藻井惊艳(一)

<p class="ql-block">以前我以为先农坛就是一个体育场,看了文革中的某些电视剧,又以为是”小混蛋”等人碴架的荒凉废弃之地。实际历史上先农坛是旧时皇帝祭祀的九坛八庙之一,是专门祭拜最先教民耕种的农神,或称神农的。最近看了网上先农坛存有隆福寺精美藻井的图片,才知道这里现在早己辟为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作为一个北京人快七十岁了,不清楚北京九坛之一当年是干什么的,现状又如何,真是不该,今天赶紧来看看。</p><p class="ql-block">这里原来曾被学校工厂占用,经过腾退,现在还有北京育才学校的校园。</p> <p class="ql-block">北京先农坛几乎与故宫是同时代建造,是古代中国专门祭祀农业之神的最高级别祭坛。中国是一个农业国,它的地位可想而知。</p><p class="ql-block">先农坛位于永定门内大街路西,与天坛隔路相望,是明清两代帝王祀神农、观谡田和观耕的地方。</p><p class="ql-block">先农坛内的建筑是明清两代逐渐完善起来的,最初的建筑叫山川坛,与此同时还建有太岁坛、风云雷雨、五岳、四海等13座祭坛。清朝扩建重修,但随着历史的变迁逐渐衰败。目前内坛还保留,外坛早已建成了体育场馆。1988年政府投资对先农坛进行了全面修缮,现在这里作为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沿用。</p><p class="ql-block">来这里参观需要网上预约。门票15元。凭老年证是可以免票的,但网上预约的手续不能少。每周三有200人免费参观的名额。持工会卡的人也可以免费参观,刷卡参观的观众可以免费领一本《走进博物馆》,有了它,你就可以按图索骥去参观北京市的博物馆。可惜的是今天没人给我书,难道全年发放3000本的额度用完了?</p> <p class="ql-block">先农坛共有建筑群五组:庆成宫、太岁殿(含拜殿及其前面的焚帛炉)神厨(包括宰牲亭)、神仓、俱服殿。</p><p class="ql-block">还有坛台4座:观耕台,先农坛,天神坛、地祗坛。观耕台前有一亩三分耕地,是皇帝行祭田礼时亲耕之地。皇帝一年就做那么一会儿农夫,也算是给百姓做个榜样吧。皇帝扶犁耕完,就会在观耕台上看着大臣们躬耕。我们常说的一亩三分地儿就是这么来的。</p><p class="ql-block">据说雍正帝在位十三年,曾亲耕和亲祭十二次,算得上最勤勉的皇帝。</p><p class="ql-block">建筑都是分散在园子的各处,并不是沿一条中轴线规矩的设置。</p> <p class="ql-block">拜殿</p> <p class="ql-block">拜殿前砖仿木结构焚帛炉。</p> <p class="ql-block">神祗坛和地祗坛都在先农坛的外坛,现在都已不复存在。</p> <p class="ql-block">俱服殿,是明清两代帝王祭先农时更衣并行籍耕之典的场所。</p> <p class="ql-block">民间曾有这样的说法:二月二龙抬头,万岁爷施耕牛,正宫娘娘来送饭,保佑黎民天下收!</p><p class="ql-block">每年新年伊始,都要举行皇帝亲耕皇后亲桑的仪式。</p><p class="ql-block">亲耕仪式隆重,皇帝先去先农坛祭拜先农,再更换龙袍准备亲耕。据说皇帝在一亩三分地里是来回耕三回,大臣们要耕五回。</p><p class="ql-block">观耕台,石阶的莲花图案和须弥座的黄绿琉璃砖都十分好看。据说观耕台中间还保留有十几块当年的砖。</p> <p class="ql-block">越过拜殿,看向太岁殿。</p> <p class="ql-block">先农坛的所有主殿偏殿都不铺设天花板,所以你可以很清楚的看见大殿的房屋结构和彩绘。</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里有两座精美的藻井,这个原隆福寺毗卢殿的盘龙藻井,最大的特色中间的芯是由珍贵的整块金丝楠木精雕的盘龙。周边斗拱及龙凤祥云纹相衬,非常气派。是拜殿的镇殿之宝。</p> <p class="ql-block">这个建筑构件叫牛腿。实用与美观并存。</p> <p class="ql-block">精美的花窗,梅兰竹菊。</p> <p class="ql-block">剔透的花门。</p> <p class="ql-block">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的拜殿里展出的是《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历程》,太岁殿里展出的是《古建营造技艺》,《太岁神坛》,《匠人营国》</p> <p class="ql-block">每天上午十点和下午两点都会有志愿者给观众讲中国建筑发展史,一般是一个小时到一个半小时,如果能碰上高水平的志愿者,那你有福了,据说有的志愿者讲三个小时还意犹未尽,旁征博引,典故、诗歌、绘画、趣闻信手拈来,真是融会贯通,滔滔不绝。