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两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今天相继离开人世。</p> <p class="ql-block"> 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因病医治无效,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p> <p class="ql-block">“你们年轻人没有经历过饥荒,不知道粮食的重要性,一粒粮食能够救一个国家,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袁隆平曾在采访里,提到自己研究水稻的初心。</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时间回拨到1930年9月7日,当时只有27岁,后来成为中国妇产科学的主要开拓者之一的林巧稚,在北京协和医院产房里,接生了一名男婴。</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这位在出生登记材料上显示为“袁小孩”的婴儿正是袁隆平。</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袁隆平的童年和青春岁月,都跟随父母辗转于全国各地,包括北京、天津、江西、重庆、湖北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1949年,袁隆平考入了相辉学院农学系,这是复旦大学迁回上海后,重庆复旦大学校友创办,该校在新中国成立后,并入新成立的西南农学院——现西南大学前身者之一。</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在校期间,袁隆平曾报名参加空军,但因在校大学生更需参加经济建设,而未入伍,继续留校学习。</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1953年8月,袁隆平大学毕业,服从全国统一分配,到湖南省怀化地区的安江农校任教。同年被分配到偏远落后的湘西雪峰山麓安江农校教书。</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遭遇三年自然灾害,看到有人因为饥饿倒在路边、田埂边和桥底下,袁隆平被这些景象深深刺痛了,立志用农业科学战胜饥饿。</p> <p class="ql-block">“你们年轻人没有经历过饥荒,不知道粮食的重要性,一粒粮食能够救一个国家,也可以绊倒一个国家。”袁隆平曾在采访里,提到自己研究水稻的初心。</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时间回拨到1930年9月7日,当时只有27岁,后来成为中国妇产科学的主要开拓者之一的林巧稚,在北京协和医院产房里,接生了一名男婴。</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这位在出生登记材料上显示为“袁小孩”的婴儿正是袁隆平。</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袁隆平的童年和青春岁月,都跟随父母辗转于全国各地,包括北京、天津、江西、重庆、湖北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1949年,袁隆平考入了相辉学院农学系,这是复旦大学迁回上海后,重庆复旦大学校友创办,该校在新中国成立后,并入新成立的西南农学院——现西南大学前身者之一。</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在校期间,袁隆平曾报名参加空军,但因在校大学生更需参加经济建设,而未入伍,继续留校学习。</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1953年8月,袁隆平大学毕业,服从全国统一分配,到湖南省怀化地区的安江农校任教。同年被分配到偏远落后的湘西雪峰山麓安江农校教书。</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遭遇三年自然灾害,看到有人因为饥饿倒在路边、田埂边和桥底下,袁隆平被这些景象深深刺痛了,立志用农业科学战胜饥饿。</p> <p class="ql-block">袁隆平曾有三个与水稻相关的梦想:</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第一是水稻亩产超过1000公斤,保障我国粮食安全;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二是让杂交水稻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为解决人类饥荒做出贡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三是希望在我国的盐碱地上种出高产水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亩产700、800、900、1000公斤……5月9日,三亚早造水稻测产取得亩产1004.83公斤的成绩。这是袁隆平团队全国杂交水稻双季亩产3000斤项目首获丰收。</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这对实现我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和确保“中国的饭碗一定要端在自己手里”的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而中国的杂交水稻,早已走出了国门。</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在袁隆平和一大批中国科研人员的前赴后继下,亚洲、非洲、“一带一路”沿线,杂交水稻已在40多个国家成功示范,并在10多个国家大面积推广。</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2017年8月23日,马达加斯加农牧渔业部植保司司长萨乎里专程来到长沙探望袁隆平,给他带来了一份特殊的礼物——一张印有杂交水稻的面值2万阿里马达加斯加币。</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萨乎里向袁隆平介绍道,水稻是马达加斯加人民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中国的杂交水稻在马达加斯加的种植面积越来越大,马达加斯加人民基本已经摆脱了饥饿。</p> <p class="ql-block">2020年,由袁隆平“海水稻”团队和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合作试验种植的耐盐水稻在江苏如东栟茶方凌垦区进行测产,经专家团队对3块各1亩左右稻田机收实测,“超优千号”耐盐水稻的平均亩产量达到802.9公斤,专家表示,这个产量创下盐碱地水稻高产新纪录。</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袁隆平的三个梦想均超额完成。</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但老人仍不满意,他的远期目标定为了双季稻亩产2000公斤。</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2020年,袁隆平表示,“我的工作是非常有意义的工作,我觉得身体还可以,脑瓜子还没糊,所以说我还可以继续工作,我还可以鼓起勇气继续干下去,‘90后’一直搞到就是‘100后’。”</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2004年《感动中国》给袁隆平的颁奖词曾写道,“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谢谢袁老,一路走好!</p> <p class="ql-block">2021年5月22日13点05分,一代医界传奇、深受病患爱戴、桃李满天下的“中国肝胆外科之父”、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孟超病逝,享年99岁。</p><p class="ql-block">弥留之际,他的三位女儿和最亲近的学生们陪伴在身边。</p><p class="ql-block">公开资料显示,1922年8月31日,吴孟超出生于福建省闽清县。1940年就读于同济附中,1943年考上同济大学医学院,1949年毕业于原同济大学医学院(今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05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2年2月3日当选感动中国2011年度人物。2019年1月14日退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