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有时候去一个地方就在一念之间,比如这次5月15日的皖南川藏线之行。</p><p class="ql-block">听着名字,就很有吸引力,毕竟真正的川藏线因为时间原因,没有去过,心向往之。幸好小川藏线,浙中川藏线,浙西川藏线之类的平时都有关注,没有做攻略,临时商量从哪儿走就匆匆出发了。</p> <p class="ql-block">决定过浦江,从桐庐方向走。为了那段茜溪绿道边上的最美公路 ,为了可以沿着富春江,也<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为了可以路过芦茨村,</span>随着心走,想去哪就去哪,有什么看什么。</p> <p class="ql-block">皖南川藏线又称“江南天路,皖南318”,是一条宁国与泾县的跨界公路。东起宁国市的青龙乡,西至泾县的蔡村镇,全长120公里。</p> <p class="ql-block">从东入口进山,按百度里的路线分段导航:青龙乡、储家滩、方塘乡、板桥村,这是皖南川藏线宁国段的沿线村庄。</p> <p class="ql-block">放眼望去的落羽杉湿地公园,只有绿色,秋天景色应该会很不错。车辆不是很多,偶尔有摩托车队驶过。</p> <p class="ql-block">植被茂密,路况平整,没有想象中险峻,穿梭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倒是有种行驶在金华南山公路上的错觉,所不同的是这里网络信号非常好,并且沿线有村落的地方就一定会有民宿饭店。</p> <p class="ql-block">到达板桥村,标志着走完了皖南川藏线的宁国段。结束了第一天的行程,没有特别喜欢的景色,照片拍得极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昨晚的大雨为道路增色了不少,路边的小瀑布随处可见,<span style="font-size: 18px;">树木更绿,空气更清新,鸟声更欢快了。路中间三条</span>彩色线是宁国段和泾县段最直观的区别。</p> <p class="ql-block">刚看到路边有警示牌提醒:群猴出没,正想着这样的山路上怎么会有猴子呢,不远处就看到6、7只猴子蹲在路边,迅速关窗缓慢通过,也算是一个意外的小惊喜。</p> <p class="ql-block">桃岭盘山公路酷似川藏线的“七十二拐”,所以被称为“皖南川藏线”,高德地图导航也用此名称。</p> <p class="ql-block">桃岭公路始建于上世纪70年代。一双手、一双肩,在时任泾县县委书记王乐平的带领下,凭着愚公移山的精神,桃岭人修建了这条“天路”,结束了祖祖辈辈与世隔绝的状态。</p> <p class="ql-block">一路下坡到苏红村,没有继续沿皖南川藏线走下去,拐弯往南入口出去。一方面想去下胡适故里,另一方面已经走过精华路段,剩余路段可以在下次皖南行时路过再去。</p> <p class="ql-block">看到路边的景区导向牌:潦草基地。印象中看过纪录片介绍安徽的文房四宝,有说到过潦草的晒场,立马百度导航 。在郑村村民的指点下找到潦草基地。</p> <p class="ql-block">在村外,远远地就可以看到潦草的大晒场。整个小山坡砌着光滑的鹅卵石,鹅卵石上晒的就是潦草。经过日晒雨淋风吹,燎草内的色素被冲刷掉,逐渐变白。黄白不一,应该就是暴晒时间长短不一吧。</p> <p class="ql-block">在晒场里转了一圈,这里只是晒场,晒场边上的小房子应该就是加工原料的工场。</p> <p class="ql-block">每次出游,都会在骑行群里分享一些照片,这次也不例外。大雁发上来一个有关旌德兴隆梯田的链接,他的老家就在旌德。于是导航去兴隆三山村。</p> <p class="ql-block">每年4月中旬就开始犁地蓄水,时隔一个月,大部分水田已插上秧苗,稀稀落落的秧苗,看去刚刚插上去不久。</p> <p class="ql-block">这些梯田就在村周围,与其他地方梯田不同的是,这些梯田绵延在丘陵之间,村落梯田融为一体,大小不一,错落有致。与高山梯田相比,这里的梯田平坦,坡度不大,视线更为开阔,显得规模更为壮观。登上了其中的两个观景台便返回,回来仔细看了链接,发现错过了一个摄影大咖必去的东山村观景台,也好,还有下次再去的理由。</p> <p class="ql-block">从三山村出来已快中午12点,便直奔胡适故里—绩溪上庄古镇。这是大风心心念念的地方,是一定要去的,尽管回程还有300多公里。</p> <p class="ql-block">离开上庄村下起了小雨,结束了愉快的皖南之行,商量后决定从新安江山水画廊回,又是我喜欢的线路,又可以坐在车里一路看风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