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俩人世界”的生日晚餐

雍人随笔

<h1 style="text-align: justify;"><b> 一个“俩人世界”的生日晚餐</b></h1><h1 style="text-align: justify;"><b style="font-size: 22px;"> 雍 人</b></h1><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我对新事物是个比较慢热的人,象身处互联网时代,生活在“在线社会”,别说操作电脑,就连手机上的很多功能都不会使用。退休后虽喜欢“舞文弄墨”,写点“豆腐块”文章,如果想在刊物和网上发表,既不会打印,又不会发邮件,所以都不得不让女儿代劳。</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这次到上海的女儿家小居,却又“趋热跟风”,赶时髦追时尚,“破天荒”地亲自为女儿操办了一次生日晚餐。</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对“过生日”和“祝寿”的事情,我例来恪守着传统的观念习俗。古代虽然把“寿”列为人的“五福”(即寿、富、康宁、攸好德、考终命)之首,人们想方设法探究和寻求长命百岁的办法和秘诀,由此也产生了祝愿健康长寿的礼仪形式和习惯风俗,但对“过生日”和“祝寿”,却有着明确的区别。《说文》解释:“寿,久也”。《广韵》解释:“寿,寿考(同老)”。《篇海类编》更明确地释义:“寿,老年也”。所以说,“寿”的本意就是指人年龄大,“祝寿”就是专对老年人讲。至于什么年龄“过生日”才能叫“祝寿”,虽然从来没有明确的限定约束,但依民间的风俗习惯来讲,要在60岁以上或是有了孙儿,再就是父母已经去世。一个人如果父母健在,即使已经过了60岁,也不能“祝寿”,只能叫“过生日”,这也就是古人所说的“尊亲在不敢言老”。</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对每个人来说,生日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天。小孩和年轻人生日可以过,长面红鸡蛋也可以吃,但只能叫“过生日”,俗一点的更称为“长尾巴”,意思是说尾巴长了一点,人大了一岁。不可设宴亲朋、铺张讲究、高调张扬和大肆庆贺,更不能叫“过寿”,古人认为这样反而会折寿短命。</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方式变化和观念更新,许多人连人生终极三大问题中“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这两个问题都弄不清楚,记不起父母的生日,更不知道爷爷奶奶的诞辰名讳。自已的生日不过都行,却对自己小孩的生日越来越重视,几乎每年都过,而且形式越来越隆重,人声鼎沸、车水马龙,高朋满座、觥筹交错,礼品高档、奢侈贵重。现在社会上为小孩“过生日”的热潮完全盖过了给老人“祝寿”活动的风头,真可谓“后来者居上”。</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记得多年前,出差途经内蒙古一个经济发达的城市,晚饭后上街散步观景,只见楼宇林立、彩灯闪烁,豪车穿流、气派非凡,好一幅繁华景象。几个酒店都竖立着巨大的鲜花拱门,上面赫然书写“ⅩXX8岁诞辰庆典”、“庆祝XX6岁生日晚宴”等字样,可能碰巧,唯独见不到为老人祝寿的门标。见到此情此景,我心里有些感慨,就笑着对同行的同事讲:“看来真是改革创新的发达地方,’尊小爱幼’也算是’破旧立新’吧”。</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在我印象中,我们家族对“过生日”和“祝寿”都不大重视,就是有也简单低调,煮几个红鸡蛋,下碗长面了事。就连已耄耋之年的母親,我们多次提出要给她庆贺寿诞,都被她笑着拒绝了。可能人上了年纪,害怕别人提醒又老了一岁。所以,我们几个已过“耳顺”之年的兄弟,也就很少给自己“过生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女儿有二十年的时光是在校园中渡过,完成学业后参加工作,距家也在千里之外,和我们聚少离多,给她上次过生日都已记不起是哪一年了。</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本来在女儿家住段时间,我准备入冬后北方开始供暖就返程,恰巧女儿的生日快到了,想到这也是多年难得的机会,就推迟了行期,筹划着给女儿过个生日,也好弥补一下内心的愧疚。</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女儿现在变成了一个职业女性和工作狂,在我居住的这段时间,每天早出晚归,回家基本都在晚上的八点以后。有次晚上八点多进门,顾不上休息,又一头扎进资料堆里,准备和合作单位的洽谈事宜,一直忙到深夜。第二天早晨起床,简单洗漱了一下,在家里边吃饭边参加网络上的业务洽谈会,十点多钟会议结束,又赶去了公司。看着一线城市年轻人这种超负荷的工作和快节奏的生活,回想起有些单位“一杯茶,一包烟,一张报纸过半天”的工作状态,真是天壤之别,不由得隐隐地感到心痛。再联想现在年轻人“过生日”时,和好友一起豪饮、狂欢、K歌,彻夜不眠,似乎就有所理解,也许是一种精神上的放松吧。</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女儿已是而立之年,但还孤身一人,每次提及此事,她都微微一笑,用“缘份未到”四个字搪塞过去。她最近的工作还真是十分繁忙,刚参加完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又随公司投入到“设计上海”的高规格大型展会之中,把自已生日的事也就忘的一干二净。</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这次生日晚餐,我忙着筹划准备了好几天,但都是亲自动手和“暗箱操作”。生日的当天早晨,女儿上班出门时我特意提醒:“今天是你的生日,别忘了,早点回来”,她微笑着道别一下就急急忙忙地走了。</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晚上女儿八点刚过就回到家中,打开门后,看到餐厅中的气氛,一阵惊喜:“太温馨,太浪漫了!”</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餐厅墙上布置着“生日快乐”的四个彩色气球,餐桌上摆着一小篮五颜六色的“勿忘我”,亮着一个太阳能的仿植物星星许愿灯,一瓶干红和两个高脚怀,一盘红鸡蛋和四样小莱,还有我亲手所做——女儿最喜欢的“兰州清汤牛肉面”。</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她吃完面后,我俩呡着红酒,边喝边聊,从童年到现在、从大学生活的紧张浪漫到海外留学的艰辛努力、从公司工作的繁忙成就到日常生活的兴趣素养、从家庭的潜移默化到社会的环境薰陶、从个人性格的类型到投缘择偶的标准、从托尔斯泰到曹雪芹……,海阔天空,漫无边际。我在女儿脸上不光看到的是文静妩媚,而且又见到了童年时光的天真笑容。不知不觉已到午夜,因她参加的展会还未结束,我就催促赶快休息。她临上楼时,高兴地对我说:“谢谢爸爸,我爱你!”。</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这就是我送给女儿温馨恬静、幸福快乐的生日礼物——一个“俩人世界”的生日晚餐!</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女儿的生日我也有份惊喜,她给我买了今年最新款的华为matepad平板电脑,笑着说:“买华为的平板电脑,是你现在写作应该掌握的技能,我包教使用。这不光是对你进行的’创投’,也是用实际行动支持优秀的民族企业”。听了女儿的话,我理解她的心思,心中感慨:是啊,对待新事物、潮流和时尚,也不能一味地抱残守缺,否则,将会被社会所淘汰和遗弃。</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庚子年初冬于上海闵行雨夜草草成篇。</p><p class="ql-block"> (此文载于2020年12月5日“今日头条”【雍人随笔】个人专栏,2021•5•20修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