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一节“知识立意 能力立意” 的数学课 ”——葛天中学数学组听评课活动纪实

素心如简

<p class="ql-block">  我很感谢高洁老师能给数学组上这么一节课,按年龄资历来讲再安排听高老师的公开课就不合适了,多亏高老师对数学组的大力支持,才又让我们欣赏到这么好的一节数学课:浓浓的数学味道,深深的教育情怀!也感谢他给予我思考的机会!本着相互研讨的目的,下面我对本节课谈谈自己的看法,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到之处敬请各位同事批评指正。</p><p class="ql-block"> 总体评价:这是一节“知识立意能力立意素养立意”的数学课,虽然朴素朴实,但课堂不缺思维的交流,心灵的碰撞。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应该让我们的学生在每一节课堂上,享受到热烈的、沸腾的、多姿多彩的精神生活,让课堂教学成为师生人生中的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本节课无论是课前</p><p class="ql-block">暖场、还是课上探究、拓展延伸环节,高老师都尽可能地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小组合作展示,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老师只是设计者和引导者,让学生在“做中学"、“玩中学"。学生获取知识是主动地、积极地、轻松的、愉快的,课堂充满生命活力。</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首先,课前暖场。高老师鼓学生说一说议一议自己的困惑,接下来要研究的问题希望小组合作解决,每个学生在小组内都有任务分工,强调了自己的重要性。</p><p class="ql-block"> 其次,在"温故知新”“合作学习”、“对比总结′个核心环节,高老师给我们展示了一位老教师深厚的教学功底以及对数学本质的深刻理解。</p><p class="ql-block"> "温故知新”环节的四个铺垫问题的设计,面向全体学生的现有知识能力水平,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使得新课伊始就成功的抓住了全体学生的关注点,初步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巩固旧知的同时为学习新知扫清了知识障碍,更为探索待定系数法埋下了思维伏笔。抽个别同学上台展示”,“站起来讨论更有气”,"“答案、格式、思路等”,高老师的课堂调控可谓是行云流水,轻松自然。老师又问学生:你是怎么解这个方程组的?学生答:这两个方程做减法,我是类比小学的竖式减法这样进行的,怎么样?",这才是教师的作用,在关键处点拨,于笨拙处施法!合作学习”、“对比总结”环节是本节课核心内容的探索和生成环节,不同的的教学设计体现教师不同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底蕴。高老师没有直接讲解例题的解法,而是借助前面的问题1类比探究,自己探索解题方法。高老师是这样做的:</p> <p class="ql-block">高老师引导学生先分析题干中的关键词语,不放过任何一个关键字,如:“过”、“求”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要知道学生有多少的失误是审题不细造成的,教师平时的要求对学生是潜移默化的影响,良好习惯的养成绝不是纸上谈兵的佳作!高老师这样循序渐进的引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引导他们发现、总结,这样用最近发展区原理唤醒学生对知识、技能、方法的记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求知欲。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对比总结、各抒己见,最后自然生成求一次函数表达式的方法-一待定系数法及其一般解题步骤。虽然是原生态,但恰到好处!整个环节学生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再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经历和体验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也经历了一个弗赖登塔尔说的“再创造”过程,这个过程使学生初步感受到待定系数法本质上是方程思想,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数学素养。这样的教材处理,摒弃了以往那种直接教给学生解题方法、总结解题步骤,然后大量练习,让学生依样画葫芦的操练的应试套路,应该说,高老师对教材的处理是融会贯通的,对发展学生的思维是非常有益的,既道出了知识的来龙去脉,又道出了知识背后的“本源性”的东西,让学生不但“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这样日积月累,学生才可能提高数学思维,逐步形成数学思想,无形中浸透数学素养。</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最后,在“牛刀小试”、“拓展延伸”环节,高老师设计了由一个问题演变的三个不同层次的练习题,只强调思维的逐步延展,避免了计算带来的时间冲突,突出了教师能力立意、素养立意的教学理念,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思维更丰富。</p><p class="ql-block"> 总之这节课我用四句话评价:业务精湛、素养深厚、平中见奇、张弛有度。个人建议下次高老师用普通话讲课试试。</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2px;"><i> 图文 : 李兰英</i></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2px;"><i> 编辑 :刘秀贤</i></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2px;"><i> 统筹 :郭 恺 </i></b></p>

学生

老师

立意

知识

环节

素养

思维

教师

数学组

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