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五月,花开的季节,感恩的季节,劳动的季节。五月,繁花似锦,绿荫如海,生机盎然。</p><p class="ql-block"> 在这热情洋溢的气氛中,瞻榆镇明德小学校开展了五月的诵读识字.自主读写学习活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五月份,我们学习了田本娜教授的《小语教学论稿》这本书,在这次的学习中,每一位工作在教育第一线的老师们都认真阅读,用心记录。一字一句、一笔一画的写下了在这本书中所获得的感悟体会。</p> <p class="ql-block"> 落在纸张上的不只是字句,而是数十位老师感同身受的体会,这提醒了我们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努力提升自己,做新时代的教师。</p> <p class="ql-block"> 5月13日,瞻榆镇明德小学校举行“走进课标 走进教材 走进学生”教研活动。</p><p class="ql-block"> 教研活动上董洁老师运用集中识字法、游戏激趣法带领二年三班的学生探索汉字的奥秘,在董老师声情并茂的授课中,《“贝”的故事》这一课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p> <p class="ql-block"> 《贝的故事》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识字单元的第三课。本单元以“传统文化”为主题,以浅显的韵文、故事为语境,融识字教学与传统文化的感受于一体,本课借助“贝”字,突显的是汉字文化。</p><p class="ql-block">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且本课为识字课,结合本次教研“诵读识字,自主读写”的主题,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教学设计如下:</p><p class="ql-block">猜图导入,揭示课题。</p><p class="ql-block">同学们,中国汉字非常奇妙,老师带来了几个奇妙的汉字,我们首先来玩“猜一猜”的游戏,看谁最先说出它们的名字。</p><p class="ql-block">1.看图猜字。说一说,你是怎么猜出这些字的呢?</p><p class="ql-block">2.了解“甲骨文”。</p><p class="ql-block">一、揭示课题:</p><p class="ql-block">1.出示“贝”字的甲骨文,学生猜后揭题,板题。</p><p class="ql-block">2.学写“贝”字,组词、说话、书写。</p><p class="ql-block">二、新课:</p><p class="ql-block">1.教师范读课文。</p><p class="ql-block">2.出示自读提示,学生自由读文,完成任务。</p><p class="ql-block">3.检查初读情况,汇报交流。</p><p class="ql-block">(1)出示词语表,学生认读。指名读、领读。</p><p class="ql-block">(2)指名读文,做到正确通顺。其他同学挑错。</p><p class="ql-block">4.学习“贝”字的起源,了解贝字的演变过程。了解什么是象形字。</p><p class="ql-block">5.再以猜字的形式,出示“甲”“骨”的演变过程及字义。</p><p class="ql-block">6.同桌合作读文,讨论:古时候人们喜欢把贝壳当作什么?为什么?画出相关句子。</p><p class="ql-block">7.出示“古时候......喜欢把它们当作饰品戴在身上。”这句话及用贝壳做的饰品图片,引出“品”字。</p><p class="ql-block">8.出示“品”字的演变过程,了解其本义。了解什么是会意字。</p><p class="ql-block">9.拓展一系列的会意字:晶、森、磊等。</p><p class="ql-block">10.出示贝壳钱币的图片和句子,引出“财”字,了解什么是形声字。学习“财”字:书写、组词、说话。</p><p class="ql-block">11.出示一系列贝字旁的字,理解字义,发现贝字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p><p class="ql-block">12.学生谈这堂课的收获。</p> <p class="ql-block"> 课后,就本次示范课,进修学校的教研员们亲切地对本次课做了指导,针对其教学语言、教学时间、教学过程等进行了详细的指正,在座的老师们受益良多。</p> <p class="ql-block">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教学活动苦乐相伴,但这并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未来的每一次活动,我们都会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时时刻刻严格要求自己,生命不息,学习不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