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阳水盆羊肉(董刚)

董刚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合阳水盆羊肉</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文/董刚</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r></h1><h1> “煨羊肥嫩数京中,酱用清汤色煮红。日午烧来焦且烂,喜无膻味腻喉咙。”晚上常出去暴走,从纬什街到建工路,再到沙坡,穿过咸宁桥直下返回。这样豆腐块大的地方,竟然看到四五家澄县、大荔水盆羊肉,一路飘香。这令我暗暗称奇,为什么没有看到合阳水盆呢?一番考证,方有眉目。这还得从水盆羊肉的起源谈起。</h1><h1> 水盆羊肉是由商周时代的“羊臐”演变而来。秦汉时称为"羊肉臐”,唐宋时又叫“山煮羊”。 《大秦帝国》里,秦孝公(侯勇扮)每次接见大臣,第一句话就是:先咥一碗羊汤!在中国历史上还有著名的“一杯羊羹亡国”的典故:《战国策•中山策》载,中山国国君大宴宾客,司马子期在座,席间中山君为宾客们分食羊羹,而“羊羹不遍”司马子期没得到。一怒之下他跑到楚国,劝说楚王伐中山。中山君仓惶逃亡……中山君喟然叹曰:“召以一杯羊羹亡国”。可见,古人对羊肉汤的钟爱,一碗羊肉汤竟差点亡了中山国!</h1><h1> 西魏时,又有以羊羹直步青云的毛修之。《宋书》中讲了一个故事,大意是:南北朝时,战争不断,百姓遭殃,毛修之被俘,由于他有烹调手艺,向宋武帝献羊肉汤,味道鲜美,由俘虏变为太官令,以至后来高升至南郡公。经过隋唐、五代、宋元等朝代,各族人民迁移大交流,进入内地居住的多,原有的民俗“渐变旧俗”(《南史•毛修之传》:“修之尝为羊羹,荐魏尚书,尚书以为绝味,献之大武,大悦,以为大官令”)。</h1><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 唐太宗李世民的母亲窦太后是鲜卑人,其皇后长孙氏也是鲜卑人。各民族间互相通婚,使饮食风俗也必然受到影响。关中地处中原腹地,与牧区比较接近,历史上是牛羊交易的理想市场。西安市东羊市、西羊市、牛市巷、骡马市等历史街名,都证明了水盆羊肉的形成和发展。从历史资料的角度来看,《长安十二时辰》里张小敬吃路边摊这个情节的确可能存在,那时唐朝已经有了沿街叫卖食物的小摊贩,而且还有文武官员们路过路边摊时购买吃食的记录。</h1><h1> 羊肉本属秋冬季节的温补食品,但精于烹制牛羊肉的陕西厨师,为适应人们的夏令需求,创制成水盆羊肉,因多在农历六月上市供应,人们号称"“六月鲜”给以赞誉。明朝末年,闯王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准备离开陕西前去攻打北京之际,关中的老百姓纷纷用水盆羊肉慰劳义军,义军将士受到鼓舞,一鼓作气攻入北京,推翻了明王朝的腐朽统治。</h1><h1> 当然,这仅为传说而已。每一道美食的背后都有一段美丽动人的传说,在中国人的心中,似乎只有和传说结合起来,品美食才更有味道。羊肉营养滋补,是冬季防寒必备之物。味甘、性温,入脾、胃、肾、心经,能够温补脾胃,用于治疗脾胃虚寒所致的反胃、身体瘦弱、畏寒等症。同时温补肝肾,用于治疗肾阳虚所致的腰膝酸软冷痛、阳痿等症。对妇女亦有补血温经之功,用于产后血虚经寒所致的腹冷痛。中国古代医学认为,羊肉是助元阳、补精血、疗肺虚、益劳损、暖中胃之佳品,是一种优良的温补强壮剂。</h1><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1> 水盆羊肉是陕西美食,在大荔、蒲城、澄县等同州府故地就叫羊肉泡馍,西安的羊肉泡馍则称为煮馍。《山家清供》一书中记述了煮羊肉汤的技巧,指出:羊作脔,置砂锅内,除葱椒外有一秘法,只用捶真杏仁数枚,活水煮之,至骨亦糜烂。行走于关中道上,无论哪个地方,时常能觉得有一股鲜香浓郁,膻而又不浓腥的羊汤味道扑鼻而来,立即勾出了人胃中的馋虫。寻味而去,走进馆内要一碗。熟肉色的羊汤垫底,撒上香菜、葱花,再滴上几滴辣椒油,咥着膻香不腻,喝着鲜美可口,品着沁人心脾。</h1><h1> 不得不佩服澄县人的机灵,先下手为强!苏轼云:陇馔有熊腊,秦烹唯羊羹。水盆羊肉是陕西传统美食,主要以渭北地区的尤为出名,渭南市、合阳县、澄城县,三原县、蒲城县等地人皆喜食水盆,商家生意红火,来客络绎不绝。