志愿者中有小学生、全职妈妈……大概全凭兴趣吧,至于参观者碰到哪个只能撞大运。我们的这个志愿者虽然也很认真,但是有点磕磕巴巴,明显觉得在背词儿,不过倒不妨碍我们把中国建筑简史听个明白。</p><p class="ql-block">北方古代民居是这样的,透着净是大黄土啊。</p> <p class="ql-block">古代南方的民居,茅草居多。</p> <p class="ql-block">中国古代很多文字都是各种建筑的象形。</p> <p class="ql-block">古代园林置景的一池三山。体现了古人的理想化追求。</p> <p class="ql-block">空心砖美丽的花纹。</p> <p class="ql-block">仿制的应县木塔。</p> <p class="ql-block">镇馆之宝,北京隆福寺正觉殿藻井顶部。</p><p class="ql-block">明代的隆福寺藻井是国家一级文物,分为上下6层,每层圆形主框架上均细雕云纹图案。最下面两层悬吊于佛像所占用的那间天花板之下,而在一、二、三、五层上,布置有琼楼玉宇的天上宫阙,天宫下为彩绘的二十八星宿神像,宫阙里有仙人天女,都是精雕细琢而成。</p><p class="ql-block">藻井的最上方是一幅星象图,绘有星宿1472颗。据传此图是参照唐代一幅星象图绘制,跟现在的天象基本吻合。向上望去,蔚蓝深邃的星象图,美轮美奂。那是属于古人的浪漫。</p><p class="ql-block">据说这个镇馆之宝来的很不容易,在76年地震的时候,隆福寺整个寺庙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当时很多文物工作者认为这个藻井的价值很高,必须把它保护下来,于是就把它拆除放在北京的黄寺,如何辗转来到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当然这里面还有很多故事。</p> <p class="ql-block">实际上现在这个藻井比起当初在隆福寺正觉殿里面,离我们的视线要近的多,如果还是在正觉寺佛祖宝座的上方,那我等凡人是根本看不见的。现在地板上藻井的正下方安有射灯可以直接对着上面打光,比原来人家说要自带手电看要强很多。但实在说也并不能看得很清楚,有人笑说可以治疗颈椎病,倒似乎是真的。</p> <p class="ql-block">房屋间架</p> <p class="ql-block">榫卯</p> <p class="ql-block">巧妙的结构。</p> <p class="ql-block">智化寺藻井。</p> <p class="ql-block">宫殿脊上的仙人走兽,既是祥兆,又能根据设置的个数说明等级,同时还能压住脊瓦的固定孔。</p> <p class="ql-block">三色琉璃瓦。各自用在不同的地方。皇家宫殿陵庙当然用正统黄色,大臣等官员次之绿色,其实还有青色用于祭祀建筑如天坛等,黑色用于藏书楼以及帝王园林里的亭台楼榭等。</p><p class="ql-block">每片琉璃瓦上都有用来固定的孔。</p> <p class="ql-block">旧时用的金砖,虽然并没有金,但是用手指敲起来当当作响。</p> <p class="ql-block">彩绘图案精美绝伦</p> <p class="ql-block">柱子的层层工艺</p> <p class="ql-block">雕花门。</p> <p class="ql-block">一个多小时讲解员给我们讲了很多。大量丰富多彩的图表照片、栩栩如生的实物、细致精美的模型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从原始状态发展到明清时代城墙高筑,布局严整的宫廷建筑所走过的漫长旅程,汉之古拙、唐之雄大、宋之绮丽、元之自由、明清之规范,各时期的建筑风格尽收眼底,除此之外还可以看到中国各地区建筑的特色,北国之雄浑,江南之典雅、蜀中质朴真让人不能不感叹我国古代建筑成就灿烂。当然创造这一切的能工巧匠更让我佩服。</p> <p class="ql-block">隆福寺的藻井怎么拍都拍不够。实在太精美了。</p> <p class="ql-block">斗拱</p> <p class="ql-block">这个简朴的平台就是真正的先农坛。农耕本就是最贴近生活的简朴</p> <p class="ql-block">神厨里边的水井。神厨院落展览的是先农坛历史文化展。</p> <p class="ql-block">祭山有山纹,祭水有水纹。祭天下祭京畿,面面俱到。</p> <p class="ql-block">先农坛是非常值得游览的历史遗迹。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是非常值得参观的一个展馆,特别是对我这种对中国建筑发展史知之甚少的小白更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博大精深的课堂。我还会再来,而且非常想找一本中国建筑史读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