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厦门路尊德里是寿老师(以下均以第一人称自述)出生的地方,幼年、中年生活过的地方,这里有过我的乐,也有悲。1965年搬离之后再也没有搬回来住过。五十多年的时间里已经换了几位房屋主人了。最近得知1930年建成的石库门建筑尊德里要拆迁了!好多居民已在搬家了!得知这消息后,不知怎的,总想着要回去看看!找找当年的记忆。2021年5月19号我们姐弟俩就回去看了一下,拍下照片留个纪念吧!</p> <p class="ql-block">这是尊德里南面的出入口,这弄堂是南北方向伸展,北出入口是在苏州河边。</p> <p class="ql-block">这是尊德里的北面出入口,在苏州河岸,河对面是四行仓库,谢晋元带领八百战士,打日本鬼子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这是尊德里84号的后门,后门口是灶披间,不足十平方米!我师大62年毕业后就住在这里。65年弟弟大学毕业,就让给弟弟住,因为前后客堂间住着姑母姑夫一家子,二楼叔叔婶婶住,亭子间和三层楼房子,早已出租给别人住了。我五岁时父亲病故,之后毌亲改嫁,所以我们姐弟俩就只有这灶披间了。</p> <p class="ql-block">从此后门口往里望,可以看有个小门,这就是我住的房间的房门。</p> <p class="ql-block">这100号是我初中同学沈之慧的家,她家前门,对着我家84号的后门,我们是好朋友,好同学,她的父亲很了解我家的情况,很同情我!对我也很好</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家84号的前门,我家的房子成了居委会办公地,底层全部改了样,我和弟弟在这个办公里照了一个像,这里原来是我家的客厅,曾经是我爷爷给人看病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自己家的房子被居委会改造了,原来房子的结构只能找别人家的房子去回忆了,刚好找一家的后半部分与我家一模一样!灶披间南方是石头楼梯、水池,厨房。我和弟弟在楼梯上照了像,这楼梯直上二楼,中间过一个亭子间,转弯再上三楼,还一个晒台</p> <p class="ql-block">在另一家找到天井和客厅与我家一模一样,连厅里的地砖都一样,在天井里向上看二楼的窗户都与我家的一样!找回了记忆,,心里真的很开心。听住在这里的一位老人讲,当初尊德里的房子要用十根金条才能买到,建造时用料考究,至今九十多年了!还能看到原来面貌!</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我曾祖父清朝末代秀才,后改学医,沪上不少名医是他的学生,祖父行医收入颇丰,但父亲纨绔,只是跳舞嘻哈,直到故世未尝工作过,留下姐弟幼年贫困,书香门第留给我们的只有曾祖父的一些字画,但基因还是促使我们考上大学,靠自己努力现在都有比尊德里更好的住房。</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