然而,澄县的水盆抢先注册,于2016年1月入选陕西省第5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于是,澄县的水盆羊肉名气传了出去,渭南其他各地的水盆黯然失色。</h1><h1> 其实,渭南各地水盆大同小异。原料都是羊肉,你用猪肉还能煮出个水盆?挂着羊头卖狗肉,那是不良商家,不会长久。将羊肉洗净切成长10厘米、宽3.3厘米、厚0.7厘米的块,羊骨砸断铺在锅底,上面放上羊肉,加水至过肉,旺火烧沸,撇净血沫,将汤滗出不用。另加清水,用旺火烧沸,撇去浮沫。再加上适量清水,沸后再撇去浮沫,随后把羊油放入稍煮片刻,再撇去一次浮沫。将花椒、桂皮、陈皮、草果、良姜、白芒等用纱布包起成香料包,一同与姜片、葱段、精盐放入锅内,继续用旺火煮至羊肉八成熟时,加入红油、花椒水,煮约二小时左右即成。吃时,另起小锅,放适量粉丝,葱花,香菜,将羊肉汤羹浇入,烧开稍待2、3分钟,调入盐即可(非专业厨师,只能讲解到这个程度)。</h1><p class="ql-block"><br></p> <h1><br></h1><h1><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渭南各地水盆几乎均是此法制成,为何还要区分渭南、合阳、澄城,三原、蒲城水盆呢?各地均是用大碗盛装,其形如盆,且汤清如水,是以称为水盆!水盆上桌,果然汤清如水,香菜漂浮,香味扑鼻,煞是喜人。窃以为,各地的区别在于水盆所配的烧饼,有月牙饼、长条饼、菱形饼、荷叶饼、舌头状饼、三角饼等,然而,合阳的烧饼更具特色,是铜锣状圆饼,俗称烧馍子。</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以合阳人来看,水盆羊肉配合阳的烧馍子,那可是绝配,是不少合阳人胃的记忆。这烧馍子,是怎么做成的呢?首先你得有一个废油桶改造成烤饼炉,这个炉子内部结构和一般的炉子大同小异,只是内部涂泥,分了两层。下面一层有炉膛,生的烧馍子放在此处烘烤;上面一层是直径二尺多的铁鏊,待烧饼九分熟,用铁钳夹上来,放在鏊上来回翻地烙片刻,烧馍子便焦黄干脆。羊汤就烧馍子,可以一口烧馍子一口肉汤,也可以掰碎泡在汤里吃喝,悉听尊便。</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这个烧馍子可以单吃,相当神奇!虽然貌不惊人,但是当你咬下第一口或是用手捻送到嘴里的时候,身后好似有火山喷发,香酥适口,瞬间与味蕾充分地结合,满嘴余香,一点一点地咀嚼,细细品尝,融合得更恰如其分。再配上水盆,就几口蒜(合阳水盆适合配生蒜,配糖蒜没那个味),让你感觉彗星好像撞击了地球,在巨大的晕眩感中迷失自我。</span></h1><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h1> 制作烧馍子用的是玉米面、糜子面制成的土酵子,做出来的格外香甜。长年在外,吃着发酵粉做出来的烧饼没有那种熟悉的味道。一般胃口不好的人,吃几天烧馍子便可痊愈。我非医学专业,回去当请教当地名医,以究其理。合阳的烧馍子里面是否含有酵母菌、霉菌、乳酸菌等微生物,对人体有莫大好处?提取成分是否可以制作胃药?当真可行,烧馍子亦是功莫大焉!</h1><h1> 合阳水盆为什么配的是烧馍子——近乎规则的圆状饼?圆形,是一个看来简单,实际上是很奇妙的形状。古代人最早是从太阳,从阴历十五的月亮得到圆的概念的。一万八千年前的山顶洞人曾经在兽牙、砾石和石珠上钻孔,那些孔有的就很圆。以后到了陶器时代,许多陶器都是圆的。圆的陶器是将泥土放在一个转盘上制成的。当人们开始纺线,又制出了圆形的石纺锤或陶纺锤。古代人还发现圆的木头滚着走比较省劲。后来他们在搬运重物的时候,就把几段圆木垫在大树、大石头下面滚着走,这样当然比扛着走省劲得多。大约在6000年前,美索不达米亚人,做出了世界上第一个轮子——圆的木盘。大约在4000多年前,人们将圆的木盘固定在木架下,这就成了最初的车子。</h1><h1> 圆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形态象征,象征着“圆满”和“饱满”,是自古以和为贵的中国人所崇尚的图腾。满和圆合称购成汉字圆满,浸透着中华民族先民最朴素的哲学,圆则满,满则圆,心有圆满便安宁不争,便以和为贵,便能取道中庸,便不会因极端而失衡焦虑了。