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浅夏柔美的五月,美丽的郑州城繁花似锦,绿荫如海。学习的脚步是轻松的,学习的心情是愉悦的。一大早,我们在县教师进修学校岳华老师的带领下齐聚河南省人民会堂,参加“<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第十二届基于学生立场高阶导向的核心素养教与学暨名师课堂引领培训研讨会</span>”。一起领略大咖风采,感受教育之美。</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为期两天半的培训,场场座无虚席,我们先后领略了牛献礼、俞正强、刘松、徐斌、吴正宪、徐长青、张齐华、黄爱华等十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界名师大家的教育风采。他们精彩纷呈的观摩课例、生动深邃的教学智慧、引领潮流的教育理念、实用独到的专题报告,以及毫无保留的答疑解惑,为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上指明了前进的方向。</p> <p class="ql-block"> 牛献礼老师的“打电话”以优化思想的学习为基础,结合学生熟悉的素材,从具体问题情境出发,让学生尝试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方案,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优化思想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画图的方式发现事物隐含的规律,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思维能力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数学的“力量”和魅力,帮助学生深化理解本节课内容。</p> <p class="ql-block"> 俞正强老师的《面积的认识》,温故而知新,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上,颠覆了已有的认识,面无轻重,面无长短,但有大小,让学生在争论中得到答案。最后,俞老师说:“学习要带上大脑和心,用心来感,用大脑来思考,有感又有想,这就是感想”。</p> <p class="ql-block"> 黄爱华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一堂《整理与复习》课,这节课颠覆了我对复习课的认识。黄老师用轻松的氛围和学生谈话,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建构,梳理相关知识、形成自己学习认知结构。引导学生们如何正确的复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炼整理。教会孩子们自主学习的两大法宝:“理性思考”和“问题意识”。</p><p class="ql-block"> 让我不得不感叹黄老师的沉稳和教学的智慧,佩服任何孩子在黄老师的课堂上都是那么的积极主动。黄老师也是一位幽默实在的老师,在课后讲座中,向我们分享了他的教学观点,他引用了爱因斯坦的一句话:“教育无非是将一切已学过的东西都遗忘后所剩下来的东西”。其中遗忘掉的是所学的具体知识和内容,剩下来的是正确的价值观、品格、能力与素养。黄老师的讲座让我们明白,孩子们没有思考能力便没有未来!</p> <p class="ql-block"> 儒雅风趣的唐彩斌老师执教的《从相遇到相见——行程问题》,非常细致的从甲、乙围绕草坪散步情境入手,层层深入,抽丝剥茧。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后解决问题,让学生们在欢乐中自主探究行程问题和追击问题,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和自主学习的意识。课中,唐老师运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相遇、追及、所见的过程。</p><p class="ql-block"> 在课后的讲座中,唐老师的一句话:只要给学生们时间和空间,他们永远不会让我们失望。是值得我们每一个教育人深思的,唐老师的学校是一个充满温暖的学校,唐老师的教育有温度的教育,以至于在互动中让与会的老师都因感动而涕下。</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张齐华:众多数学教师心目中追随的"数学王子"!</span></p><p class="ql-block"> 有人惊叹于他的教学技艺的高速攀升,有人折服与他对数学课堂的深刻见解,亦有人陶醉于他对数学课堂的诗化演绎。今天的《圆的认识》是一个打破常规的课堂,课程开始,张老师即抛出小组合作的要求,小组内组长的职责与组员的义务,随即开始倒计时15钟的小组活动。小组活动结束,老师呈现每组提出一个解决不了的问题,再由全班同学讨论回答。张老师通过组内共学、提出质疑、当堂检测三个环节,真正体现了课堂不能只得到结论,关键让学生学会数学思考,即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在他的课上,学生有了思考、合作的自觉,这种新的社会化的学习方式,也让我们看到了课堂未来的方向。</p> <p class="ql-block"> 尊敬的吴正宪老师,来了。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来形容她在我们数学老师心中高大。</p><p class="ql-block"> 无课件,无华丽的语言,无精彩的导入,但就是在这样的一节简单、朴实的常态课上,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环节都值得细品,而且品起来都那么有味道——深刻、丰富的味道,令人高山仰止。</p><p class="ql-block"> 这节《周长的认识》,基于学生经常会出现周长与面积混淆的情况,吴老师 并不着急让学生在课的开始就体会什么是周长, 而是首先出示一个橙色长方形卡纸,“你们一眼看到什么?”“你知道老师看到什么?”引出了“面”和“周”,“面”和“周”一样吗?为了更好的让学生感受“周”和“面”的区别,吴老师在制作教具时,在长方形周围埋了一条不起眼的细线, 然后,轻轻地,一点一点的把线“剥”下,让学生亲眼目睹了长方形一周“边线”活生生地被“剥”下来的过程。学生见证了“一周”从图形中“剥离”出来,,这样为下面的“把一周拉直”做好了铺垫。</p><p class="ql-block"> 从“周”“面”“长”再到“周长”,抽丝剥茧,一点点揭示课堂的本质。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让孩子们创造性思维大开,课已尽而思未止,当孩子们嘴里念叨着创造的“面大”离开会场时,掌声又一次响起。这是对孩子们的赞许,更是对吴老师的尊重。</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难忘两个镜头,课开始前吴老师带领孩子们深深地一躬。课结束后,吴老师默默的擦了黑板,在即将离开时,又是深深地一躬,这种谦逊,更是一种高尚的品格。敬仰!</span></p> <p class="ql-block"> 不见泰山,不知山之高!不涉沧海,不知海之阔!来这里之后,每位大师的课都给了我全新的体验,都带给了我思想上的碰撞,这种碰撞使我教育的热情更加澎湃,亦使我对今后教育有了新的思考。</p><p class="ql-block"> 继续学习,在路上……</p> <p class="ql-block">编辑:静子</p><p class="ql-block">审核:旭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