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正是人间插秧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皖南,远山云黛,阴雨连绵。</p><p class="ql-block"> 这个时节正是老家插秧的时候。</p><p class="ql-block"> 过了春节,不急,你可以尽情的游玩、看戏。因为我们乡下人说“正月过年,二月耍起,三月看戏,四月插田”。</p><p class="ql-block"> 真的到了四月,你也莫急,因为还有农谚说“二月清明莫上前,三月清明莫退后”意思是告诉农人浸泡稻种的时间。</p><p class="ql-block"> 过了年,走了亲戚也看了戏,一切都是好好的。在一个杨柳微吐的早晨,老人们慢悠悠的放下吊在屋梁上的稻种。再倒在早已经打好春水的大缸里。你别看屋前河沟里面溪水欢唱,却并不适合直接浸泡稻种。</p><p class="ql-block"> 泡过稻种的大约几天就可以下种了,把发芽的稻种撒在平如明镜的秧mon子上。这时候可以放上新鲜的河水了。让河水刚刚齐秧mon子就好。</p><p class="ql-block"> 就这样再在鱼鸭的欢唱和女人们捣衣的石板声中喜滋滋的等待二十二天,就可以“开秧门”了。</p><p class="ql-block"> 这个“开秧门”可是件大事,不能随随便便的,更不能不开就那么草草的去插了。老人说那样谷神是不知道的。</p><p class="ql-block"> “开秧门”的头几天,父亲少不了“上街下镇”,母亲少不了把藏在屋梁上另外一头的干菜和土豆拿出来。那藏土豆的袋子里面竟还有一块腊肉!黒黑的黄黄的,但是那油腻腻的光彩仍然让我们“垂涎欲滴”!</p><p class="ql-block"> “开秧门”的前一天,祖父特意再次交待明天不要胡说八道。等“开秧门”的当天,我和父亲就跟在祖父的后面,看着祖父认真的祭拜着……</p><p class="ql-block"> 到了田头,少不了会放鞭炮,那炮仗是一根一根的,需要用大拇指和食指捏着去放,这个拿捏的劲道就是靠你用心了。要是握紧了,会很危险反之就是掉下来同样是危险。并且父亲喜欢数着那炮仗的声音,看着那炮仗飞起来的高度。飞得高而且声音响亮的就预示着今年是丰收年。等到田埂上到处是“火炮红”的时候,我的脑子里在想“开秧门”了,就是插秧了,不需要很担心没有吃的了。还想着另外一个,就是我们也有理由去吃那吊藏在屋梁上的东西了。</p><p class="ql-block"> 下秧田了,还是祖父拔第一棵秧苗,祖父拔第一棵秧苗拔起来拿在手里,盯着看一会,然后再去大把大把的去拔了。我和父亲和来帮忙的亲戚也可以跟着拔了。父亲告诉我拔的最好栽插的秧苗的根整齐并且是蓬松的。要是遇上“大蒜头”样的秧苗在栽秧的时候便会踢皮球一样在田里甩来甩去。</p><p class="ql-block"> 我没有祖父和父亲会拔,更没有来帮忙的亲戚会拔,我拔的秧把都是“大蒜头”……</p><p class="ql-block"> 秧起的差不多了,我们回家吃早饭。这个早餐有平时看不见的油条,糍粑或者油炸锅巴,祖父和父亲都用带着秧泥的手拿起一块油炸锅巴就吃起来……</p><p class="ql-block"> 栽秧肯定是一整天,这中间有你追我赶,还有“坐轿子”(就是左右的人都比你插的快)。其实来帮忙的亲戚有一个插秧高手,她支好的架子特别省力也好看。你看她左手拿着秧把,将数根秧苗作为一棵,拇指和中指配合通过适当的角度力度递给自己的右手,右手接过快速的插入水田之中。她栽过的秧棵整齐,祖父说会“活棵快”。</p><p class="ql-block"> 我家的那个秧趟子特别长,我每一趟都是多么的想快点到头啊。</p><p class="ql-block"> 一天下来,腰酸背痛,我再也不信大人们说“小孩无腰”了,但是等在烟雨的傍晚吃上母亲做的“秧门餐”,屋里的空气无比的轻松和充满着希望,我也是充满成就感和有着莫名的快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