满圆用来形容十五圆月,在中国的文化里,常以月亮的阴晴圆缺,喻人情事态 ,所以人们对月亮的圆盈有着美好的期待与崇拜,特别是每年八月十五为仲秋,民间称为中秋,又称秋夕、八月节、八月半、月夕、月节,又因为这一天月亮满圆,象征团圆,又称为团圆节。在节日之夜,人们还爱吃些西瓜等团圆的果品,祈祝家人生活美满、甜蜜、平安,因此把满圆作为家人团圆的一大象征。</h1><p class="ql-block"><br></p> <h1><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们的祖先认为“天圆地方”,故以“圆”作为天的代称,同时将每月十五满月当作丰满的象征和果实丰收相联系,千百年来,“花好月圆”“方圆之道”“功德圆满”这些农耕文化产生的哲学精神生生不息地营养着中国人,“圆”在人们心中具有无法替代的位置,中华民族对“月满人团圆”这种天人合一的境界有着世代的期盼和追求。这样看来,合阳水盆配着圆饼,寄托着合阳人在那些苦难岁月里朴素的理想与追求,他们也渴望着一份烧馍子一样的圆满,在制作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把它做成了圆形。</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怀念合阳的水盆,特别是它的绝配——烧馍子。小时候,放学后家里人总是等不着我回家,便来水盆饭馆(王军印所开)门口找我。为了省钱,父母从家里自己带的红馍(即黒馍),让我就着水盆吃;长大后,街上有个叫虎子的卖过水盆,相当好吃,只可惜没吃几次,他便改卖刀削面了;近年回合阳,路过百良,总要去那里一家水盆羊肉饭馆吃几次,即使没有时间,也要把他家的烧馍子买一沓,吃几个烧馍子,胃口就会变得很好。</span></h1><p class="ql-block"><br></p> <div><br></div><div><h1> 合阳水盆没能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令人不由替它鸣不平。这也是一个教训:捍卫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实也是没有硝烟的战争,我们绝不能掉以轻心。缺少警惕性,那么若干年后,外国人打着“非洲踅面”的旗号来陕,我们就自己扇自己的脸。毕竟,人家非洲人黑乎乎的形象更符合踅面的气质!我们老祖宗手上的绝活,可就被抢去咧!想一想,端午节不是都被韩国人抢去了吗?何况一个县的特色?<br> 合阳人应有文化自信,大大方方打出我们 “合阳水盆”的旗号,毕竟,我们的特色,是其他地方不具备的。如果有一天,在西安转悠的时候,看到了“合阳水盆”的招牌,那可就令人惊喜万分了,隔三岔五,定会呼朋引伴,前去暴咥一顿。当然,你的馍必须是圆形的烧馍子,否则的话,也就不是正宗的合阳水盆咧!</h1><h1> 董刚 2021年5月22日星期六</h1></div><div><br></div>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董刚先生的文章写得极有水平!只是合阳人不叫水盆,而叫清汤羊肉,烹制方法自有特点。昔日立春后不卖羊肉,六月六应时上市,也是合阳的一个特色。如今是一年四季都可吃到。(读者留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董刚 合阳水盆羊肉没走出来是与风俗有关。咱合阳人有句俗语“家有虚麦万石,馍馍不可热啖”吃羊肉在民国时拿的是冷馍。(微信读者留言2)</b></p> <h1>【作者简介】董刚,陕西合阳百良镇莘村人。2002年毕业于宝鸡文理学院中文系,现为西安市东方中学高中教师。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青年文学协会会员,中国西部散文学会会员,陕西散文学会会员,渭南作家协会会员,西安高新作协会员,合阳作协理事。在《长江文艺》《延河》《陕西文学》《华文月刊》《西部散文选刊》《西安晚报》《教师报》等报纸杂志及《文学陕军》《中国作家网》《中国报道》等文学平台发表小说、散文、评论一百多万字,出版个人文集《一路艰辛是寻常》。</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