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了,中国人还在写天上的神话。

海洋之心

<h3>5月15日,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所携带的祝融号火星车及其着陆组合体成功降落于火星。</h3></br><h3>虽然这是我们第一次登陆到火星上,但是“想上天”的愿望可不是第一次了。</h3></br><h3>从载人航天飞船“神州”开始,“嫦娥”、“玉兔”等,到“祝融”,许多带有强烈中华民族印记的名字出现在了天空之上。</h3></br><h3>尽管我们只是地球这颗星球上渺小的一粒,我们依旧在用我们中国人独有的浪漫,在向往的天空中,续写着属于华夏的故事。</h3></br><h3> <h3><strong>01</strong></h3></br><h3><strong>仰望星空,曲线“救梦”</strong></h3></br><h3>其实千百年来,我们对于天空的向往从来都没有改变过。长生不老,羽化成仙,我们想要成为住在天上的人。</h3></br><h3>但是“上青天”这件事儿实在是太难了,那时候的人们还只能是仰望星空。</h3></br><h3>3000多年前西周时期的“航天事业”在华夏的土地上可以说是完全不发达,但在观星方面却有着相当高的水平。</h3></br><h3>西周开国元勋周公旦,日复一日的侧影,定制出了我们现在熟悉的“二十四节气”。</h3></br><h3>人们通过观察夜晚天空中星星的位置运动,推算凶吉。</h3></br><h3>有主“帝王之相”的紫微星,也有主变乱、灾荒、战争等不详的“荧惑”之星。</h3></br><h3>那时候,飞翔是只有神仙能做到的事情,人们只能站在地上仰望星空,企图通过观测星象来窥探天上的秘密。</h3></br><h3>用看曲线“救”飞上天的梦。</h3></br><h3> <h3><strong>02</strong></h3></br><h3><strong>初代“火箭”,一飞冲天</strong></h3></br><br></br><h3>除了观测星象,其实古代的人们也尝试过其他方式来帮助自己达到“上天”的目的。</h3></br><h3>明朝的士大夫万户就是咱们中国航天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里程碑。</h3></br><h3>当时的万户已经意识到了火箭的强大推动力可以帮助人们达成“上天”的愿望。于是就在椅子上绑上了47个火箭,自己在坐在椅子上,就可以飞天了,至于如何降落,万户选择了手持大风筝来帮助自己。</h3></br><h3>万户的这个具有创意的想法已经具备了现在航天的雏形,只是时代所限,火箭意外爆炸,万户的飞天梦只能遗憾收场。</h3></br><h3>但是这颗飞天的种子,却在悄悄发芽。</h3></br><h3> <h3><strong>03</strong></h3></br><h3><strong>太阳初升,东方正红</strong></h3></br><h3>1970年4月24日,中国首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和发射卫星的国家。</h3></br><h3>“东方红,太阳升……“,从太空传回来的《东方红》成为我国的航天史上,最动听、最动人的旋律。</h3></br><h3> <h3><strong>04</strong></h3></br><h3><strong>续写神话,航天浪漫</strong></h3></br><h3>1994年,神舟在众多名字中被大家pick,成为了“中国第一船”的名字。</h3></br><h3>随着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的成功飞天,咱们中国人几千年的飞天梦想终于实现!</h3></br><h3>从那之后,我们似乎找到了古代神话的归宿,让那些我们熟悉的名字,从神话中走到天空上。</h3></br><h3> <h3>我们送“嫦娥”奔月,让“玉兔”落在月球的“广寒宫”上;(嫦娥探月工程与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h3></br><h3>将中国载人空间站命名为“天宫”,成为真正“住在天上的人”;(天宫:中国载人空间站)</h3></br><h3>我们用“鹊桥”建立地月通信;(鹊桥:为嫦娥四号探测器提供地月通信的中继星)</h3></br><h3>天河漫漫,我们用“北斗”指路;(北斗:我国自主建造的卫星导航系统)</h3></br><h3>茫茫宇宙,“悟空”用火眼金睛带我们找寻暗物质的踪影;(悟空: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h3></br><h3>这一次,我们用“天问”继承古人对自然和宇宙空间的探索,让“祝融”成为我们踏上火星的第一步。</h3></br><h3>这些从神话中,从古籍中脱颖而出的名字,让航天变得生动可爱,带着岁月的浪漫和手可摘星辰的豪情,将我们的想象送上太空,在天空中续写着古老的神话。</h3></br><h3> <h3><strong>05</strong></h3></br><h3><strong>用爱陪伴 守护想象</strong></h3></br><h3>两千多年前,屈原仰望星空,以瑰丽奇绝的想象力向天地发问。</h3></br><h3>两千多年后,在科技的进步之下,关于真实的宇宙,小到原子间的穿梭,大到数万光年外的星际之旅,都在我们的眼前铺展开来。</h3></br><h3>当科技哺喂的知识唾手可得,作为普通人的我们,尚存多少对宇宙的想象?当我们看向银河而不再感到好奇,是否还有人能讲得出鹊桥相会的故事?</h3></br><h3>人类的历史,对于宇宙来说只是短短一瞬,每个个体在宇宙中,比一粒尘埃还渺小。</h3></br><h3>我们对于宇宙的认识,只是它全貌的冰山一角,但天文望远镜所观测不到的,飞行器无法降落到的,我们都可以用想象力来到达。</h3></br><h3>智慧如牛顿也说过一句很浪漫的话:</h3></br>“我好像是一个在海边玩耍的孩子,不时为拾到比通常更光滑的石子、或更美丽的贝壳而欢欣鼓舞,而展现在我面前的是完全未探明的真理之海。“<h3>不管对于科学家还是普通人,对宇宙的想象,不仅是为了了解未知,更是认识自己,探索生命意义的需要。</h3></br><h3>无论何时,想象力永远值得赞美和守护。</h3></br><h3> <p class="ql-block">还记得你回答老师的第一个问题吗:长大以后你想做什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老师、宇航员、画家、作家、音乐家……当你说出一个词的时候,不只是一个称谓,更是对未来天马行空的畅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胡思乱想“似乎是每个孩子的天赋技能,而长大的真相似乎就是:你对现实的认知多一点,对未知的想象就会少一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不得不承认,长大就是一个想象力一点一点消减的过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我们的下一代身上,这个过程似乎在提前上演。家长们一边吐槽压力巨大,一边不甘落后地投入到“鸡娃“的行列,所有时间都被各种补习占满的孩子们,还有时间和空间留给他们的想象力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必须要说,想象力对孩子来说无比重要,是童年的底色,是快乐的记忆,更是未来人生无数种可能的原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失去了想象力,或许就错失了一片未来的风景。</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