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神农:是他让中国人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大陆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5月22日13时07分,“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袁隆平院士逝世的消息传来,人们特地摘来青翠的禾苗,放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门前的空地上,寄托无尽的哀思。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的医生护士,忍不住流下了眼泪。今年4月初,91岁的袁隆平院士转入湘雅医院治疗。医护人员介绍,即使是住院了,袁隆平院士还在时时刻刻关心试验田里的稻子长得好不好,“问我们天气怎么样,外面气温多少度”。</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这是袁隆平院士生前常说的一句话。他也用一生,为这句话写下了注脚。他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地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冲破传统学术观点的束缚,于1964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成功选育了世界上第一个实用高产杂交水稻品种。杂交水稻的成果自1976年起在全国大面积推广应用,使水稻的单产和总产得以大幅度提高。20多年来,他带领团队开展超级杂交稻攻关,接连实现了大面积示范每公顷10.5吨、12吨、13.5吨、15吨的目标。2020年,又实现了周年亩产稻谷3000斤的攻关目标。</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袁隆平院士1981年获得国家发明特等奖,2001年获得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4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2018年获“改革先锋”称号,2019年被授予“共和国勋章”。他还相继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等20余项国内国际大奖。</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就是这样一位功勋卓著、誉满全球的大师,一直以来坚持亲自带博士,坚持定期组织课题组研讨和会议,坚持亲自给研究员、普通学生等讲解最新的前沿科技。直到今年年初,他还坚持在海南三亚的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开展科研工作。如今,在他的身后,几代年轻的科学家,已经逐渐担当起振兴中国种业的重担。</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在位于长沙马坡岭的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很多新来的研究生第一次见到袁隆平院士都是在稻田。“袁老师经常说,电脑里长不出水稻,书本里也长不出水稻,要种出好水稻必须得下田。”国家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栽培师李建武说,“下田,是他对年轻人的第一位要求,也是他自己一辈子的追求。”</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 2009年春,本科即将毕业的李建武正在海南三亚的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实习,恰好赶上袁隆平院士来查看稻田。在田间,一块长势出众的稻田吸引了袁隆平院士的注意,他立即问身边人这块田是谁种的,大家便把李建武推了出来。正是因为“下田”的本领高强,本科毕业的李建武从很多博士、硕士中脱颖而出,被破格招录为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这永远激励着我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李建武说。</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您去往了星辰,化作那颗编号8117的‘袁隆平星’。我们将继承您的遗志,完成您未竟的事业!夜空中最亮的星,将指引我们前行……”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杂交水稻》杂志副主编胡忠孝说,自己出生于湖南郴州莽山山区的农村,是袁隆平院士的精神激励着他选择了农学, 激励着他一直向着杂交水稻的前沿探索。“袁老师有一个著名的禾下乘凉梦,那是我父辈的梦想,也是我的梦想。”胡忠孝说,“中国的农民养活着14亿人口,我们有责任为农民多做点事,做袁老梦想的践行者。”</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发文明志:全体干部职工将化悲痛为力量,继承袁隆平院士未竟的事业,继续追逐“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拼搏,开拓前进。</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0, 0, 0);">斯人已逝,遗产永存</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0, 0, 0);">国士无双,风范常在</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0, 0, 0);">共和国永远铭记袁隆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1, 25, 66);">我们对袁隆平同志的最好纪念,就是学习他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信念坚定、矢志不渝,勇于创新、朴实无华的高贵品质,学习他以祖国和人民需要为己任,以奉献祖国和人民为目标,一辈子躬耕田野,脚踏实地把科技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崇高风范。</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171, 25, 66);"> 一一习近平</b></p> <p class="ql-block">“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和带头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袁隆平,因病医治无效,于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今天上午,袁隆平同志遗体送别仪式在长沙明阳山殡仪馆举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袁隆平同志逝世后,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他的逝世表示深切悼念,向其家属表示亲切问候并送花圈。