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汉铜钟的别样传奇

Z.H.X.长兴

<p class="ql-block">做了几次《旮旯考古》,还想继续。忽一日游到北山有名的"旮旯"地,就是久负盛名的晨钟亭了。可惜,现在真晨钟不在,假晨钟相貌不佳,游人一下少了很多,我也悵然而发思古之幽情,遂有这篇寻古的拙文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梧州人都知道,梧州北山中山公园里的晨钟亭和亭中悬挂的晨钟,曾经每天早上太阳出耒和晚上太阳下山的时候,悠扬的钟声都给市民报时。2009年有段时间晨钟突然不見了,过段时间又回耒了,但被告知是"冒名顶替"的。经了解,原耒真晨钟为安全起见已被收回收藏在梧州博物馆,放回北山的"晨钟"是用玻璃钢仿造的。原先的晨钟就是南汉铜钟——梧州最古老最大最重的铜钟,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了。更令梧州人关注的是,钟身铭文竟写着"置于梧州云盖山感报寺"。所以说,这个铜钟是专为梧州量身定制的,是名副其实的梧州古文物。</p> <p class="ql-block">梧州中山公园中的晨钟亭和亭内挂的晨钟</p> <p class="ql-block">广西区重点保护文物的碑文</p> <p class="ql-block">晨钟亭的简介</p> <p class="ql-block">晨钟旧简介</p> <p class="ql-block">仿制的晨钟亭晨钟</p> <p class="ql-block">现收藏在梧州博物馆里的梧州现存最古、大、重铜钟——南汉铜钟(注意顶部龙形钟纽)</p> <p class="ql-block">南汉铜钟侧面</p> <p class="ql-block">南汉铜钟的标志牌</p> <p class="ql-block">铭文中"置於梧州云盖山..."清晰可见</p> <p class="ql-block">图为云盖山的一侧,至于山上感报寺现在的老人谁也没见过。</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下面就我搜查得到的有关资料稍作整理提供给各位读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梧州南汉铜钟,铸造于南汉乾和十六年(958年),通体铜铸,龙纽,钟身饰十字线隔开的花纹,有铭文87字。该铜钟高120厘米,口径56.7厘米,重250公斤,现藏于梧州市博物馆,为国家一级文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铜钟所刻87字铭文为:“维大汉乾和十六年太岁戊午,闰六月庚辰朔,十六日乙未,弟子万华宫使、桂州管内招讨使、特进、行内侍、上柱国吴怀恩,铸造鸿钟一口,重五百斤,置于梧州云盖山感报寺,永充供养,上资当今皇帝龙图永固,圣寿万春。谨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通过该铜钟,可以看到整个南汉国的历史。同时,该铜钟自铸成后便一直流传于梧州,在不同历史时期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是梧州自五代十国(南汉)至今天的历史长河中的一件重要文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铜钟里的人物回顾南汉史</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当今皇帝”——刘晟。铜钟铭文有“上资当今皇帝龙图永固,圣寿万春”语,其中“当今皇帝”指的是南汉国第三位皇帝——刘晟。刘晟(919-958年),原名刘洪熙,高祖刘䶮第四子,殇帝刘玢之弟。光天二年(943年)春三月,杀刘玢而即帝位;乾和十六年(958年)秋八月,帝殂,年三十九岁,在位十六年。刘晟死后,谥文武光圣明孝皇帝,庙号中宗,陵曰昭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刘晟在位期间,扩展疆土,使南汉疆域达到顶峰。同时,刘晟暴虐成性,其所疑之兄弟、功臣及官员,皆斩杀之。与以上杀戮形成对比的是,刘晟“独任嬖倖宦官、宫婢”。其中,铸造南汉铜钟的吴怀恩就是刘晟“尤被宠任”之宦官。</p><p class="ql-block">奉钟者——吴怀恩。吴怀恩,番禺人。生年不详,死于大宝七年(964年)。经高祖刘䶮、殇帝刘玢、中宗刘晟、后主等四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高祖刘䶮(917-942年在位)一朝,吴怀恩作为深受高祖信任的“内府局丞”,并以“谨愿”之性,“典宿卫二十余年,未尝有小过”。在殇帝刘玢(942-943年在位)一朝,吴怀恩作为“内常侍”,在“殇帝骄侈”以至于“廷臣畏祸莫敢言”的情况下,“怀恩屡切谏”。在中宗刘晟(943-958年在位)一朝,吴怀恩“于中宗尤被宠任”。刘晟曾把“野人出献神丹”于“石室深秘处凿石藏之”时,在“左右尽屏去”的情况下,“时从入者,独怀恩一人”。吴怀恩在中宗一朝,能征善战,“其治兵最严整有法,所向皆克捷,当时战功推首”。在后主(958-971年在位)一朝,大宝七年(964年),宋军攻取南汉国北部边防重地郴州、进而攻取连州之际,南汉国“边将多败死”,“后主惧,改怀恩桂州团练使,令修至战舰为守御计”。吴怀恩在“修至战舰”过程中,“驭所部严,临事精察,每舟成,辄搒杀工役,役者皆腹怨”,从而导致被制船匠役所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南汉国之佛教。