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达岭长城

嬴政

<p class="ql-block">  长城,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军事防御工事,用于抵挡敌军骑兵的攻击,是以城墙为主体,大量的城、障、亭结合起来的防御体系。</p><p class="ql-block"> 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西周时代,历史上著名的“烽火戏诸侯”就源于于此,战国时期之后,秦始皇统一六国,并对长城进行了修缮,便有了万里长城之称。而后来的明朝是最后一个大修长城的时代,我们现在所见到的长城大多都是这个时期建造的。</p><p class="ql-block"> 我们爬的是八达岭长城,“八达岭”顾名思义,它东连永宁,西接宣化,南达北京,北连延庆,四通八达,故有此名。这里地势险峻,远看长城,犹如一条巨龙,身姿隐藏在山势间,蜿蜒盘旋。</p><p class="ql-block"> 来到长城边,沿着一个小出口进了长城。走在长城上,就感觉走在城市的大马路上,它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中间的缝隙用石灰填充,就连生命力顽强的野草,也无法在城墙里面生根发芽,用手去敲打他,会发出咚咚咚的响声,让人感觉长城是坚不可摧的。望向远处可以看见长城的三台之一的烽火台。这样的方形城台是屯兵的堡垒,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个,因为古代并没有对讲机,也没有其他高科技的物品,所以只能用烽火传递信息。只要有一个人看到有敌人来袭,就会立马点起烽火,一个传一个,就能警戒起来。城墙上还有两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垛子上有方形的瞭望口和射口,供瞭望和射击用。瞭望口是用来观察敌军情况,而射口以便从一个制高点发射,攻击敌人。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十分平整,十分宽敞,五六匹马可以并行。城墙外边有两米多高的垛口,垛口上面有嘹望口,下面有射击口,是嘹望和射击用的。</p><p class="ql-block"> 站在城墙上向下望,长城脚下的广场上许多汽车好像甲虫那样密集地挤在一起。而长城之上的城道呢,中外游客又仿佛赶集似的,形成一条人的巨流,它涌动着,奔腾着,不断掀起“人的浪花”。那景象,的确是饶有奇趣,发人遐想的。</p><p class="ql-block"> 漫步在长城上,脚下的方砖发出了清脆的响声,似乎在向我诉说千百年前修筑长城的情景。每一块条石重达两三千斤,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劳动人民的双手、双肩,在这崇山峻岭间运送,我的耳畔似乎响起了他们响亮的号子,又似乎听见了他们的喘息声……抚摸城墙,一块块方砖在历史的风中带来劳动人民辛勤的汗水……</p><p class="ql-block"> 不到长城非好汉,长城,展现了中国人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长城,不仅仅是一个工程,还是劳动人民的智慧、才干和心血的结晶。长城,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它的地位在人们的心中永远无法磨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