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过池州,路人指点到杏花村一游。下车一看,大吃一惊。原来诗人杜牧赞美的杏花村就是这里。我是北方人,一直以为杏花村在山西,是山西汾酒的故乡。到此一看,再一细想,似乎杏花村就应在这里。这里才符合杜牧清明诗中的意境。<div> 杏花村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是古代名流雅士必到之地。除了杜牧的清明诗以外,历代雅士已留诗1000余首。陶渊明,李白,苏东坡,王安石,岳飞,包拯也未能脱俗,均留下了自己的足迹。<br><div><br><div> </div></div></div> 这是杏花村的入口,遗憾的是今人新建的,虽高端大气,富丽堂皇,却已失去了古朴民村的特点。 但愿真正的杏花村还能保留古代农村的古朴清纯 进门就见杏花亭,站在亭内,可以看到整个杏花村的景色。古代的村落已经没有了。只留下一片静谧的湖水和湖岸上的翠绿。亭上的楹联道出了时代的沧桑。“胜地已无沽酒肆,荒村忽有惜花人”。这个忽字令人感慨万千。 古村落已无考,历代名士遗留的古迹在湖边还偶有所见。这是焕园,是明代朗遂为纪念先祖修建的。朗遂无意仕途,修有[杏花村志]十二篇。是四库全书收录的唯一一篇村志。 杏花亭右侧有三圣像石雕,左起为青莲居士(李白),昭明太子,和樊川居士(杜牧)。 公元844年杜牧任池州刺史,一日来到杏花村,品尝到当时已远近闻名的黄公酒,写下了脍炙人口千古传唱的"清明”诗。这是村内遗存的‘’怀杜轩”。 传说杏花村的黄广润一日在院内挖井,出水略带酒香,起名曰香泉。用此泉水酿出的酒清香可口,千杯不醉。被称之为黄公酒,远近流芳。杜牧的清明诗,就是因饮此酒而成的。 这个酒坊大概是今人杜撰的。不过旁边的‘香泉井’倒是遗迹。 也许门内还有当年的酒肆吧。 这是窥园遗址。传说董仲舒有一名言说,日不窥园,意思是说每日专心读书做学问,而心无旁骛。后人学先祖在此修建了窥园。王安石有诗曰:杖策窥园日数巡,攀花弄草兴常新。董生只被公羊惑,肯信捐书一语真。 诗和酒本不可分,诗育才子,酒助英雄。杏花村历代英才辈出,像这样的大夫弟。至今仍保留数座。 别处常见大戏楼,此处唯有赛诗台。至今的杏花村人每年夏日,仍聚在此处赛诗。 因为躲在偏远的山内,所以才保留了些许的原汁原味的古村落。人们走在湖边,才有了和李白杜牧对话的感觉。谢谢先人们给我们留下来这片文化遗产。谢谢当地人的保护和发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