处山区,居住分散,对服务工作带来极大不便,增大了工作量。这些人中,一部分人随其子女进城的有2000人,占40%,住在武汉的有600人,占12%。</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困难难不到张院长,三年来他走遍了辖区内全部村组和住县城的每家每户,贫困人口签约率、体检率达99%。常住武汉者则建立登记簿,包括住址和联系方式。每年约定回乡时到村卫生室或大源卫生院来体检,做到定期核对,不漏一人。住县城的2000人,由他亲自带队,带上B超,心电图机等相关仪器,逐一上门服务。虽然是在县城,可要找的服务对象遍及县城各街巷郊区,甚至白霓镇都有。有的住在没有电梯的六、七层楼上,他们照样要把仪器背上去,把服务做到位。每年这个时候要在县城连续工作20多天,每天服务近百人,一天工作下来,人都快虚脱了!可张院长上任来,从不间断这项工作,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每个人心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都说建房易、办证难!大源卫生院的楼房在3年内分3次全部翻盘重建,所需的规划布局、环评、图纸设计、土地使用证、施工许可证等手续,包括科室摆布设置,都是张院长一一找相关部门一件一件办下来的!真是鞋子都磨烂了几双!在规划设计和科室设置方面,张院长凭着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事先画好草图再提交给专业人员参考。那些设计人员以为张院长学过设计,说他提供的数据蛮专业,并说:“有了这份图纸,我们设计图就省事多了,这么轻松的活我们还是第一次做哩!”新卫生院投入使用后,很多前来参观的同行均对空间布局的合理性、科室设置的便于操作性赞赏有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三是不怕掉面子。根据张院长对大源卫生院的总体规划,全面建成得投资1000万元以上!可钱从哪里来?那就是向上级部门申请援助,向行政部门申请项目资金。他让工程施工照常开展,一有空就到县里的相关部门跑,在感动了上级领导的同时,他也受过不少冷遇。与他一起去办过事的会计小余,跑了几次就泄气了,说这事难办,很掉面子。张院长笑笑说:“我们掉点面子算个啥?事情办成了,能让13000大源人民活得更有面子,我们受点委屈很值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为了让好马(新卫生院)配上好鞍(先进医疗设备),他打听到咸安保健院要整体搬迁,有一批设备要赠送给其它医院时,他动了心!可咸安与崇阳不是一个区域,人又不熟,怕是白费心机。可张院长的“拼”劲上来了,哪怕是一条小缝也决心去钻一钻!他于2018年 6月15日早上5点起床从大源出发,坐3个小时的车,在上班前赶到咸安保健院,找到素昧平生的吴长清院长说明了来意。吴院长看着眼前的同行,不知说什么好!张院长猜出吴院长的心思,就把大源与江西交界,为展现湖北形象,还有山区老百姓迫切需要外界的帮助等等,动情地陈述开来,有条有理,不卑不亢,真实感人。吴院长的心被打动了,同意进一步了解和沟通。没过多久,吴院长终于答应支援山区建设,把价值50万元的妇检设备、心电图、柜子、床等赠送给大源卫生院!这对于大源卫生院来说,真是雪中送炭啊!县委宣传部蔡部长事后称赞张院长“真是难得的人才啊!这种精神值得学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四是不贪图名利。工程竣工投入使用后,一座崭新的卫生院呈现在大家眼前!桥上村民李素琴欣喜之余,特意给张院长送上一面锦旗(本文开头所述);县某局退休干部、书法家王戈特为张院长赋诗一首,并亲笔书写装裱成牌匾送给了张院长。其诗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张君兴旺建奇功,界上医园终落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创业艰辛民众记,鄂南遥寨一颗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笔者闻听此事,特到院长办公室欲参观锦旗和墨宝时,却觅而不见。究其原因,才知是张院长淡泊个人名誉,把锦旗和墨宝放在仓库里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每当有人称赞张院长为民办了实事,凭自己的“钉子”精神争取资金和项目,建成了这么好的卫生院,他总是谦逊地说:“这不是我的功劳!是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好,上级领导重视贫困山区人民的健康问题,使我借助这个平台,实现了我的理想,体现了我的人生价值。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在新建工程奠基前的“守土战”中和工程发包期间,有部分想捞点地皮的农户和欲承包建筑工程的承包商,暗地里给张院长送钱送物,均被张院长严词拒绝!在整个过程中,大源卫生院的集体利益未受丝毫损失,工程承包全部实行阳光操作,未徇半点私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在各级政府及县卫健局、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和咸安区妇幼保健院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如今的大源卫生院,栋宇聿新,窗明几净,科室齐全,设备先进,总体建筑面积达3500平米,集门诊、住院、发热门诊和职工宿舎于一体,院内场地全部刷黑,总投资1000万元,其中楼房800万元,设备200万元。上下有电梯,还有彩超、全自动生化仪、DR检查仪等设备,这在全县农村卫生院的硬件建设中堪称首屈一指!张院长先后多次被市、县、局、镇评为“先进个人”、“优秀院长”、“抗疫先进个人”等称号。大源卫生院也多次被评为“先进卫生院”。目前全院共有职工24人,取得执业资格证的21人,基本做到了人员配备齐全,人人持证上岗,各项医疗服务能够正常运转。大源人民在享受着的优质医疗服务的同时,也记住了这位给大源人民带来福气的好院长——张兴旺!</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