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随着通信技术和互联网科技的飞速发展,信息化和科技化时代不断进步,货币交易数字化和资金流转便捷化特点日益明显,当人们因此享受诸多便利的同时,个人信息泄露的问题也日趋严重,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层出不穷且呈高发态势。面对庞大的犯罪集团及犯罪分子精心布局的各类诈骗陷阱,诸多市民还缺少必要的防范意识和识骗能力,不断有人遭遇诈骗犯罪分子的侵害且经济损失巨大。</p> <p class="ql-block">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总发案数逐年递增,社会危害日益严重。为保护人民群众财产利益不受侵犯,有效遏制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活动上升态势,我们梳理总结了八大类多发高发的网络诈骗伎俩,以此提醒广大市民提高防范意识和识骗能力,力争做到全民反诈防诈,避免上当受骗。</p> <p class="ql-block">1、刷单、刷信誉度类诈骗</p> <p class="ql-block"> 诈骗分子以开网店需快速提升交易量、网店好评度、刷新信誉度等为由,招募网络兼职刷单,承诺在交易后返还购物费用并额外提成,要求事主在指定的网店购买商品或缴纳定金的方式骗取钱财。此类型案件受骗人群主要定位于在校学生、待业青年和已婚女性。</p> <p class="ql-block">2、网络贷款、代办信用卡、信用提额</p> <p class="ql-block"> 诈骗分子通过网络、电话、短信等方式发布虚假贷款、代办信用卡、信用提额、消除征信等信息,抓住被害人“急用钱”心理,以需要交纳保证金、手续费、验资等方式,骗取事主直接通过各种支付渠道汇款,或利用钓鱼网站套取事主的各类账户、密码等信息后,直接转账消费。此类型案件受骗人群主要是急需用钱人群,一般男性居多。</p> <p class="ql-block">3、冒充客服退款类诈骗</p> <p class="ql-block"> 诈骗分子通过电话、短信、聊天软件等方式,自称是淘宝、京东等购物平台客服人员,以事主购买的商品质量有问题、快递丢失、误操作等理由要向事主退款,并要求事主扫描对方发过来的二维码或要求事主告知对方手机收到的银行短信验证码,以此来骗取钱财。此类型案件受害人主要是习惯网购的女性,尤其是网购孕婴用品的人群遭遇侵害的风险较大。</p> <p class="ql-block">4、诱导购买出售游戏账号、装备</p> <p class="ql-block"> 诈骗分子通过游戏聊天、公屏发布等方式,自称要购买玩家游戏账号、装备,或者非等比例出售游戏装备,诱导玩家登陆注册虚假网站,后以资金冻结、银行卡信息错误、审核失败等理由要求事主向平台充值或私人转账,从而进行连续性诈骗,以此来骗取钱财。此类型案件受害人主要为网游玩家、无业男子或沉迷网络游戏的青少年、中小学生等人群。</p> <p class="ql-block">5、虚设博彩网站、软件,进行诱导式诈骗</p> <p class="ql-block"> 诈骗分子通过网络交友、网络婚恋、邀请参赌短信等渠道发布博彩、网络投资等信息,以投资低、收益好、回报高等名目为诱饵,诱骗事主进行虚假赌博网站投注、虚假投资平台理财和购买时时彩、六合彩、快三彩票等,并承诺按照“导师”操作必定盈利,诱导受害人步步跟进,最后骗得事主钱财两空。此类型案件受害人群主要为单身男女和投机心理较重以及不良上网习惯的人群。</p> <p class="ql-block">6、冒充好友让事主代帮其转账</p> <p class="ql-block"> 诈骗分子通过微信、QQ等聊天软件联系事主,称自己的朋友住院或其他理由,急需用钱,但是自己不能及时给对方转账,需要他先给事主把钱转过去,然后由事主代转。之后给事主发个“转账成功”的假截图,然后事主按要求给对方把钱转过去。以此来骗取钱财。此类型案件的受害人不分男女老幼和地域。</p> <p class="ql-block">7、冒充领导、熟人和军警诈骗</p> <p class="ql-block"> 诈骗分子基于受害人碍于上下级关系间的情面或盲目信任的心理,通过QQ、微信、电话、短信等方式联系被害人,冒名受害人单位领导、熟人急需用钱或军警单位转包工程项目、物资采购等名义,假称其只身在外有项目急需转账付款、自己手上有赚钱的项目给受害人投资或急需借钱周转等其他事由实施诈骗,诈骗得手后即与受害人失去联系。此类型案件受害人主要是企业财务人员、公职人员、个体工商户和其他人群。</p> <p class="ql-block">8、冒充公检法诈骗</p> <p class="ql-block"> 诈骗分子基于受害人对国家政法机关和军队的公信力的信任,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联系被害人,自称是某地的公安、检察院、法院人员等身份,告知被害人涉嫌某起案件并需要受害人接受调查,甚至发送虚假逮捕令、通缉令、法院传票等法律文书图片,增强受害人信任度,继而以案件侦查保密为由,要求受害人回避亲友并将自己所有钱款转存到诈骗分子提供的所谓的“安全账户”接受调查、或缴纳相关保证金等,甚至施加各种压力和威胁恐吓,导致受害人在惊恐忙乱中听从诈骗分子的诱导和被骗。此类型案件的受害人主要为中老年人,尤其女性受骗风险居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