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在和风细雨,春暖花开时节,红岩民小的教研之花也在盛放。</p><p class="ql-block">为了上出一节高质量的公开课,经工作室安排,4月13日,谭涑琴老师开始了第一次试讲</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谭涑琴老师信心满满地进行讲课,然而课上完后却没有感到轻松,在这一次试讲中发现这节课的设计并没有达到她的预期效果。第一,备课时只考虑内容的圆满和完整,而忽视揭示这些内容的内在逻辑关系,没有实现从备教材到备学生的转变。第二,上课时,对某一位学生提问过多,而忽略其他学生。第三,只注重文本素材,忽略PPT的精简、精美,没有注重从感性到理性等</span></p> <p class="ql-block">上课结束后,一年级其他三位语文老师进行评课,各抒己见,思维在交流中碰撞。大家在情境创设、知识构建等方面,给谭涑琴老师提了许多宝贵意见,为第二次备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p> <p class="ql-block">在第一次试讲的基础,谭涑琴老师又对课件进行反复修改,每当脑海中灵光一闪,她就会迅速抓住灵感,一次次地颠覆,一次次地重整,经过奋战,她完成了第二次备课。</p> <p class="ql-block">4月14日,谭涑琴老师进行了第二次试讲,与第一次试讲相比,课堂效率大大提高,不管是板书设计还是语言表达,很明显感觉到条理更清晰了,指向更加明确,在教学设计上仍把重点和亮点放在识字写字指导上面</p> <p class="ql-block">课后,在其他老师的指导下,大家就存在这些问题,出谋划策,谭涑琴老师受益匪浅,为第三次备好课提供了重要的支撑</p> <p class="ql-block">经过两次磨课和反复的修改,谭涑琴老师完善了这节课的结构后进行了第三次试讲</p> <p class="ql-block">下面来看一年级数学组,廖老师带领一年级的孩子们开始了第一次课改课程,课后,一年级的数学老师们都坐在一起分享对本节课堂的想法,并指出课堂上需要调整的多种问题,大家协作商讨,从教案下手重新对课堂进行分析,推翻之前的传统的教学方式,把学生的自主探索知识贯穿整节课堂。</p> <p class="ql-block">廖老师及时改写教案,制作课件,更改教学环节,两天后,开始了第二次的研课磨课,本次课将学生带入录播教室, 便于活动的课桌,巧妙灵活的运用到了“小组合作”模式。模式的更改让教学环节更加清晰明朗,但在小组交流,自主合作方面的组织实有欠缺,同组老师们在课后再次在一起帮廖老师想办法解决出现的问题,要让学生的眼睛“动起来”,嘴巴“动起来”,小手“动起来”,小脑瓜“动起来”</p> <p class="ql-block">周末的时间,廖老师也在看一些优秀老师的教学案例进行学习,马上就到了第三次的研课磨课,这一次老师用到有道具的导入,学生们的兴趣大大增强,为本节课堂开了个好头,在教学组织中也加入分组竞赛的环节,增强了学生的积极性但是还需要在调整,让课程的内容更加丰富。</p> <p class="ql-block">在第四次的课程前老师们商讨出将最后一个创造规律中的画图改成学生自己摆规律,小组的合作探索学习让整节课堂增彩不少</p> <p class="ql-block">展示课开始了,全校数学老师听评展示课,整堂课以学生自主操作、小组内探索为主,让孩子们结合实物理解重难点知识,符合低年龄段孩子的认知特点,听课老师和领导不再是只听还巡视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是不是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做到小组合作不流于形式。学生对本节课所要学习的知识掌握情况怎么样,听课老师在巡视时也能做到心中有数。</p> <p class="ql-block">课后,授课老师还对本次课程进行了详细的说课。然后老师们一起进行课程评价指导。 </p><p class="ql-block">与此同时,二年级数学组也开始了课改课活动,于钊老师授课《混合运算1》也在三次的研课磨课中开展了展示课,闯关环节贯穿课堂,老师用信息技术教学也紧抓学生眼球。</p> <p class="ql-block">宝剑锋从磨砺出,课堂优自研磨来。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是,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 通过本次活动,老师们看到了课改之路的成功亮点之处,也认识到了还有哪些需要探索的节点,相信此次活动必将为整个教学画上丰盈的一笔,让课改之路越走越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