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态园林是城市生物多样性的承载实体——写在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致境

<p class="ql-block">  城市生物多样性取决于城市生态空间是否得到有效利用。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生态空间的主体。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家就将城市生物多样性纳入了研究、规划与管理的范畴。1993年国务院对建设部的“三定方案”中明确要求建设部“负责城市规划区和风景名胜区内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p><p class="ql-block"> 城市生物多样性,是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和风景名胜区资源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落实在规划、保护、建设和管理中的重要体现,也是“优美生态环境”和“美好生活”的要素之一。</p> <p class="ql-block">  公园绿地常见的植物配置方式。</p><p class="ql-block"> 植物多样性、群落式营造方式,使城市园林绿地空间保有一定的生物量。</p> <p class="ql-block">  人们可以在园林绿地空间里欣赏与感受自然的意趣……</p> <p class="ql-block">  一些风景名胜区、综合公园、郊野公园和专类园也对本土特有、稀有及保护类植物品种进行有目标地保护性种植和培育。</p> <p class="ql-block">  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生态空间中自然要素相对集中的区域,是实现城市生物多样性的重要载体。要实现城市生物多样性的合理性与良好状态,就必须有一个合理的、系统的、尊重并顺应地域自然条件的城市绿地系统。因此,科学地研究规划城市绿地系统,依照规划科学地建设城市绿地系统,是实现城市生物多样性理想目标的必要途径。</p> <p class="ql-block"> 城市园林绿地是城市空间的构成要素,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是彰显城市特征、特色的显示性空间。</p><p class="ql-block"> 城市绿地系统是否科学合理,城市公园绿地分布是否均衡,园林绿地质量水平功效如何……都是评价城市空间品质的重要方面。</p> <p class="ql-block">  城市水系的保护与滨水空间的园林绿化直接关系到城市生态空间的优劣……</p> <p class="ql-block">  住宅区、道路等附属绿地园林绿化是与城市人居环境关系最密切的生态空间,也是处理人与自然和谐及生物多样性的重点!科学的规划管控和建设,保障必要的绿植用地、空间形态和植物选择配置,加强建设引导和维护管理是需要专业的人能付出专业的智慧和承担专业的责任的。</p><p class="ql-block"> 多一些像袁隆平一样的有专业精神和满满责任心的人就好了!</p> <p class="ql-block">  乡土植物应用和古树名木保护是城市园林绿化中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内容。</p> <p class="ql-block">  我国“园林城市”创建活动循序渐进地促进了城市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培育。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至今,近30年的全国性“园林城市”创建活动,促使大陆范围内的每一个城市都完成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并随着城市的发展逐渐完善。根据近年统计数据来看,获得“国家园林城市”称号的城市的绿地系统规划执行率达到90%以上,城市绿地率普遍大于城市空间的1/3,为城市生物多样性提供了生态空间基础。在完成了城市绿地系统构建与尊重自然的建设理念深入人心的阶段性任务基础上,住建部于2007年开展了全国性的“生态园林城市”研究和试点工作,由11个试点城市经历了长达8年的探索实践与课题研究,形成了“生态园林城市”的评价标准和工作推进机制,将城市绿地系统效益评价、城市生态修复及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培育作为重要指标纳入评价体系,通过一整套科学指标体系的约束,促进城市健康发展。