李克强、栗战书、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王岐山,王晨、刘鹤、孙春兰、李希、杨晓渡、陈希、陈全国、陈敏尔、胡春华,江泽民、胡锦涛、朱镕基、李瑞环、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张德江、俞正声、宋平、李岚清、曾庆红、吴官正、李长春、贺国强、刘云山、张高丽,尤权、曹建明、张春贤、沈跃跃、吉炳轩、艾力更·依明巴海、万鄂湘、陈竺、王东明、白玛赤林、丁仲礼、郝明金、蔡达峰、武维华、王勇、肖捷、赵克志、周强、张庆黎、万钢、何厚铧、王正伟、马飚、梁振英、杨传堂、李斌、苏辉、郑建邦、邵鸿、高云龙,田纪云、姜春云、王兆国、回良玉、吴仪、曾培炎、王刚、刘延东、马凯、王汉斌、杜青林、王丙乾、邹家华、彭珮云、周光召、李铁映、何鲁丽、许嘉璐、蒋正华、顾秀莲、热地、盛华仁、路甬祥、乌云其木格、陈至立、周铁农、司马义·铁力瓦尔地、蒋树声、桑国卫、王胜俊、陈昌智、严隽琪、张平、向巴平措、张宝文、戴秉国、任建新、王忠禹、白立忱、陈奎元、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张榕明、钱运录、孙家正、李金华、陈宗兴、韩启德、李海峰等分别发来唁电或送花圈表示悼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泰王国公主玛哈扎克里·诗琳通,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屈冬玉,马达加斯加共和国农业、畜牧业和渔业部长拉纳里韦卢,东帝汶民主共和国农业渔业部长佩德罗·多斯雷斯等送花圈或表示悼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4日上午,长沙明阳山殡仪馆庄严肃穆,哀乐低回。正厅上方悬挂着黑底白字的横幅“沉痛悼念袁隆平同志”,横幅下方是袁隆平同志的遗像。袁隆平同志的遗体安卧在鲜花翠柏丛中,身上覆盖着鲜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上午10时许,许达哲、毛伟明、李微微、乌兰、杨正午、王克英、胡彪、黄兰香、王双全、谢建辉、张剑飞、张宏森、李殿勋、王成、吴桂英、刘莲玉等省领导和老同志在哀乐声中缓步来到袁隆平同志的遗体前肃立默哀,向袁隆平同志的遗体三鞠躬,并与袁隆平同志亲属一一握手,致以深切慰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袁隆平同志住院期间和逝世后,许达哲、毛伟明、杜家毫、李微微、乌兰、熊清泉、杨正午、王克英、胡彪、黄兰香、王双全、谢建辉、张剑飞、冯毅、张宏森、李殿勋、王成、吴桂英、刘莲玉等领导和老同志前往医院看望或通过各种方式吊唁、志哀并向其亲属表示慰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部分中央企业、相关省(市)负责同志,以及袁隆平同志生前好友和家乡代表等参加送别仪式或发唁电、送花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袁隆平同志是江西德安人,1930年9月出生于北京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949年8月至1953年8月,在西南农学院农学系农作物专业学习。1953年8月至1971年1月,任湖南省安江农业学校教员。1971年1月至1984年6月,任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杂交水稻研究员(1978年9月晋升为研究员)。1984年6月至1988年1月,任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1988年1月至1995年5月,任湖南省政协副主席、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名誉院长。1995年5月至2016年1月,任湖南省政协副主席(其间:1995年5月至2015年8月,任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7年当选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袁隆平同志是无党派人士的杰出代表,是中国共产党的挚友。他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衷心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忠实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他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始终关注民生、贴近群众,以祖国和人民需要为己任,以奉献祖国和人民为目标,脚踏实地把科技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大局积极参政议政、献计出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袁隆平同志是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发明了“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技术,独创了“两系法”杂交水稻技术,创立了杂交水稻学科,培养了一大批杂交水稻专家和技术骨干,建立和完善了一整套杂交水稻理论和应用技术体系。中共中央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将籼型杂交水稻的育成与推广,同氢弹试验和人造卫星回收成功等一道列为我国科学技术取得的重要成就。习近平总书记曾四次接见袁隆平同志,充分肯定袁隆平团队作出的重大贡献。2018年,袁隆平同志获“改革先锋”称号,2019年,被授予“共和国勋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袁隆平同志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优秀的科技工作者,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光辉楷模。他作为农业科学家,70年如一日,矢志不渝,凭着顽强的毅力和决心,全心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科学研究。据统计,杂交稻自1976年推广以来,种植面积累计达到90亿亩,累计增产稻谷8000多亿公斤。