五代十国时期,南汉国佛教文化兴盛,佛寺及僧人众多。此情况一是由于唐会昌五年(845年)武宗灭佛未波及到南方地区,二是由于南汉刘氏皇室宠信并乏力扶持佛教。当时,在南汉国广为流传的是从佛教禅宗的南宗中分化出的云门宗。其时,梧州的佛寺除南汉铜钟铭文记载的“梧州云盖山感报寺”外,还有光孝寺和冰井寺。光孝寺,又名大雄寺,在云盖山麓,始建于唐,宋、元、明、清俱重修。冰井寺,在冰井侧,始建于唐,宋、元、明俱重修。梧州南汉铜钟是南汉国佛教繁荣发展的重要见证。</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铜钟的变迁见证历史</p><p class="ql-block">该铜钟自南汉乾和十六年(958年)铸成,始“置于梧州云盖山感报寺”。感报寺于明代倾圮,铜钟移至城东的光孝寺。</p><p class="ql-block">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梧州知府庄蕴宽将铜钟移至以凤台书院为校址建立的苍梧高等小学堂,作为学堂报时之用。</p><p class="ql-block">民国十七年(1928年)起,扩建北山中山公园,根据孙中山当年莅梧时的意愿,在北山上修建晨钟亭。民国二十年(1931年),晨钟亭建成,将铜钟移至亭内。</p><p class="ql-block">2000年来临之际,伴随着晨钟亭内南汉铜钟的悠扬钟声,梧州迎来了21世纪。</p><p class="ql-block">2009年,铜钟移至梧州市博物馆。</p><p class="ql-block">国家一级文物南汉铜钟现收藏在梧州博物馆。</p><p class="ql-block">应该说,梧州南汉铜钟经历一千多年几经转移场地而能完整无损地保存到现在,是极其幸运的,是梧州人的福气。相比"姑苏城外寒山寺"的古钟,早在倭寇侵扰时期就被日本人偷走,至今下落不明。1906年,有日本人铸了两个青铜钟,把其中一个送耒安放在寒山寺充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上文提到奉钟者——吴怀恩,经历过刘家四朝皇帝即高祖刘䶮,殇帝刘玢,中宗刘晟和后主,虽然四朝元老吴怀恩是宦官中独有的能征善战的将軍,但他在后主大宝七年被杀。这就不得不提后主其人了。</p><p class="ql-block">后主是谁?他就是刘鋹,原名叫刘继兴,是南汉中宗刘晟的长子,十七岁时,刘鋹继位为帝,改年号为大宝,史称刘鋹为南汉后主。</p><p class="ql-block">刘鋹从小就受到刘晟的器重,但他治国理政的能力实在是平庸至极,根本就是一个抉不起的阿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刘鋹很奇葩,奇就奇在他和历代皇帝的不同在于,他认为朝中臣子们若是都有家室,那他们就会因为顾及子孙而无法全身心地效忠朝廷,所以他要求凡是要当官的人,都必须先自宫。</p><p class="ql-block">面对这一苛刻无礼的要求,真的有人愿意自宫而做官吗?还别说,不但有人愿意当太监,这些人还特别多!</p><p class="ql-block">俗话说得好,有钱能使鬼推磨,人们对权力的向往程度绝对不亚于金钱,很多人为追求权势,宁愿一辈子当一个太监。于是,刘鋹在位时期,南汉出现了有史以来最为奇特的现象,那就是文武百官,上至丞相,下到县令,无一例外都是太监!</p><p class="ql-block">刘鋹朝中的太监一下子就高达两万多人之多,也就是说,除了刘鋹这个皇帝,南汉领导集团全都是太监了。</p><p class="ql-block">刘鋹没觉得这种情况有什么不对,他照样不理朝政,把朝政放心的交给宦官们打理,自己则一门心思只管玩乐。刘鋹特别重用女侍中卢琼仙和女巫樊胡子以及宦官龚澄枢、陈延寿也包括前朝的吴怀恩等人。</p><p class="ql-block">这群人都仗着刘鋹的宠信在朝中胡作非为,把南汉搅得天翻地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为了讨刘鋹欢心,龚澄枢替刘鋹找来一位又黑又肥充满异域风情的波斯美女。不知是刘鋹厌倦了宫中那些柳弱花娇的的妃子们,还是他天生"独具口味",对这重吨位的存在看成是很享受的刺激,特别宠爱这名女子,为了展现这位波斯美女的不同,刘鋹还专门给她取了一个别致的称呼“媚猪”,整日与媚猪在后宮厮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刘鋹在位的第十三年,北宋派潘美攻打南汉。可笑的是,敌军都兵临城下了,南汉却拿不出一位真正的将领,因为旧将都被刘鋹杀光了,剩下的都是宦官将军。现存的宦官根本就不懂如何打仗,他们只知道如何把城墙和护城河都改造成繁华奢侈的宫殿和水池,只懂得如何把武器铠甲都放在库房发霉生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刘鋹派遣身边最为信任的几个宦官分别镇守贺州、昭州、桂州和连州,谁知道一下子就被宋军攻占了。刚接到消息的时候,刘鋹还非常高兴,他拍拍胸口大舒一口气说到:“昭、桂、连、贺四州,本来就属于湖南,现在宋军把它们夺走了,应该就可以满足而不再继续攻打南汉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然而,事实并不像刘鋹所预料的那样,宋军一举南下灭亡了南汉,将刘鋹抓了起来。刘鋹为保命,将自己的昏庸无道全都推到龚澄枢身上,最后,龚澄枢被杀,刘鋹活了下来,受到宋朝皇帝的优待,真正成了等二个阿斗。</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