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巷里的伟人足迹——青年毛泽东在长沙的故事

成良访

<p class="ql-block">1911年春,毛泽东随他在湘乡东山学校的老师贺岚岗(应聘到长沙任教)来到长沙湘乡驻省中学就读(即今湘乡一中的前身,设立在今天五一广场北面的新安巷)。他关心时事,经常阅读革命派创办的《民立报》,还写过一篇小评论张贴于学校墙上,表示支持革命党推翻清朝,声称应把孙中山请回担任大总统,康有为任内阁总理,梁启超任外交部长。当时毛泽东还分不清革命派和立宪派的区别。</p><p class="ql-block">为了表示与清朝彻底决裂,毛泽东在湘乡驻省中学倡议并带头剪辫,还和胡崇诚同学动手剪掉其他十位同学之辫。</p> <p class="ql-block">1911年10月24日,长沙革命党人发动武装起义,湖南最先响应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毛泽东热情高涨,投入到属于正规军的湖南新军二十五混成协五十标第一营左队当了一名列兵,<span style="font-size: 18px;">每月7元饷银。</span></p><p class="ql-block">毛泽东当年参加新军驻扎地为藩后街长郡审判厅(蔡锷中路东)。</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当兵时的顶头上司是湖南军事厅长程潜,程潜是跟随孙中山干革命的国民党元老,曾经几起几落,后来在1949年8月与陈明仁一起率部和平起义,湖南得以和平解放。毛泽东非常尊敬程潜,称他为“颂公”,曾经在颐和园为他划船。</p> <p class="ql-block">(位于人民西路白果园的“程潜公馆”)</p> <p class="ql-block">(修缮后的“程潜公馆”作为“湖南和平解放史实陈列馆”对外开放)</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1912年2月12日,清帝宣布退位。3月10日,毛泽东认为“革命已经结束,没有什么事情要做了”,于是毛泽东断然退出旧军队,决定继续求学,求得新学问,寻找新出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毛泽东在退出旧军队进行专业选择上,一直举棋不定,变换再三,在进商业学校之前,他已先后报考警察学校、肥皂制造学校、法政学堂等,后来才考入商业学堂、公立高级商业学校(校址设在岳麓书院)。但只读了一个月就退学了。原因是“这所新学校中一大半课程,是用英文教的”。</p> 从商业学校退学后,青年毛泽东又以第一名成绩考入湖南全省高等中学校(后改名省立第一中学)。当年秋天,由于第一中学课程有限,更主要是毛泽东在这半年的课余时间阅读了国文教员柳潜先生借给他的一部《御批通鉴辑览》后,毛泽东认为他所读的学校“课程太少,而规则繁琐”。 <p class="ql-block">毛泽东觉得“还是单独求学的好”,此时毛泽东又寄居在新安巷湘乡会馆(此时湘乡驻省中学已在长沙停办),毛泽东“自己订立了一个读书自修的计划,规定每天到长沙城东定王台的湖南省立图书馆读书”,这半年在定王台图书馆学习的日子里,每天早晨图书馆一开门就进去,中午只停下来买两块米糕吃,天天在图书馆读到关门才出来,“像牛闯进了菜园子”。毛泽东在那里第一次看到一幅世界地图,怀着很大的兴趣研究了它。</p> <p class="ql-block">(原来的图书馆现在已经改为“长沙市湘剧保护传承中心”)</p><p class="ql-block">毛泽东在定王台图书馆读的书既多且广,有亚当·斯密的《原富》,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和约翰·斯·密勒的一部关于伦理学的书,还读了卢梭的著作,斯宾塞的《逻辑》和孟德斯鸠写的一本关于法律的书。在认真学习俄、美、英、法等国的历史地理的同时,也穿插阅读了诗歌、小说和古希腊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这是目前发现的毛泽东最早的照片)</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1913年,毛泽东不进学校,不谋职业,他父亲毛顺生认为太不合理,不同意毛泽东自修,拒绝供给毛泽东生活费用。此时毛泽东认为自己最适合的职业是教书,他决定报考不收学费,膳宿费低廉的师范学校。为此毛泽东考入湖南省立第四师范预科。</span></p> <p class="ql-block">当时湖南省立第四师范设立在局关祠,何叔衡亦在此就读。1914年2月,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合并到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位于天心区妙高峰)。</p> 1914年3月,毛泽东编入一师预科第三班,和四师转来的同学一样,重读半年预科,秋天,毛泽东进入省立第一师范本科第八班(照片中倒数第二排右二)。一直到1918年6月,毛泽东才从湖南第一师范毕业。毛泽东在师范的学习用了五年半时间。 <p class="ql-block"> (玉泉街旧貌)</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国文老师“袁大胡子”嘲笑毛泽东的作文,说是报人的东西。他看不起毛泽东视为楷模的梁启超,毛泽东只得改变文风,在玉泉街购买了一本宝庆版韩愈诗文集,毛泽东由此深读韩文,写了不少批注,许多篇章几乎到了可背诵的程度,由此可以写出不错的古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玉泉街在五一路与中山路之间的文运街旁,也就是长沙市口腔医院的背后,现已拆除)</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原来的芋园环湖长廊)</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1915年1月,毛泽东的六位老师(杨昌济、黎锦熙、方维夏、徐特立等)租住到定王台水月林附近的芋园,毛泽东的老师杨昌济,就在东庆街芋园巷寓所家门口钉上“板仓杨”的铜牌。每逢周末,毛泽东和几位志同道合的同学就来到芋园几位老师家讨教,共同探讨哲学、伦理学等问题,议论对时局的看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今市公安局、蓝色地标楼盘、浏正街小学均为昔日李氏芋园的地盘)</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桂花井旧貌)</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毛泽东还在马王街旁的桂花井巷王人美家住过一个暑假,王人美的父亲王正枢(号立庵)是湖南有名的数学教员,曾在湖南一师任教。当时王人美的几位哥哥和毛泽东来往密切。</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如今的桂花井)</p> <p class="ql-block">1918 年4月14日,一师毕业前两个月,毛泽东会同蔡和森等进步学生发起成立了“新民学会”,向热血青年发出“集合同志,创造新环境”的倡议,并且制订章程,严格纪律和入会条件,树立改造中国、改造世界的远大理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新民学会就设在溁湾镇岳麓山下的刘家台子(后名周家台子)蔡和森家,成立之初只有十几位成员,后来发展到七十多位成员,成为学生运动的骨干,有不少人后来加入了中国共产党。</p> <p class="ql-block">1919年4月,毛泽东从北京处理部分新民学会会员赴法勤工俭学事务并且在北京大学图书馆短暂工作后(约半年时间,受陈独秀、李大钊影响,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回到长沙,他主持了新民学会会务。为解决生活问题和便于工作,“一师”同学周世钊介绍毛泽东进入马王街修业小学担任小学教员,一周教六小时的历史课。</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地处马王街的修业小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此时的毛泽东广泛接触长沙教育界、新闻界和青年学生,进行各种联络活动。当时,正值五四运动爆发,在毛泽东领导下,新民学会会员紧张地在各校活动。北京来的代表希望湖南学生实行总罢课,声援北京学生的爱国斗争,在楚怡小学何叔衡家举行的会议上决议成立湖南学生联合会,作为统一长沙各校学生行动的领导机构。</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地处文运街的楚怡小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5月27日上午,湖南学生联合会齐集教育街湖南省教育会,湖南省学生联合会正式成立,会址设立在落星田的湖南商业专门学校。</span></p> <p class="ql-block">(地处芙蓉广场西南的落星田现已建成长沙第二高楼世茂大楼)</p> <p class="ql-block">1919年7月14日,驻地在落星田的湖南省学联的刊物《湘江评论》正式创刊,以“宣传最新思想为宗旨”。毛泽东成为《湘江评论》的主编和主要撰稿人。《湘江评论》创刊号印了2000份,当天卖完。加印2000份,仍供不应求。于是自第二期起,每期印刷5000份。毛泽东主编的《湘江评论》共出了5期,前后仅一个月,但《湘江评论》对湖南的革命运动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并且具有全国性的影响。毛泽东主编的《湘江评论》,在当年已获极高评价。胡适在北京李大钊主编的《每周评论》上赞扬《湘江评论》说:“武人统治之下,能产出这样一个好兄弟,真是我们意外的欢喜。”</p> <p class="ql-block">8月中旬,由于湖南学生联合会领导学生和群众在教育会坪举行焚烧日货的群众运动,张敬尧的军警强迫解散“学联”,并闯入今人民西路旁白果园的湘鄂印刷公司(上图左),将刚印出的《湘江评论》第五号全部没收,并查封该杂志。