每年因种植杂交稻而增产的粮食,可以多养活8000万人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袁隆平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杰出贡献。他一生追求“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两个梦想,把“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作为毕生事业。全球共有40多个国家引种杂交水稻,中国境外种植面积达800万公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袁隆平同志是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六届、七届、八届、九届、十届、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袁隆平同志一生最大的贡献,一是突破了传统理论束缚,发明了杂交水稻;二是创建杂交水稻学科,构建了杂交水稻理论体系;三是攻坚克难推动杂交水稻技术应用,为我国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四是致力杂交水稻走向世界,为人类战胜饥饿彰显了担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袁隆平同志的一生,是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肝胆相照的一生,是勇于创新、追求真理的一生,是情牵祖国、心系人民的一生,是胸怀世界、造福人类的一生,是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一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袁隆平同志的名字,写入了辽阔大地,印在老百姓心上。“袁隆平星”在太空闪烁,星耀大地。袁隆平同志的杰出成就,不仅属于中国,而且影响世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img src="https://mmbiz.qpic.cn/mmbiz_gif/qkQTRn2Z9NziaWNsTEojljZzMz2mcHZTaMvgcrnrepbBdI4WBKyYdkFc4oaIoK36RovPhyksKCcaibnHlNkOdO4A/640?wx_fmt=gif&amp;tp=wxpic&amp;wxfrom=5&amp;wx_lazy=1" alt="图片"></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袁隆平家属致答谢辞</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答谢辞全文如下:</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尊敬的领导、各位亲友、各位来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1年5月22日,我们敬爱的父亲带着造福世界的梦想和对杂交水稻事业的无限依恋,不幸与世长辞了。他的去世,让我们感到万分悲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今天,各位领导,各位亲朋好友在百忙之中前来参加家父的追悼会,在此,我谨代表家属对各位的到来表示衷心的感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家父病重期间,中央领导及相关部委领导同志,湖南省委、省政府、省政协及省保健委等相关部门的领导同志给予了极大的关心和厚爱,多次前往医院看望我的父亲。家父逝世后,习近平总书记对家属给予了亲切慰问,省委、省政府、省政协对他的后事给予了具体周到的安排,家乡九江市委、市政府,德安县委、县政府领导专程前来慰问吊唁。作为家属,我们心存感激,表示衷心的感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这里,我还要特别感谢在家父生病期间,给予家父精益求精的治疗和亲人般护理关怀的301医院及湘雅医院的领导和全体医护人员,是你们艰辛的努力与付出,使父亲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免受痛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家父年轻时就树立了“让天下百姓吃饱吃好”的梦想,并积极践行“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的理想。在他职业生涯中,党和政府对于杂交水稻事业给予了高度的关心和支持,通过各级领导和全体同仁的共同努力,才使得父亲的“禾下乘凉梦”逐步变成现实。杂交水稻的国际推广,也得到相关国家、国际组织的密切配合和支持,父亲的“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也正在初步实现。父亲的艰辛付出得到了党和国家以及国际社会的高度认可,由此获得共和国勋章以及三十多项国际国内大奖,在此我要对大家的通力合作表示感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家父去世后,社会各界自发组织悼念活动,我们切实感受到了大家对父亲的敬重与爱戴,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家父在湖南农科院、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及安江农校工作期间,单位领导及同事也给予了默默的付出和倾力支持,使得父亲能够全身心的投身于杂交水稻的研究工作中。在此向他们表示深深的感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家父生前,对我们子女及孙辈关爱倍(备)至,他踏实做人,勤恳做事,使我们耳濡目染,受益终身。敬爱的父亲,您放心的走吧,我们会竭尽全力孝顺好母亲,培养好后辈,以此来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并用我们的行动,回报社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家父走了,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践行家父的理想。秉承您“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的遗愿,砥砺前行,绝不辜负您的期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再次叩谢各位领导,各位亲朋好友及来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袁隆平同志家属</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2021年5月24日</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