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井邱张氏始祖的脚印(释疑问答)

乡草堂

<p class="ql-block">  据族谱记载,井邱张氏始祖,兄弟三人,自江南海州十八村迁来,历经山东蒲台县(现在的滨州市)窑洼村,辗转昌乐土埠,最终始祖驻足于莒州、井邱。</p><p class="ql-block">问:兄弟三人分别叫什么名字?在什么地方居住?</p><p class="ql-block">答:始祖兄弟三人,长支,讳.得全。次支:讳.得海。三支始祖:讳.德邻。 三人一起,按照朝廷知州迁徙安排,从海州十八村出发赶路,大致目标是莒州以及附近地域。又不舍得早早分开,所以一同前往,寻找适合于生活,农耕,土地肥沃的地方。长支留在蒲台窑洼。次支驻足昌乐土埠,三支也就是始祖迁入莒州、井邱。</p><p class="ql-block">问:江南海州十八村,在什么位置?</p><p class="ql-block">答:历史演变至今,江苏省,连云港市,十八村明朝为江南淮安府海州,现在为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花果山丶云台等乡镇。 当时十八村是一个区域,由十八个村组成,其中代表性的村庄是当路村。</p><p class="ql-block">问:为什么从海州十八村迁来?</p><p class="ql-block">答:据查,明朝历史资料,十八村相当于山西洪洞县,是移民的一个报到集合点。 明朝初,移民人口从稠密移到人稀处,还有,沿海地带避免倭寇入侵抢掠,再有明朝搞海禁,十八村周围在海(海湾)东,相对战乱少,人口稠密。 有史记载,山东连年战乱,土地荒芜。人烟稀少。为发展人口平衡,避免沿海地带遭到外来倭寇入侵袭击,朝廷将海州十八村作为一个迁徙人口重点区域。迁往内地,允许能耕者土地占为己有,开荒自由,减免税赋,提高了迁徙人口的积极性。大量人口向西迁徙。</p><p class="ql-block">问:为什么兄弟三人不在一个村庄居住,而是两地相隔?</p><p class="ql-block">答:据历史资料记载,明朝人口迁徙制定了条例,四口之家留一,六口之家留二,八口之家留三,同姓兄弟家人,不准迁住同一个村庄,必须相隔百里之外。因迁入地大都是县乡镇驻地,很容易被发现,遵纪守法是第一位。所以,就造成了兄弟三人不在一个村庄居住的原因。</p><p class="ql-block">问:为什么同族同姓家族不准迁安一个村庄?</p><p class="ql-block">答:同族兄弟如果同时居住一个村庄,对开拓土地来说不利,占据的面积就会减少。朝廷的条例就是为了尽可能的多开发荒芜土地,每人的占地面积越多越好。减少宗族势力增加,便于地方管理。将荒无人烟的地方,全部恢复生产。解决了粮食自足问题,就能安居乐业。这是朝廷治国安民计划制定的条例。</p><p class="ql-block">问:长支在蒲台驻足,为什么次支,与三支始祖又折返向南迁徙?</p><p class="ql-block">答,根据知州府安排,当时迁徙目标是莒州区域,如果继续北上,有黄河阻挡,那时没有桥梁,也超出了迁徙地域范围。所以折返向南,在莒州范围内寻找落脚地。</p><p class="ql-block">问:那后来二世祖兄弟四人,为什么也不能在一起,分散到陌生的地方去居住?</p><p class="ql-block">答:明朝人口迁徙是一个长期性的政策,也许几十年甚至上百年都很难利用起那些荒芜的土地,所以,分散居住的长期性,一直沿用,存在。始祖以大明律法为初心,繁衍后代为使命。就让后代远离家乡到外地繁衍生息。家中只能留有长支一个儿子,继承家业。也遵守了朝廷的律法。</p><p class="ql-block">问:那为什么二世祖三支讳.恕去了沂州府而不是迁入莒州?</p><p class="ql-block">答:莒州,沂州相邻,那时也没有地图路线去走。沂州在战乱期间,是战争重要战场,土地更加荒芜,到那里更容易圈地,当时朝廷对迁徙区域也不是十分严格,只要把荒地利用起来,恢复生产这是目的。这也是二世祖三支发展特别快的一个因素。相传当时可跑马圈地,立石为界,也可犁地到哪里就圈到哪里。</p><p class="ql-block">问:二世三支恕祖迁往沂州府什么地方?居住的村庄是哪里?</p><p class="ql-block">答:据井邱族谱记载,迁往沂州府常旺庄。根据历史考证,沂州府有常旺街,是千年古镇,没有常旺庄一说。所谓的常旺庄是在常旺街周边散居的集聚地。</p><p class="ql-block">二世祖去了沂州后,在常旺街近处圈地,在自己占据的地方搭建房屋,便于生产,此地不在常旺街,只能宣称常旺庄,若干年后,子孙繁衍盛兴,将定居的地方宣称张家庄。</p><p class="ql-block">这就是为什么井邱族谱记载的是常旺庄,而不是常旺街的缘故。</p><p class="ql-block">常旺庄(即现在的临沂市河东区,张家庄)</p> <p class="ql-block">问:井邱长支后裔,是什么原因留下了南五股,北三支一说?</p><p class="ql-block">答:长支讳.清,生有二子,二子又生八孙,八孙又有了二十重孙。如果重孙尚未结婚,人口也达到了四十多人口,如果重孙有一半人员结婚,就达到了五十以上人口之家,可想而知,这是一个五世同堂之家。但是家庭管理也带来了难度。如是,先祖决定分家,八个孙子。按长子五个孙一家,次子三个孙为一家,在村十字街口,决定:五个孙为五股,家产,房产,耕地等,划分十字街以南搭理。三支承接十字街以北所有产业。</p><p class="ql-block"> 此决定没有文书,没有中人,是先祖在街中心现场决定的,从此以后,家人们口口相传,一代又一代的流传了下来,到了人口昌盛时期,人们都习惯性的说着南五股,北三支的家族归属问题。第一次分家,是以四世祖为团体,财产分十字街以南、北为界。后来五股三支又各自分家。各支建立族谱,汇总到总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对于六百多年家族历史,在编撰中会存在很多不足,希望族人提出宝贵意见,和提供更多资料,以便更全面的记述井邱张氏家族历史。让后代去了解家族文化。</p><p class="ql-block">以上资料由十八世孙、丛禄 </p><p class="ql-block"> 十九世孙、洪盛</p><p class="ql-block"> 二十世孙、顺民</p><p class="ql-block"> 二十一世孙、同一 立志 提供</p><p class="ql-block"> 编撰 十九世孙、臣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