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踏着夏日的清风,伴着初升的朝阳,我来到珠田学校参加县教研室组织的“中小衔接”教研活动。本次活动由教研室主任彭杰老师领队,教研室副主任吴斌胜老师主持,各科教研员和全县六年级,七年级的语数英老师参加。</p> <p class="ql-block">本次活动采用观摩两堂家常课和集中研讨的形式进行。</p><p class="ql-block"> 在研讨环节,听着各科前辈们的点评,我深感前辈就是前辈。教研室彭杰老师提出语文文言文教学的三个意识:1.文体 2.目标 3.能力。文言文文体要求学生多诵读。读出层次:读通,读懂,读美。小学阶段学文言文要消除学生学文言文的畏惧心理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中副校长丁子安提出数学教学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让学生抛出问题,而现在的学生缺乏独立思想的能力。只习惯坐等老师现成的答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作为英语老师的我,最最关心的还是英语教研员童燕飞的点评。正如教研室副主任吴斌胜老师借用叶澜老师提出的现场学习能力。如果是我,我会怎样评价这两堂课。在我头脑里涌现的是:王娟老师的教学环节有梯度,初中的课词汇量大,内容多,句子更复杂。PPT太小了看不清。重难点突出,小学课堂就更活跃,会有很多唱做的环节。</p><p class="ql-block"> 当我认真聆听童老师的评课时,我才发现原来视野是这样的狭窄,这样的浅薄。现把童老师的点评记录如下:</p><p class="ql-block">王娟老师的课缺少单元整体意识。未考虑到这节课能为后期的教学做些什么准备。听力的处理不够到位。教材里的听是为talk做铺垫的,但却仅仅听了,可以让学生复述听的内容。</p><p class="ql-block">王文莉老师的读写课,对单词的处理不够科学,没有分清三会和四会词的特性。读写课要注重对文章整体的理解。读写课的阅读技巧要体现在活动中。以前读写课主要培养学生寻找信息的能力。但随着核心素养的提出和高考改革的实行,越来越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要从阅读中去思考,去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要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包括发散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总结归纳的能力等。</p><p class="ql-block">读写课包括读和写。写的输出必须有一定的说作为前提,给学生提供脚手架。让学生有话可写。</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一直以来我对读写课的目标不清楚,每次上课,只是别人怎么上就照搬照抄。经过童老师一点拨,我就豁然开朗了。这种拨开云雾见太阳的感觉真好。</p> <p class="ql-block"> 我想“中小衔接”怎样才能衔接好?最关键的是每位教师认认真真钻研和琢磨教材,细心观察关爱学生,根据学生的特点,提高课堂效率。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就包括从小的握笔姿势,坐姿,阅读习惯,预习习惯等。</p> <p class="ql-block">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给自己一个理想的课堂,给学生一个理想的课堂,给教育一个理想的未来。再给理想一点时间吧!一定会实现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