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21年5月22日13:07,袁隆平院士逝世。缅怀,悼念……</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国之功勋,民之福泽,永远怀念!缅怀伟大,传递哀思!</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国士无双”,“国之重器”,“大国巨匠”,“现代神农”,“人间菩萨”……袁公承得起每一句褒奖,而这些,还远远不够去描述他的伟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还记得小时候家里贫苦的生活,很多细节无不渗透骨髓地呈现了贫穷和苦难,还有底层人无力的挣扎。我也曾在许多读物里见过,人们评论非洲穷人的穷是由于懒惰…可无以为继的生活之下又怎么可能有懒人呢?那样的话,大多是未经历过的人所说出来的,正所谓“何不食肉糜”……</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时候庄稼长得也不好,每年秋收后还要交农业税,交粮或交钱,像割身上的肉一样。我还记得八岁那年初秋,从9月份开学一直吃玉米,从半熟的玉米吃到玉米面,直到10月中旬才首次吃的玉米以外的食物。原因很简单,无非是没有粮食,只好向未成熟的庄家下手,而唯一能吃的食物就是玉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吃玉米吃到看见玉米就胃里泛酸,到了学校也没有精神,总在快放学时将胃里的食物吐个精光。然而饥饿使我在晚餐时继续大口吃下那些玉米食物……</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时候半熟的玉米棒子对我们而言是最好的食物,但那一顿煮玉米,父母往往要下很大的决心,因为太浪费了。半熟的玉米不出树,满满一锅玉米棒子,如果成熟了可以吃一周,但这样只能吃一两天。</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常年饥饿的人胃像一个无底洞,食量大到匪夷所思。八九岁的时候我就有过一个上午吃掉十一根玉米的记录,吃到拉肚子……回忆起这些事,我的心绪是十分复杂的,带了些说不清的羞惭,或者是对自身的厌恶感。我不知妹妹和弟弟是什么样的心情?或者,他们都忘记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记忆里,弟弟在某一次吃面粉馒头时许了一个当时看来很宏远的愿望:等我长大赚钱了,我要赚很多钱,天天吃大米白面!!那个时候50斤面粉,我们五个人只吃一周!我们每个人吃馒头一顿能吃五六个……</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我流着泪叫儿子过来记住袁隆平这个名字,因为他改变了中国那两代人的命运,包括我。我在那段岁月之后很短的一段时间里真的吃到了越来越多的大米。在以前吃大米要用3~4倍的粗粮去换称,而我们没有那么多的余粮。</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缺粮的记忆都是带了很多悲苦的色彩的,但今天我所有的眼泪都是感激、不舍与缅怀!袁公,谢谢您!您拯救的是我的命与命运,我甚至不敢想象,如果没有您的改变,我如今是否还在?</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评论区有人提醒:“今早有地震…”,是的,国士陨落,天为之哀恸!我只是一个受袁公则恩泽无数的人之一,而我没见过他,没有同他有过任何交集,但我依旧泪流不止,因为这是一位真正的伟人,国之功勋!是他在生活基础上改变了一代又一代人只为果腹而忧灼的现状。</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日三餐,米香弥漫,饱食者当常忆袁公!</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悼念袁公的专题新闻里有一段100秒的视频,袁公说:“一粒粮食能救一个国家,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你年纪轻不知道,上个世纪60年代,饥荒的时候饿死人呢!大家都吃不饱饭,我都亲眼见过……”采访记者一脸凝重,又带了些探究,确实是一副未经历过饥荒,似乎也没经历过苦难的“凝重”:“您是不是特别害怕这样的场景再次出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不可能了!”袁公未经思索冲口而出的回答里有他一生的努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如今,我们不仅吃饱了饭,还有了丰富的精神追求。因为您的一粒米,我们国家强大起来了,不会再经历饥荒与苦难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国之脊梁,人间菩萨,袁老,一路走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