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安商帮的苦难(五)——土匪火烧房家大院

东风暖

土匪火烧房家大院<br><br> 民国年间,武安城南乡因经商致富的人家比较多,尤其伯延村更多,因此这一带成为比较富庶的地区。土匪自然惦记上了这里的富户。当时武安及周边的土匪主要有峭河大土匪杨四的,临漳大土匪郭清,永年大土匪许铁英、杨振兰、郭玉昆,邯郸大土匪郭化民等。 伯延房家是“南绸北药”的典型代表,祖上在南方较早经营绸缎庄“祥顺公”,后来在开封、苏杭、上海等地广建分号,形成了著名的“四大德”。在沈阳,能人房五成开办了“德庆增”大药庄,传到一代商业奇才房锦云手里,分号遍布东三省及内蒙各地。民国初年,房家一度成为武安首富。光绪后期,因生齿日繁,在房锦云主持下开始分家。房锦云的“常怀堂”主要分得北方的药材店,“育德堂”主要分得南方的绸缎庄。 房家“常怀堂”遗物 祥顺公绸缎庄 房家在滑县的德庆成绸缎庄 德茂恒绸缎庄的尺子 “育德堂”里有个年轻人叫房方的(房耀武),继承了祖上的大量财产和生意,娶妻清化村名门之后张氏,夫妻二人膝下无子,只有一个女儿叫房效兰。 上世纪20年代末,不到30岁的房家财东房方的英年早逝,撇下孤儿寡母独守家业。其叔父房老仰,认为房方的没儿子,便欺负孤儿寡母,想霸占其财产。但房老仰太低估了名门望族出身的张氏,张氏绝非等闲之辈,和房老仰把官司一路打到直隶高等法院。民国新法,女儿也照样有继承权,房老仰败诉。这场叔叔和侄媳妇的官司成为当时轰动武安乃至全国的一桩较大的民事案件。 房方的宅院 房方的家的豪宅 张氏人称房老婆,接管生意后很会用人,为人又宽厚仁和,善良清淑,常常周济穷苦百姓。对给他家打工的伙计、掌柜均能给予物质和金钱上的照顾,人缘极佳。在家,重用大管家何二方,在外重用本村大掌柜毕海村。这些人都死心塌地的为房老婆卖命,赚取了大量真金白银。房老婆认为老院太小了,不能满足生意往来需要。遂在元宝坑西侧大兴土木建起了另一处一进三的房家大院,面东坐西,正对元宝坑。门楼高大气派,门前常年拴有头牯供穷人随便使用,几盘磨常年磨面碾粮,灾荒年就在大门前支起大锅施粥,活人无数。大门里有房屋上百间,既有内宅,又建有 “总经理处”作为柜房。建筑格局气派敞亮,青砖蓝瓦,雕梁画柱,青石台阶青石路面,并设有地道通往外面。在房老婆这位女中豪杰的经营下,到解放前,论财势房方的家可称为伯延首富。 房方的家的总经理处(柜房) 元宝坑旧址 永年土匪早就盯上房老婆家的财富了。1945年秋收季节,郭窑的土匪郭玉昆带着一股土匪突袭伯延村。<br> 房老婆和用人们正在大门外干活儿,听见远处人声嘈杂,并看到有人惊慌失措地乱跑,知道来了土匪,马上带着用人跑到院中,把大门关上。不多时,一群50多人的土匪窜到大门外的元宝坑前,耀武扬威,又砸门又喊话。因为男长工都在外边打场,家中多女人和孩子,对峙期间,房老婆和用人带上贵重物品、账本细软从橱柜(暗道口)顺地道逃走。土匪知道房老婆家有钱,非攻下不可,爬墙铺梯子进入院中,打开大门,土匪们一窝蜂地涌进房家大院。<br> 大小土匪在房间里翻箱倒柜,找了半天只发现24个大元宝,土匪们拿枪托猛砸,砸开后里面全是白铁,土匪大失所望,怒气冲天,一把大火把房家的大门给点了,一时烟雾弥漫,火光冲天。 郭玉昆在房家没捞到好处,就绑走了村中不少富户的家人,房家“常怀堂”(房锦云一脉)被绑走了两个儿媳、房鸿义和武景田(亲戚)。徐家绑走了徐汝为老人,朱家绑走朱广宗,万家绑走了万栓林,关家绑走了关永吉等,总计40多人。路上武景田自己逃回,土匪到郭窑后又放回长工老创的,让其回村报信拿钱赎人。富户们通过反复与土匪讨价还价,折腾了不下两个月,总算和土匪谈好价钱,答应放人。可怜这些被绑架的人在土匪窝被虐待得披头散发,骨瘦如柴,放出来后都不会走路了。天气已经转凉,人们又没有换厚衣服,冻得全身颤抖。 土匪头子郭玉昆后来被解放军俘虏,愤怒的群众把他的头割下来,用牛兜子兜起来挂在元宝坑东侧墙上示众。一场土匪抢劫架票的罪恶行径,让伯延人民遭受了一场劫难,让伯延的商人元气大伤。<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