12月6日,长沙各校学生罢课,并向全国发出“张敬尧一日不去湘,学生一日不回校”的誓言,当天毛泽东率驱张请愿团离长沙赴北京,向全国揭露张敬尧的罪行。</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1920年,张敬尧即将被赶出湖南之际,毛泽东离北京经上海(再次拜访了陈独秀,畅谈革命理想)回长沙, 7月7日,毛泽东回到长沙,住在文运街楚怡小学内,为长沙《大公报》撰文,并发起创建售卖新文化书刊的文化书社。8月20日租定潮宗街56号湘雅医学校的3间房子为社址。8月24日长沙《大公报》发表了由毛泽东起草的《文化书社缘起》一文。这一年,毛泽东和杨开慧结了婚,杨开慧还把她父亲去世后北京大学的同事送的慰问金用来支持毛泽东开办文化书社。</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地处中山亭广场西北的潮宗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1921年7月参加“中共一大”后回到长沙,继续从事革命活动。1921年8月,毛泽东、何叔衡、易礼容等利用船山学社(在中山路省少儿图书馆西)的房屋及经费开办了以培养革命干部为宗旨的"湖南自修大学"。李达为第一任学长,李维汉、夏曦、夏明翰等均曾在校任教。该校取古代书院及现代学校二者之长,以自修的方法,研究各种学术,造就人材。1922年9月附设了补习学校和初中班,吸收工农青年学习文化和革命理论。1923年11月,湖南军阀赵恒惕借口"所倡学说不正,有关治安",将其查封。</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1922年10月,毛泽东亲自领导的长沙六千多泥木工人坚持了二十多天的罢工斗争,获得了增加工资和营业自由的胜利。这是长沙工人有史以来获得的第一次罢工胜利。泥木工会原设在宝南街的鲁班庙内。</span></p> <p class="ql-block">(因旧城改造,宝南街现场一片狼藉,曾经的“泥木工会 ”旧址早已不见踪影)</p> <p class="ql-block">1923年秋天,开办在船山学社内的湖南自修大学和附设学校被查封后,经过毛泽东和何叔衡等人的努力筹划,1923年11月24日,湘江中学(又名湘江学校)正式开课,湘江中学校址初设在今芙蓉区犁头后街6号(现全省第一高楼长沙地标建筑“国金中心“北面),后迁至浏阳门外识字里(今识字岭),1925年又迁至黄泥塅邵阳试馆。</p> <p class="ql-block">古老的长沙城曾经留下过多少仁人志士的足迹,毛泽东只是其中最为杰出的一位。他从18岁首次到长沙,到30岁时(1923年4月)离开长沙去广州,历时12年之久。虽然曾两次去北京,先后约一年时间;就读一师期间,还曾利用暑假结伴徒步游历宁乡、安化、益阳、沅江等地,但毛泽东青年时期求学、当兵、从事革命活动,几乎都在长沙,这前后十年左右时间,对毛泽东从起初的自由主义者到改良主义者,从空想社会主义者到成长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无疑起到了大熔炉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  (鸟瞰长沙--梁伟杰拍摄)</p><p class="ql-block">现在的长沙已成长为一座现代化大都市,面积扩展了N倍,连续十多年被评为全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抚今思昔,我们不应该忘记无数革命先烈为建立新中国所付出的心血甚至生命。</p> <p class="ql-block">  (五一大道夜景--梁伟杰拍摄)</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青年毛泽东在长沙时,除读师范的几年外,大部分时间生活、工作都在芙蓉区,他所干的几件有影响力的大事也发生在芙蓉区,我们应该感到骄傲。如今的芙蓉区仍然是财富、信息、人气汇聚的中心城区。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湖湘精神,为把长沙建设成更富活力、更加美丽、更加宜居的幸福家园添砖加瓦!</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以上为本文主要参考书目——</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其中《毛主席青年时期的故事》是毛泽东一师同班同学周世钊所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图片说明:黑白的为资料照片,无从查到拍摄者;彩色的非本人拍摄的照片已经作了说明。</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文字表述:参考了任大猛相关文章</p><p class="ql-block"><br></p> <br><br><br><br><br><br><br><br><br><br> <h1></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