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正当时,聚力共成长—记县名优教师带徒中学体育四组第四次集体活动

Z~

<h3>  为提升年轻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引导年轻教师以反思方式改进体育课堂教学能力,县中学名优教师带徒第四小组于5月21日在滨海学校举行第四次集体活动。导师戴坚土、郑慧慧、余朝丹带领学员们通过上课、观课、评课这三个环节走进评分标准视角下的体育课堂,进行了共同学习。</h3> <h3>活动一:基本功剖析</h3> <p class="ql-block">  适逢县基本功比赛圆满结束,导师们和学员就教师基本功的技术标准与要求进行了深入交流,并结合学员的赛程表现、赛后反思进行了具体分析与指导。 </p><p class="ql-block"> 学员雷轩:三大球技术不够稳定。</p><p class="ql-block"> 学员张晓燕:整体技术动作节奏过快,动作不够到位。</p><p class="ql-block">  导师指导意见:建议从动作技术原理出发,结合身体练习不断查漏补缺,在不断的练习中增进对技术动作的理解;提高临场心理素质,追求稳中求进。</p><p class="ql-block">  学员鲍彦伍、叶少石:理论不够扎实。评课评分标准、要求不清晰。</p><p class="ql-block">  导师指导意见:学员要深刻理解课程标准,紧跟新理念。评课做到结构精简一目了然、课堂亮点要结合理论具体分析、课堂缺点要提出建议。</p> <h3>活动二:观课议课</h3> <h3>  第一节课是陈倩倩老师带来的理论课《营养与减脂》。</h3> <h3> 室内也能进行的运动健身~</h3> <h3>  本课点评:课堂气氛活跃,教师语言风趣、教态亲切,与学生互动自然。陈倩倩老师结合身边的例子、贴近高中女生群体生活,从生理、心理、社会适应方面对“健康”、“运动”“营养”、“减肥与减脂”等概念进行了剖析,并结合室内身体练习,使学生收获了满满的“健康”干货。</h3> <h3>  第二节课是雷轩老师的《接力跑:下压式传接棒》。</h3> <h3> 原地摆臂练习</h3> <h3>  本课点评:本节课教学重难点突出,教学讲解与示范清晰简练,练习要求具象、明确。练习过程中,雷老师时刻关注学生,及时发现问题并有效纠正错误,做到练习—纠错—再练习,复习成环形,并结合集体指导与个体指导,向学生层层渗透这一技术<br><br></h3> <h3> 传接棒讲解示范中</h3> <h3>  不足之处:教案中部分术语表达、语言组织仍不够精准;传接棒时的“伸臂”、“压腕”动作过于简化,需强调“下压式”动作;技术环节教学中安排过于刻板,直接限制学生传接棒的左、右手,课堂教学缺乏一定自由度,并且不利于学生技术动作的掌握;另外,传接棒教学环节过于理想化,在真实教学环境中,传接棒的同时进行,对学生的要求过高,可以改为传棒人先发出“接”口令-接棒人做接手型-传棒人再做传棒的动作,有利于提高传接棒的稳定性和成功率。</h3> <h3>活动三:导师展示课</h3> <h3>  第三节课是余朝丹导师的《技巧:前滚翻接挺身跳》。</h3> <h3> 原地单脚支撑挺身练习</h3> <h3>  本课点评:余老师教态亲切,课堂结构清晰、趣味有新意。老师紧紧围绕着重难点开展教学,通过各种学练提示、动作分析一步步引导学生细化技术动作原理、完善动作技术,紧扣教材“三个一”,通过组合练习给予学生自由的创编空间,各种动作+前滚翻+挺身跳练习给课堂带来了许多乐趣,并且课堂中始终贯穿动作评分标准,更有利于学生对技术动作的熟练、巩固与提高。<br></h3> <h3> 全神贯注观察老师示范</h3> <h3> 挺身跳的空中姿态练习</h3> <h3>  第四节课是郑慧慧导师的《侧向滑步推铅球》。</h3> <h3>  本课点评:郑老师的课堂教学过程清晰流畅,调控有度,动作示范详细到位,即使是较为枯燥、困难的铅球技术教学,依然能够通过严密的组织调配,带领学生逐步理解动作,为大家呈现了一堂充实高效的体育课堂。同时针对部分学生掉肘导致出现“扔球”而不是“推球”的情况,大家讨论建议可以通过“向学生进行抛球、扔球与投球的原理解析”、“蹬转后身体姿态的强调突出”来解决这一问题。</h3> <h3>  《侧向滑步推铅球》的讲解示范中</h3> <h3> 导师学员积极讨论进行时</h3> <h3>  讲究方式,运用技巧,从评分标准的不同视角看体育课堂,做到评课“评得精、评得深”、上课“上得精、上的准”,认真积累、深刻反思,做到评之有理,听之有获,课有所成……此次师徒结对活动圆满结束,助力成长,获益匪浅!</h3>

动作

练习

学生

接棒

学员

课堂

导师

技术

教学

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