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有幸在乡城遇到了一对新人举行婚礼,藏家婚礼我们还是第一次见,场面之大,热闹非凡。</p> <p class="ql-block">众多的伴郎</p> <p class="ql-block">新郎新娘</p> <p class="ql-block">新娘和她的父母</p> <p class="ql-block">美丽的伴娘</p> <p class="ql-block">参加婚礼的乡亲们</p> <p class="ql-block">康巴第一寺:桑披岭寺 </p> <p class="ql-block">桑披岭寺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乡城县的巴姆山麓,全称是噶丹桑披罗布岭寺,始建于清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噶丹”表示传承格鲁派祖师宗喀巴首建之西藏噶丹寺的名系,“桑披”在藏语中意为“遂心如意、兴旺发达”,“罗布”则是“宝贝、神物”之意。由此可见,桑披岭寺在藏族人的心目中就是一座令人“遂心如意、兴旺发达的宝寺”,是乡城人心中的圣地。桑披岭寺在整个康巴地区以其宏大的规模、精湛的雕刻和绘画艺术、悠久的历史而著称。</p> <p class="ql-block">令人惊异的是,高达50米左右、占地2000多平方米的正殿,在建设过程中竟然没有一张设计图纸,只凭当地能刻能画的佛教信徒自由发挥而建。据传,当年寺庙开建后,当地的“能工巧匠”们不仅自发来到寺庙,不取一分报酬投入修建,甚至还将自家的珊瑚、黄金、绿松石等珍宝都无偿奉献给寺庙。</p> <p class="ql-block">走进桑披岭寺,雕刻、绘画作品随处可见,其精致程度亦使人称奇,就像走进了康巴民间艺术的宝库。桑披岭寺的雕塑艺术主要分为铜雕、泥塑、木刻三大类,它们既融合了印度、尼泊尔和国内各地藏族聚居区的佛教雕塑艺术技法,又体现了乡城本地的特色和风格。寺内的木雕有圆雕、浮雕、镂雕和双层雕,大至数米,小至寸许,其中的蟠龙柱、活佛宝座、东南北三大门都是体现寺庙木雕技艺最高水准的艺术品。此外,在佛塔、梁柱、飞檐、门窗、扶栏等处,都有精雕细镂的各类佛像、鸟兽、花木或吉祥图像,其造型千姿百态、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桑披岭寺的僧人</p> <p class="ql-block">在桑披岭寺,乡城人民生生不息的勤劳与智慧就这样艺术性地展现在天地之间、硕曲河畔。走出桑披岭寺,仿佛从梦境之中醒来一般。是的,置身在这浓缩着博大精深的藏传佛教文化的圣地,岂能不叹为观止、乐不知返?</p> <p class="ql-block">我们来到了当地一位画唐卡绘画的大师家 学习画唐卡绘画</p> <p class="ql-block">大家都在专心致志的绘画</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我们的学习成果</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们在藏家吃的特色美食</p> <p class="ql-block">丰收的季节,我们在藏家果园的品尝美味的水果</p> <p class="ql-block">美丽的藏家小寨</p> <p class="ql-block">藏民家中供奉着佛祖</p> <p class="ql-block">老奶奶展现出幸福的微笑,美丽的乡城让她有着安逸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我们和藏民一起举行篝火晚会</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听冯教授讲述藏服的来由</p> <p class="ql-block">学习跳藏族舞蹈</p> <p class="ql-block">红军长征乡城纪念馆-1936年5月9日,中国工农红军六军团从中甸出发,向定乡(乡城)挺进,同月十四日抵达定乡(乡城)县城。红军到达县城时,乡城桑披寺派人迎接红军,并动员四乡百姓卖给红军大批粮食,柴草,红军给送粮群众专门发给通行证。红六军团在定乡(乡城)休整了七天,军团-住在老桑披岭寺,红军战士由寺院僧人安排分散居住在老百姓家中。红六军团在乡城筹集了大量的粮食和物资,向当地老百姓进行抗日宣传,帮助当地百姓发展农业生产。</p> <p class="ql-block">美丽的乡城给我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回忆,也许我还会踏足这块土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