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口寻古(一)

零点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旧口,江汉平原上一个古老的集镇,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追溯到2500多年前。随着岁月的流逝,一代又一代口述的历史逐渐被人们遗忘。闲暇之余,笔者试图从浩翰的历史资料中探寻这方土地上的文化脉络。以图文形式记载下来,给生者以谈论之话题,给来者以考献之参考。</span></p> <h1><b style="font-size: 22px;">  一、古籍中的旧口</b></h1>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旧口为钟祥四大古镇之一,有文字记载的历史2500多年。《春秋左传·定公·定公五年》记载: “王之奔随也,将涉于成臼,蓝尹亹涉其帑,不与王舟。”文中“成臼”就是今天的旧口。这段文字记载了发生在旧口的一个历史事件。公元前505年,伍子胥为报杀父之仇,带领吴国军队攻打楚国,楚国国都沦陷,大臣们争相逃命。楚昭王见大势已去,逃命去投奔随国,准备在旧口渡河。楚昭王手下分管马良的地方官蓝尹亹正在将其家眷及武器运到对岸,不让昭王上船。这是目前发现的关于“旧口”最早的记载。</span></p> <h5>《春秋左传·定公·定公五年》有关旧口的记载</h5>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元和十年(公元815年),唐代诗人白居易越权上奏触怒权贵,被贬为江州(今九江)刺史,赴任途中经过旧口,赋有《臼口阻风十日》一诗。这应该是关于旧口最早的诗词。</span></p> <h5>白居易《臼口阻风十日》诗词</h5> <h5>《臼口阻风十日》书法作品</h5> <h1><b style="font-size: 22px;">  二、莲花寺</b></h1>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莲花寺,建于唐代。传说唐太宗李世民率兵南征时,被盖苏文打败于烂泥湖,被薛仁贵救起,在一小庙中歇息。南征胜利后,唐太宗命大将尉迟敬德(尉迟恭)扩建这一庙宇,就是后来的莲花寺。当初莲花寺大殿石柱上有“尉迟恭监修”字样。唐开元年间,曾大行修建,有一高僧从长安驮释迦金图禅林来此镇寺。所以莲花寺又称“金图禅林”。明嘉靖33年(1555年)重建,清代也曾扩建三次,扩建后占地40亩。内有明、清两朝碑记。一千多年,烟火不绝。莲花寺被毁始于1935年洪水(史称乙亥年洪水),1939年日军占领旧口后彻底被毁,成为废虚。1951年,最后一个比丘尼转至荆州菩提寺修行。1958年旧口中学(现旧口高中前身)将废虚清理,辟为学农基地。现液化气站为莲花寺大殿位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2003年,经市政府审核,报荆门市民族宗教事务局登记,在原大殿偏南一点位置建一“旧口莲花寺念佛堂”。主堂5间,建筑面积200多平米。厢房9间,建筑面积350多平米。现有住寺一人,护法居士2人。</span></p> <h5>莲花寺遗址上的恒昌液化气站</h5> <h5>2003新建的旧口莲花寺念佛堂</h5>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谷歌地球中遗址与念佛堂的位置</span></p> <h1><b style="font-size: 22px;">  三、河街</b></h1>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明隆庆年前,臼水从现老街西北入汉水。如同江南水乡,居民临水而住,每家每户都有自己的埠头。来往臼水和汉水的船只可停靠上岸。这就是旧口最早街道——河街(现花园村四组)。当年河街与旧口老街其实是一个整体。臼水从街西边流过,入汉水前拐了一个弯。出口应是经商的最佳位置,由于受汉江洪水的影响,仅有商铺,少有居民,而大部分居民聚集街北头。整个河街南狭长,北头肥大,如同一只在汉江饮水的凤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明隆庆年间(1566-1572),官方组织修筑汉堤。从西向东一条笔直的大堤将河街一分为二,民间将这段堤称为箭杆堤(下图黄线所示)。今天所看到的遥堤还保留有箭杆堤一部分,绝大部分在1935年大堤改道废掉。废掉的大堤成为当地居民建房、筑路取土用地,直到上世纪90年代才复垦为农田。一枝利箭将凤凰头斩断留在堤外,有人说大堤断了老街的风水。其实由于大堤的保护,堤内的凤凰之身日趋强大,生意更加兴隆。汉江筑堤,臼水改道汇入长滩河,经永隆、天门、汉川至新沟重入汉水。堤外没了“河”的依托,街也不复存在。400多年过去了,“河街”这一地名仍有一些老人谈起。将一段历史彻底遗忘,不知要经过多少年。</span></p> <h5>古代旧口河街样式</h5> <h5>谷歌地球上河街位置</h5> 花园村四组东边河街遗址 <h1><b style="font-size: 22px;">  四、遥堤</b></h1>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遥堤是旧口历史上保存最好,并一直有专门机构维护的古老工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遥堤的历史可追溯到明世宗嘉靖皇帝。嘉靖十七年(1538年)嘉靖母亲章圣皇太后病逝于北京,死前留下遗诏要求陪葬兴献帝左右。于是嘉靖帝下诏在天寿山(今十三陵)修建陵寝,拟将葬在承天府(今钟祥)的父亲迁来与母亲合葬。迁陵之事在朝廷内外引起轩然大波,何去何从?嘉靖帝决定回趟承天府,再作决断。这次回承天府史称“嘉靖南巡”,“南巡”一词后被广泛使用。就是这次“南巡”,嘉靖帝作出两项重大决定,一是将父亲的王墓按帝制扩建,二是将母亲的丧梓迁回与父亲合葬,并在承天府龙飞殿举行祭祀大礼。礼成之后遍祭社稷及境内山川自然之神。