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思维导图是一种图形思维工具,它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使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它能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有效表达发散性思维。思维导图能进一步结合小学生思维规律、学科规律,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我校以“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为主题,进行深度教研。我们希望通过本次教研活动,使教师了解并学会运用思维导图,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提高教学实效。</p> <p> 张丹老师讲授《小猴子下山》</p> <p> 张丹老师首先在识字教学环节,引导学生圈画文中动词,并通过演示进行理解;接着让学生再读课文找一找小猴子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最后再以点带面引导学生借助黑板上的思维导图板书尝试讲述故事。事实证明,学生借助思维导图能够思路清晰且完整的讲述故事,这样的结合方式更有利于帮助学生梳理内容、初步感知逻辑思维能力,有助于实现有效阅读。</p> <p> 阚珊珊老师讲授《小池》</p> <p> 本节课的板书采用思维导图教学古诗,色彩艳丽、配合图画,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课堂兴趣。在课堂最后,给孩子们6分钟的时间,根据自己见到或想象到的小池画一幅画、或绘制思维导图,绘后根据思维导图描述自己的思路。让学生能学以致用,拓展思路,让思维不局限于课堂。</p> <p> 李慧老师讲授《动物儿歌》</p> <p> 这节课利用思维导图的识字方法,绘制了一棵大树,将形声字总结在大树上,让同学们自己来总结字的构成和每个字的共同点,进而学会形声字的构字方法,认读更多的形声字。图文相结合的思维导图识字法让同学们更快的学会形声字,提高了学习兴趣和效率。再结合多种形式朗读儿歌,落实其他的识字教学任务,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了归类识字的意识。随文识字时,汉字在文本中时而跳脱,时而融进有趣的语句,吸引着学生兴趣,提高了识字课效率。</p> <p> 王雪老师讲授《青蛙卖泥塘》</p> <p> 《青蛙卖泥塘》是一篇童话,本课借助思维导图梳理青蛙卖泥塘的经过,以“卖”为中心主题,以动物们的建议和青蛙在卖泥塘所做的行为为子主题,通过课文脉络的梳理使学生了解到青蛙在不知不觉中,把以前的烂泥塘改变成一个好地方,所以就不再卖泥塘了。从而让学生明白劳动能创造美的道理。同时又借助思维导图使学生在演一演的过程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p> <p> 习晓倩老师讲授《雷雨》</p> <p> 背诵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是学生积累语言的重要途径。《雷雨》一文语句生动、简短,朗朗上口,是背诵积累的佳作。课堂上,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指导背诵,学生有了扶手就能顺利地背诵出内容。</p> <p> 王梦菲老师讲授《肥皂泡》</p> <p> 《肥皂泡》一课讲述了冰心小时候做肥皂泡、吹肥皂泡的一系列童年趣事,表达了她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吹泡泡的过程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最适合读写结合训练的案例,因此,在教学时,王梦菲老师让孩子们把自己做好的肥皂泡带到了课堂,首先让孩子通过亲自吹泡泡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与生动,然后发现、总结写法上的特点,并利用思维导图呈现出来,最后让孩子们结合板书修改自己制作的“我最喜欢的游戏”思维导图,再进行分享,思维导图的运用,直观的让学生明晰了作者的写作方法,掌握了一定的写作技巧,达到了很好的课堂效果!</p> <p> 陈金洁老师讲授《海底世界》</p> <p> 利用思维导图分析课文的结构。根据思维导图,同学们能清晰的理清文章思路。利用思维导图,解决作者是怎样把一句话的意思说清楚的。本节课的思维导图是师生共同完成,学生做了关于第五自然段的导图。这一环节既锻炼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力也培养了动手能力。</p> <p> 王祺老师讲授《我的“自画像”》</p> <p> 在习作“我的自画像”教学中,思维导图起到提纲挈领巧构思的作用:教师运用思维导图清晰的呈现“自画像”的四个维度,并指导学生在写作时各个维度如何安排材料、展开描写,依次在个维度下展开二级分支,如外貌描写抓特点,多角度,巧用修辞手法;性格、爱好特长利用好典型事例;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列理清习作思路,依据思维导图展开讨论交流,丰富导图内容,当思维导图有血有肉后,一篇习作基本有了雏形。</p> <p> 乔璐老师讲授《巨人的花园》</p> <p> 本课的思维导图是根据本文的线索展开的,在学习文章的时候让学生充分朗读课文,变读边想象画面,在体会景象变化的同时发现景象变化的原因——巨人的转变,然后再按景色变化的顺序,梳理出巨人发生了怎样转变,加深学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对主题的认识。</p> <p> 刘洪娜老师讲授《手指》</p> <p> “巧”用思维导图,理结构,做对比。丰子恺先生的《手指》以幽默风趣的语言具体描写了五根手指的不同姿态和“性格”,各有长短,阐明了“团结有力量”的道理。文章结构清晰,有条理,很适合用思维导图来梳理文章的脉络。同时,本节课通过让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来介绍手指的长处和短处这一教学环节,让学生体会到,丰子恺先生对手指的描写比简单的说明式介绍更具体,语言更加幽默风趣,也让拇指的形象更加立体。思维导图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p> <p> 校长和教学领导深入课堂</p> <p> 异彩纷呈的板书设计</p> <p> 轻松愉快的课堂</p> <p> 课后反思与研讨</p> <p> 在课后的教研活动中,大家结合主题展开了研讨活动,我们对思维导图的教学功效和实用价值认识更加真切,巧用它对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有着事半功倍的作用。通过师生制作思维导图,我们发现它不仅能帮助教师引领和梳理教学思路,还可以帮助学生整理知识点,对提升师生思维能力,特别是思维品质的培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p> <p> 吴校长做总结</p> <p> 吴校长肯定了这次教研活动的开展,并要求老师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规范思维导图的使用,另外不要为了“思维导图”而使用思维导图,要注重文本的品读,不能忽略语文教学的本质。</p> <p> 通过这次教研,老师们真正体会到思维导图的意义,加深对思维导图的认识,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将慢慢渗透,用真心浇灌每一个花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