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名师课堂作引领,深度学习助成长——第十二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学习有感</p> <p class="ql-block"> 沐浴着五月热情的阳光,走进河南省人民会堂,跟随名师的脚步,探索数学的奥秘。2021年5月20日—23日,全国教育名家论坛“<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第十二届基于学生立场高阶导向的核心素养教与学暨名师课堂引领培训研讨会</span>”在河南郑州举行。为发扬<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郸城县第二实验小学</span>“走出去、带回来”的优良传统,提升我校教师的专业技能,我有幸参加了此次研讨会,与名家零距离接触,品尝这次小数的饕餮盛宴。 </p> <p class="ql-block"> 庄严的国歌声中,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在主持人的带领下,面对国旗,参会教师庄严宣誓!<span style="font-size: 18px;">庄重而简短的开幕式,拉开了本次学习的帷幕!王会长致开幕词,预祝本次研讨会圆满成功。</span></p> <p class="ql-block"> 受邀莅临本届教育名家论坛的有牛献礼、刘松、徐斌、俞正强、骆奇、吴正宪、张齐华等十一位著名教育大咖,他们通过现场示范课、主题报告以及与现场老师的互动展现了名家们课堂扎实的基本功和轻松驾驭课堂的能力。</p><p class="ql-block"> 两天半的学习短暂而又紧张,我却从中收获了很多。名师教学可谓“清新而深遂,灵动而扎实。”他们从新理念、新方法、新手段组织教学,风格各异,引人入胜。和谐的师生关系贯穿整节课,很好地落实了所上课的教学目标,体现了新的学习观、教学观和教师观,他们以丰富的教学经验,厚实的专业知识,高超的教学技能、彰显了名师风范,让我们在场的每一位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不停的赞叹声。</p> <p class="ql-block"> 让我印象很深的有牛老师的《打电话》,他用学生熟悉的场景出发,把教学起点放得再低一些,不从例题设置的“通知15人”开始,先从“通知3人”入手,他为学生搭建更恰当的探究”脚手架”,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想法用直观图画出来。这样的问题设置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参与到方案的设计当中,所有的学生都获得不同程度的体验和发展。课堂中牛老师注重通过不同方案图示的对比,引导学生比较、分析方案省时的原因,自然地引出优化思想。课堂中牛老师适时“介入”,引导学生比较、分析不同方案省时的原因,优化思想,规律自然而然的就显现了。牛老师的课堂设计严谨,贴合学生年龄范围内的认知,方法灵活,循循善诱,赢得了在场师生的热烈掌声!</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最后牛老师用一句话结束他的报告: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你会有不一样的发现!用数学的方法去思考,你会变得越来越聪明!</span></p> <p class="ql-block"> 骆奇老师的《找次品》</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骆奇老师的课就像他本人一样有趣有味,从猜图到猜重,从2个球中找次品,到3个球、8个球,由易到难,循环渐进,过渡自然,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通过这样的学习过程,让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到底怎样称的次数才最少?让学生经历分析、探索、合作交流、对比等方法,体验发现次品的最优方法,让学生在操作中积累学习的经验。骆奇老师语言幽默,课堂氛围轻松,最后把20个球找出次品的问题留给学生思考,把课堂延伸到课堂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黄爱华老师给我们带来的是一节整理与复习课,他围绕着“生活中物体的高度与数学上图形的高是一回事吗?”“生活中打桩的稳定与数学三角形的稳定性中的稳定是一回事吗?”“为什么只有三条边叫三角形,四条边却不能?”“数学上为什么要把两个数相除叫比呢?”这四个问题展开讨论,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学会理性思考,善于敢于问为什么,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同时课堂教学要紧紧围绕培养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为核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span></p> <p class="ql-block"> 看,俞正强老师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演绎精彩。