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一战定乾坤,百年基业牢。

巴山樵夫

<p class="ql-block"><b>风景名点</b></p><p class="ql-block"><b>泸定桥</b></p><p class="ql-block">泸定桥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始建于清朝康熙44年(1705年)翌年4月竣工。至今已有三百多年了,“泸定桥”三字由康熙亲笔所题。两岸桥头堡都是木结构的古建筑(已重新修建过了)。其桥身有13根铁链锚固在大渡河两岸,桥长101米宽3米。泸定桥一直是川藏交通咽喉要道,1935年5月29日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取得了飞夺泸定桥的重大胜利,泸定桥因此而闻名天下。我们走在这铁索桥上,头脑里出现的就是十八勇士抢渡大渡河的壮举,缅怀英烈的心情油然而起。</p> <p class="ql-block">蒋介石密电令川军刘相,刘文辉誓将红军消灭在大渡河,让朱毛领导的红军作石达开第二,但阴谋被红军18勇士飞夺沪定桥所粉碎,创造了红军以少胜多的辉煌战绩,一仗改写了中国近代史,从此一步步走向强大……</p> <p class="ql-block">沧桑巨变庆百年</p><p class="ql-block">二十八年换人间</p><p class="ql-block">如今跃进新征程</p><p class="ql-block">宏图大业迈雄关</p> <p class="ql-block">参观磨西会议旧址</p><p class="ql-block">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p><p class="ql-block">不忘长征路,牢记红軍魂。</p> <p class="ql-block">磨西镇是汉、彝,藏民族聚居地。那具有清代建筑格调的农舍,由一条自流灌渠所串联的水磨房与灌溉系统组成山地农村的古朴风貌,在磨西镇仍然保留着法国人修建的天主教堂和1935年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率领红军路径的宿营地。</p><p class="ql-block">磨西镇内保留有较完整的老镇古街区,为清末民初民居古建筑群,走在青石板铺就的老路上,仿佛回到了从前。磨西的天主教是一座法国传教士修建的哥特式教堂,它所传出的礼拜祷告钟声已回响了一个世纪。中西文化的交融给古镇增添了另外一番情趣。1935年,两万名红军来到此地。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人曾在磨西镇的天主教堂住,并在此开了长征路上著名的磨西会议,因粮草补给不足决定不去康定,并决定部队过泸定桥。现有毛泽东旧居和天主教堂等文物古迹,保存完好。</p> <p class="ql-block">四川巴中人胡大才,中共六大指定旁听代表,后来不知所踪。胡家大院庭院深深</p> <p class="ql-block">恩阳古镇冷清清,游客不足二十人</p><p class="ql-block">胡家大院庭院深,曾是川陕苏区省</p> <p class="ql-block">磨西古镇晨起观蜀山之王——贡嘎雪峰</p> <p class="ql-block">山东大汉单车驾翻越二郎山(三一八国道)一路骑行到泸定直至拉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