</p><p class="ql-block"> 习近平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强调:“城市发展要顺应自然、尊重规律。城市工作要把创造优良人居环境作为中心目标,把城市建设成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生态园林园林城市”的核心价值就在于人与自然和谐。</p> <p class="ql-block">  城市园林绿地中乔灌草的合理配置,群落式、近自然的营造方式,为城市空间生物量的提升提供了基础条件。</p> <p class="ql-block">  合理布局城市绿地,均衡服务半径,使城市生态空间的结构得到有效改善;构建城市绿廊、绿道,建立生境之间的通道;拆除围墙阻隔,合并碎片绿地,调整植被层次;采用近自然、群落式的园林绿地植物营造方式,不仅形成了具有中国传统审美意趣的景观,更重要的是将植物多样性的生态文明理念落在了实处,并且成效显著。城市中布局合理、均衡的园林绿地空间,乔灌草合理配置的植被层次,以乡土植物为主的植物群落,丰富的绿地形态与植物空间,足够体量的园林绿地,不仅使地域性的植物资源得到保护和培育,也使城市生态空间的生物多样性效益得到显著提升。</p><p class="ql-block"> 由于绿地总量的增加与分布的合理,稀释了人类活动的干扰,也因为植物群落性自然空间的适度郁闭,植物多样性带来的形态和品种丰富,形成相对稳定的生存栖息处所和食物链,生物种类和生物量明显增加,呱呱的蛙鸣,滑翔的水禽,落脚的侯鸟,窜溜的松鼠,谨慎的刺猬,多种鲜见的鸟类……也出现在了城市园林绿地里,生机盎然是绿地系统相对完善、绿地布局均衡、植物多样性成效相对较好的“生态园林城市”的普遍景象。</p> <p class="ql-block"> 城市水体岸线自然化与滨水自然生态空间的保护、修复或营造,满足两栖类生物栖息生存及为滨水生态空间生物多样性创造条件,已经是“生态园林城市”建设者的共识。硬质岸线与滨水空间硬化的状况在逐渐得到纠正……</p> <p class="ql-block">  城市生物多样性与人居环境的适度状态是评价城市生态空间品质的重要内容。不同地域自然条件与城市规模的城市生物多样性也是各有其差异及独特性的。</p> <p class="ql-block"> 这样的城市园林绿化美么?香么?能算城市“优美生态环境”么?</p><p class="ql-block"> 这些都需要人们形成共识,需要有专业的部门机构引导,有专业的部门机构管控,有专业的人为之付出智慧与精力……</p><p class="ql-block"> 一切美好都不是天上掉下来的……</p> <p class="ql-block">  滨水植物多样性的景观呈现……</p> <p class="ql-block">  以江苏省为例,水网地区城市在“生态园林城市”实践中通过修复贯通城市水系,形成水路并行,构建绿廊,相连成网,保留滨水自然生态空间,保护城市湿地资源,运用生态学原理,采用近自然、群落式的种植方式,选用乡土植物多层次的合理配置,营造植物多样性的滨水绿地空间,使河道、湿地为架构的绿廊生物多样性得到极大提升,为两栖类生物与鸟类的觅食与栖息提供了空间。</p> <p class="ql-block">昆山水陆并行的绿网</p> <p class="ql-block">扬州城市河道岸线自然化</p> <p class="ql-block">苏州老城河自然化</p> <p class="ql-block">城市园林绿地中的小微湿地</p> <p class="ql-block">无锡梁溪河滨河绿地中的小微湿地</p> <p class="ql-block">昆山城市湿地公园</p> <p class="ql-block">张家港人工湿地</p> <p class="ql-block">  目前,江苏省所有的城市都已经获得国家园林城市的称号。由园林城市建设推进的植物多样给城市带来的变化不仅是城市生物多样性得到改善,城市景观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植物多样性改变了一年四季一成不变的单调常绿,季相变化分明的景象已经是城市景观的常态。“春天繁华似锦、夏天浓荫蔽日、秋天色彩斑斓、冬天阳光灿烂”二十年前的理想目标,如今已经成为现实。民众说,现在赏秋再也不用出远门,开窗、进园、行走道路……都能见到如花秋色。这就是植物多样性和乡土植物有效利用的成效。</p> <p class="ql-block">  春天繁花似锦</p> <p class="ql-block">  夏天浓荫蔽日</p> <p class="ql-block">  秋天色彩斑斓</p> <p class="ql-block">  冬天阳光灿烂</p> <p class="ql-block">  推进乡土植物应用使植物多样性的目标得以实现。</p><p class="ql-block"> 现在每个城市的植物景观不再沉闷单一,季相变化分明。