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教学优课堂 分组研讨促成长——张燕名师工作室第十次研讨活动

汪安洋

<h5>  水本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5月21日,张燕名师工作室的成员们带着教育热情齐聚椒江区前所街道中心小学,共研小语教学,共赴教研之约。</h5><h5> 在这次活动开始之前,工作室导师张燕将工作室成员分成四个小组,小组在组长的引领下自行上课、磨课。经过两个星期的准备和交流,共为我们呈现了五节精彩纷呈的课堂。</h5><h5><br></h5><p class="ql-block"><br></p> <h5>  董群老师的《棉花姑娘》让我们领悟到了低段教学的真谛。董老师细心研读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个性化的加工和创造,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据文本创设情境,把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方式引进课堂,让学生从句子中的关键字词和标点入手,观察插图加上表情和动作,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从而体验人物对话的精妙之处。课堂中引领学生披情入境、说话认字、学文想象,读懂故事,训练言语,培养思维。</h5><p class="ql-block"><br></p> <h5> 在热闹的动物王国里又发生了什么故事呢?林柔佳老师的《咕咚》一课可圈可点,文本的解读非常到位,教学目标精准 ;板块清晰,语文味十足;结合课后题,逐层突破难点,条理清晰。林老师引导学生通过借助拼音、借助插图、猜一猜的方法 ,放手让学生自主识字。并通过比较句子、朗读句子帮孩子们梳理出小动物们三个心理层面的变化,层层推进,最后创设情境,让学生演一演,将整节课推向高潮。这样的设计串联起了整个重难点,独具匠心,引领学生逐层理解文本,接近故事的寓意。</h5><p class="ql-block"><br></p> <h5>  潘丽丹老师的《杨氏之子》课堂结构干净,以生为本,板块清晰。一步步带领孩子们读好有难度的句子,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杨氏子应对的巧妙,感受杨氏子的有礼有节。同时搭建有效的支架,激发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还在课堂的最后拓展延伸,让学生产生阅读《世说新语》的愿望。</h5><p class="ql-block"><br></p> <h5>  杨婷老师带来的《我们奇妙的世界》抓住了本课中最核心、最典型的言语秘密,展开学习活动,凸显了核心教学内容。并在“由扶到放”中,归纳了学法,进行迁移。圈画词语,捕捉奇妙;想象画面,读出奇妙;关注句式,写出奇妙。逐层解析言语之美,玩味“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情写清楚的”的语文要素。语文要素的落实上,瞻前顾后,整体联系,依托课后题、课堂作业本等助学系统,在整体把握文章的结构脉络中加以落实。 </h5><p class="ql-block"><br></p> <h5>  在清新自然的杨老师的课堂之后,王苏芳老师带来了简而有力的《少年中国说》。王老师在课堂上“以学定教,以教导学”向我们展示了一节充满活力和生长力量的语文课。以读为本,层层递进。读出文本之韵,读懂文本之义,读出文本之蕴,让声音在大脑中产生很强的画面感。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创设情境,感受少年中国的勃勃生机和光辉灿烂的前程,不断升华情感。</h5><p class="ql-block"><br></p> <h5>  一节好的课堂值得仔细地探讨。评课的老师们纷纷亮出了自己对课堂的看法,从面到点,准确剖析,妙语连珠。</h5><p class="ql-block"><br></p> <h5>  随后,工作室的每一位成员也先后谈了自己今天的收获和思考,纷纷表示通过今天的学习对精准语文教学有了更深的思考。</h5><p class="ql-block"><br></p> <h5>  在这些精彩纷呈的课堂背后,是工作室的成员们一次又一次地反复打磨、推敲和精心雕琢。凝聚了团队的力量,也见证了成员们的成长。成员们无数次地修改、试教,不知疲倦地攀登着自身在教学领域的新高度。</h5><p class="ql-block"><br></p> <h5>  最后,特级教师张燕对五节课进行了细致点评,肯定了课堂的精彩之处,也提出了一些建议。她提出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具有三个“力”,即“文本解读力”、“教学设计力”和“课堂执行力”,只有同时拥有这三种教学能力,才能真正让课堂焕发新的生命活力。借小满时节张特也对工作室的成员们提出了两点期望:课不要上得太满;专业成长路上不要太急,小满则好。</h5><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教学似登山,不在一朝夕,愿君多磨砺,拾级层层递。名师工作室的一次次研讨活动便是我们成长的阶梯,张特的亲身传授更是让我们走得更快、更稳。带着导师的期待,工作室的成员们将继续摸索前进,砥砺前行!</span></p>

课堂

工作室

教学

文本

老师

成员

学生

张燕

语文

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