课堂上他用“你为什么不举手?”“你没有答案吗?”等聊天式教学,促使学生不得不思考,不得不学习,他的课看似普通,实则匠心独运,让学生在认知冲突中,在矛盾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把课堂真正的还给学生,教师甘做绿叶,做真正的引导者。</p><p class="ql-block"> 俞老师最出彩地方莫过于他的课堂艺术。他在课堂上,或幽默诙谐,妙趣横生;或张弛有度,收放自如;或深入浅出,娓娓道来。总之,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一切都是那么无懈可击,完美无缺。</p><p class="ql-block"> 听课者拍手称快、掌声不断、肃然起敬。孩子们欢声笑语、恋恋不舍。</p><p class="ql-block"> 孔子有言:“独学而友, 则孤陋寡闻。”共坐一堂,聆听俞老师畅言,一睹大师风采,学术友悟道,不亦悦乎!</p> <p class="ql-block"> 徐斌老师的课给人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在上课的整个过程都是那么的亲切、自然,他总是用期待的目光,微笑着目视学生。徐斌老师在解决问题策略中让学生从条件出发,有方向的进行思考。他指出:“解决问题”不再是“教学领域”,“问题解决"成为了“课堂目标”。他说:“知识背后如果没有方法,知识只能是一种沉重的负担;方法背后如果没有策略,方法只不过是一种笨拙的工具,策略是方法思想间的过渡状态”。</p> <p class="ql-block"> 唐彩斌老师的课《从相遇到相见》,一个简单的情境,演绎出了不同的数学问题,让学生经历解决开放变化的问题串,引导学生自主提问,沟通不同行程问题之间的关系,进一步领会对应的数学思想,增强数形结合的能力,渗透智能计算思维;让学生经历富有现实的问题情境,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将生活语言“看见”转译成数学语言,体会到综合应用数学的乐趣。正如他报告中所说的:“只要给学生时间和空间,他们从来都不会让我们失望。”</p> <p class="ql-block">数学王子张齐华给我们带来了一节《圆的认识5.0版》,这是他不断改编之后的最新版。张老师语言幽默,亲切自然,所有的课堂细节都折射出了明亮的、晶莹的光辉,让我领略到了“数学王子”的独特魅力。</p><p class="ql-block">这节课他打破常规,先给学生提出小组合作的要求,以及组长和组员的职责和义务,然后开始倒计时15钟的小组活动,活动结束后,张老师呈现每组提出一个解决不了的问题,其他小组如果给不出答案,再由全班同学讨论回答。回答的过程中还可能会产生新的问题,<span style="font-size: 18px;">精彩的提问,会引发脑洞大开的思考。</span>张老师通过组内共学、提出质疑、当堂检测三个环节,真正体现了课堂不能只得到结论,关键让学生学会数学思考,即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虽然学生提出的问题没有解决完,但学生的思维已经完全打开了,孩子的潜能超乎想象。解读张老师的数学课堂,你就就会发现数学原来如此有内涵。</p> <p class="ql-block"> 最后压轴的是我们尊敬而又崇拜的大咖吴正宪老师,我看到吴老师的那一刻,真的是心情彭拜,热泪盈眶。吴老师与儿童的课堂简单、深刻、朴实、自然。儿童在这里经历了对几何概念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学习在这里真正发生。</p><p class="ql-block"> 吴老师不回避儿童首先看到的“面”,面对儿童的认知起点,迎面而上。让儿童在一次次“摸一摸”、一次次比较中,将一对易混的概念“面”与“周”区分开来;又在“一剥、一量”等活动中,让儿童自然而深刻的认识并理解了“周长”。可谓抽丝剥茧、环环相扣、层层递进。</p><p class="ql-block"> 最后当孩子们说“一周的长度叫周长、面的大小叫面大”时,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p><p class="ql-block"> 吴老师在课堂上,不仅是用数学的真谛来拨亮孩子们的心灵,更是用她对孩子的爱心真情来感染他们,用自己人格的魅力塑造他们。40分钟的数学课,像磁铁那样把每一个孩子的心紧紧地吸在一起, 把时空有限的课堂变为人人参与、个个思考的无限空间。<span style="font-size: 18px;">她的课,充满了童趣、乐趣。课伊始,趣已生,课继续,情更深,课已完,意未尽。</span></p> <p class="ql-block"> 花有阳光兮,美娇艳,鱼有流水兮,戏水欢;渠有活源兮,清如许;心如良苗兮,得养长;人若学习兮,耳目清。教育是启迪智慧,点燃灵魂,一个灵魂就是一片天空。我会以此次学习为契机、继续好好研究教材,思考教学,组织教学,增进自己的教学水平,让学生在教学的世界里快乐的学习成长,在漫长的教学生涯中,我会边走边探索,且行且努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