就是这样一个再寻常不过的祭祀活动,促成了遥堤的诞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史载“</span><b style="font-size: 20px;">水有分泄,无能为灾。迨明世宗龙飞郢邸,崇饰显陵。守陵者以显陵风水为名,建议填塞九口。</b><span style="font-size: 20px;">”初读这段文字,笔者以为“九口”是“臼口”的误写。查旧时堤防志才知晓,修筑汉堤还真堵了“九口”。分别是钟祥铁牛关口、狮子口、臼口,京山张壁口、操家口、黄付口、唐心口,潜江泗港口、官告口。只是嘉靖帝晚年忙于养生,提炼长生不老之药,堵口之事搁置一旁。待他三子隆庆(1566-1572在位)继位时,大臣又提及此事。这位仁慈、忠厚,而且孝顺的皇帝,为完成先皇未了心愿,在位虽只六年,却筑成了长约280里的汉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堤成之后,臼水改道汇入长滩河,经永隆、天门、汉川至新沟重入汉水。民国乙亥年(1935年)特大洪水后,原来余家山头至旧口段老堤实无国力修复。新筑罗汉寺至旧口大堤,由于这段堤与汉水较远,故称为“遥堤”。新筑遥堤将原来受保护的大片沃土分割到了堤外,形成洪泛区,就是今天的大柴湖。1967年随着丹江口移民工程的启动,调动天门县十万民工在遥堤外又新筑一道围堤,就是今天的苏家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风水先生的一句话,成就了一段280里长的大堤。福焉祸焉?在今天看来,应该是一项民生工程。450多年来大堤屡破屡堵,依然屹立,护佑着汉水左岸几千万人的生命财产安全。不知不觉中,世世代代生活在旧口这方土地上的人们,一直与这项仍在发挥巨大作用的古老工程相伴前行。</span></p> <h5>遥堤主管部门——钟祥汉江管理分局</h5> <h5>遥堤风光(2021年)</h5> <h5>遥堤风光(2021年)</h5> <h1><b style="font-size: 22px;">  五、山陕会馆</b></h1>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清乾隆年间,旧口的商业达到了顶峰。为资源共享,互帮互助,各地在此纷纷建立商业会馆。有据可查的有鄂城书院、山陕会馆、浙福会馆、福建会馆、咸宁帮会等十多所会馆。“山陕会馆”是诸多会馆中最为耀眼的一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会馆座西朝东,正门望东,南北各有一扇大门。从正门进去,跨过石桥登上八级台阶,便是一堵宽约10米、高约6米、厚近1米的屏风墙。屏风墙上石刻、石雕工整典雅,雕龙画凤栩栩如生。屏风墙后是三洞圆门。穿过大门豁然开朗,宽敞的庭院青石板铺成地面,周围建筑井然有序。亭子斗拱飞檐,四角高挑。铜铃悬挂,清风徐来,叮当作响。阁楼窗棂上刻有“三国”和“水浒”等故事。整体建筑稳重大气,严谨深沉,典型的晋派建筑风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会馆正门左侧有一座戏楼,每年的元宵、端午、中秋或宗教祭日,各地戏班子都赶来演出。好戏连台,热闹非凡。旧口小镇以会馆为中心构成了繁华的商业区。每天从早到晚,行商坐贾南来北往,顾客挑夫络绎不绝。</span></p> <h5>罗运秀老师(现年83岁,客居新加坡)以会馆为背景的照片</h5>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历史演绎也会给这座会馆烙上深深的印记。19世纪中叶,英国的枪炮轰开了国门,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地国家。各种泊来品充斥市场,原有产、供、销的格局被打乱,再加上社会剧烈动荡,“山陕会馆”的商业作用逐渐消失。民国初年,会馆只有零星商人往来,再后来只剩下“关帝行宫”的几个和尚及照看人员。昔日的贸易商行成了人们游玩和集会的场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35年(民间俗称乙亥年)江汉平原遭受百年不遇特大洪水,上游狮子口溃堤。由于山陕会馆处于汉水箭杆堤与南街交汇夹角处,洪水在此形成回流,会馆虽受损严重,但有幸得以保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39年3月,旧口沦陷,会馆成为日本侵略军的据点和杀害中国人的屠场。1940年3月,日本扶植汪精卫,旧口成为伪县政府。汉奸熊光任鄂西保安部队司令兼旧口县县长。同年冬天,两日本哨兵深夜烧柴取暖,意外引爆军火库,炸塌了戏楼及多间楼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的前夕,驻山陕会馆的伪军团长高华庭受新四军的感召,率部起义。8月的一天夜晚,高华庭率部投奔新四军。但很多辎重、枪炮不便带走。为避免这些物质落入国民党之手,临走时留下一个班将这些物质集中于议事堂、财神殿,将其引爆。顿时,爆炸声震耳欲聋,火光冲天。会馆内的大火烧红了旧口半边天空,到天亮还未熄灭。整个会馆毁于一旦。</span></p> <h5>罗时华、王国银两位老师正在考证会馆屏风墙基座</h5>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46年旧口国民中心小学从福音堂迁至会馆,1948年更名为旧口小学。七十多年来,学校不断发展,已成为当地颇有名气的旧口二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解放前夕老会馆只留下一道屏风墙、一座亭子及一些杂乱建筑。屏风墙“大跃进”那年被毁,亭子无人修缮,自然损毁于上世纪70年代初。在旧口屹立200多年一座古色古香的建筑从此在人们的视线中彻底消失。</span></p> <h5>会馆遗址上的旧口二中</h5> <p class="ql-block">(未完待续)</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期待您的美评,感动您的分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