乡土植物中的秋色叶植物给人们带来惊艳……</p><p class="ql-block"> 赏秋不再需远足,走出家门皆有景,秋色如画似锦……</p> <p class="ql-block">  “师法自然”的本质是将自然引入人居空间,艺术地处理人与自然和谐的关系,是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独特的营造理念。我国城市园林绿化重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尤其是通过开展“园林城市”创建活动全面纠正物种单一的大草坪、模纹饰块的种植方式,积极推进植物多样性和乡土植物应用,倡导鼓励采用近自然的手法营造园林绿地和生态修复,将生物多样性纳入绿地系统规划与城市园林绿化评价体系。生物多样性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有专门篇章及专题调查和研究。</p> <p class="ql-block">  艺术地呈现自然的艺术</p> <p class="ql-block">  充满画意的植物景观</p> <p class="ql-block">  规划设计与建设中重视水体浅滩延展,艺术地呈现自然的意趣,这样不仅是景观贡献,同时为耐水湿植物或挺水植物提供更多的生长空间,为两栖类生物、水禽、候鸟等提供更多生存条件……</p> <p class="ql-block">  目前,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培育已经得到各级园林主管部门的普遍重视并付诸实践。20多年前,多数城市有绿地而系统性不足,且城市绿地总量严重不足,物种单调的大草坪、常绿香樟树、光溜溜的城市水体硬质岸线到处可见。“生态园林城市”全面推进科学建设,以人与自然和谐的核心价值为纲领,以“师法自然”的营造理念为引导,以因地制宜、顺应自然、植物多样、资源节约、生态良好的建设理念为实现路径,全面、系统、有效地推进了园林绿化植物多样性的培育与发展。艺术地表现自然的艺术,已经成为园林绿化的普遍认知。以文化的视角将自然的艺术引入城市空间,为城市生态空间的生物多样性以及处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提供了文化认同,形成共识,进而指导建设。城市园林绿化是植物多样性的承载实体,为城市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培育提供了基底条件和有效的基础空间,是人与自然和谐的高品质城市生态空间。</p> <p class="ql-block">  利用废弃取土坑营造的城市湿地公园</p> <p class="ql-block">  为净化河道水质而建设的人工湿地</p> <p class="ql-block">  园林绿地中汇蓄绿地地表雨水的“雨水滞留湾”</p> <p class="ql-block">  园林绿地中的浅洼地带汇蓄雨水的“雨水花园”</p> <p class="ql-block">  园林绿地中汇蓄、传输地表雨水的“雨水花溪”</p> <p class="ql-block">  园林绿地中自然渗透雨水的“雨水缓坡”</p> <p class="ql-block">  园林绿地中汇蓄地表雨水的小微湿地</p> <p class="ql-block">  城市滨水空间的生态湿地</p> <p class="ql-block">  “绘就山水人城和谐相融新画卷”是习总书记提出的城市发展理想目标。城市园林绿化是实现这个理想目标的空间载体,有责任认真研究并加以落实。城市生物多样性恰恰是研究城市空间里人与自然和谐关系,以及城市生态空间、城市生态系统功能优劣的重要体现。生态良好、和谐共生是我们追求的理想,也是城市园林绿化人不能推辞的责任,通过“园林城市”“生态园林城市”创建活动,引导认知,有效履职,优化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完善评价体系,促进科学建设,使城市生物多样性在城市生态空间得到有效体现,为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提供“优美生态环境”。</p><p class="ql-block"> 园林绿化工作者及职能部门有什么理由不努力为实现这个美好目标而尽职尽责呢?</p> <p class="ql-block">  城市滨水空间园林绿化尊重自然肌理,维护自然岸线,最大限度地满足滨水空间的自然状态……</p> <p class="ql-block">  城市道路绿化</p> <p class="ql-block">  城市绿道是与自然要素相结合的联系生境的通道,虽为人作,但是是充满自然意趣、有林荫,也是城市绿网的有效构建元素。</p> <p class="ql-block">  感谢《中国建设报》李迎总编和林红兵记者的采访,给予了说这些话的机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