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进校·新教师培训之集中培训篇8】学生行为问题的识别和干预

新城培训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在这缤纷的初夏,新城区新入职青年教师怀着期盼于19日下午再次齐聚华山实验小学,迎来第八次新教师入职培训。</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本次活动由陕西省校本研修专家指导委员会成员、新城区教师进修学校培训部主任刘婷主持,由陕西省省培心理健康、家庭教育项目授课专家、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张婉璐主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培训伊始,张老师通过趣味盎然的小游戏---1234拍手,让我们初步觉察被要求或被检查时自身当下的情绪,以类似情景感受课堂上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学习行为表现的差异。进而引入今天的主题《学生行为问题的识别与干预》,张老师主要从三大方面展开进行详细讲解。</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是“学生心理行为问题识别”,通过影视作品《小舍得》和真实的心理行为问题案例,让大家走入情景之中,对问题分析解剖,让教师具备识别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的能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二是“学生心理行为问题根源解析”,主要从人类的需求、心智发展序列、家庭教养方式、厌学的动力和防止几种偏差等几个方面展开解析。从根源上多角度分析理解心理行为问题的产生,更好地帮助教师理解学生的行为,从而“对症下药”地给予学生帮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三是学习心理行为问题的干预,其中干预过程要保证三条基本原则,分别是: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共情、尊重身心规律。并且张老师有针对性地给出五点切实有效的解决办法,在面对学生心理问题时要注意区分观察和评价、感受和想法、发现自己和他人的需要、提出具体的请求及创建“教室生态环境”,用爱去引导学生,给予学生存在感和被需要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培训接近尾声,张老师再次通过拍手的小活动,让大家明白教育的意义及价值所在。那便是尽最大的努力去激发孩子的潜力,让他们变得比自己想象的更加优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聆听完张老师的精彩培训后,老师们用热烈的掌声感谢张老师送来的精神食粮。同时西光实验小学的陈阳老师向大家分享了自己的学习心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通过此次培训,各位老师受益匪浅,记录并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时刻关注学生的行为习惯与心理健康,今天有幸在华山实验小学聆听了张婉璐老师关于“学生行为问题的识别与干预”这一主题的讲课,使我受益匪浅。</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张老师授课思路清晰,从学生心理行为问题、根源解析和干预这三个大方面逐步深入讲解,并运用了大量的案例来帮助大家进行理解,不仅富有趣味性也将理论知识更直观展现给了大家。在听了张老师的讲授后,我更能理解学生的一些平日行为习惯,并且不再为此而感到焦虑。我明白了,无论学生优秀与否,都应该给予学生存在感和被需要感,让所有学生都能在校园生活中感到舒适,不会紧张。</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先满足,后塑造”这句话对我影响很大,我会在日后的带班中努力将这句话践行到实处,让我所有的学生都先得到满足,其次再谈发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张家庄小学 王金曦</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本次培训有幸聆听了从事心理咨询工作一线老师的讲座,老师以鲜活的案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给了我们理论引领。通过学习,我也认识到了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其一生有极为重要的影响。我们总能在报纸或新闻中看到小学生自杀的事例,为学习,为人际关系等等,且有增长的趋势,这就说明现代学生承受心理压力的能力值得引起我们的关注。教师力求“对症下药”,从心灵上给予学生鼓励和信心,了解学生的不良心理的成因,既包括学校因素,如单调枯燥的学习生活也包括家庭、社会因素,如家庭的生活环境、抚养环境,社会风气等。例如,我们可以尽量创设健康的教育环境、可以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可以与学生家长沟通思想,相互配合,根本的出发点就是要将其全面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长缨路小学 梁莲蓉</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本次培训,张婉璐老师为我们介绍了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的根源,如人的需求、生理基础、生理机制、心智发展序列、家庭教养方式等,帮助我们了解学生,学会从多个角度分析学生产生行为问题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张老师给出了与学生交往的三个原则: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共情及尊重身心规律。共情是我有意识却没能一直坚持的,在面对一位出现行为问题的学生时,我从一开始的关注、换位思考、引导慢慢变得失去耐心。当我看到一次沟通后孩子有成长,隔天又退回前一天的状态,甚至更糟时,我的心态也慢慢发生改变,心疼这渴望得到关注的孩子,却也有些无可奈何。张老师在本次培训中讲到了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方法:观察而不评价、表达自己的感受并提出具体的请求。我想这可能是我处理学生行为问题的一次转机,我会积极理解运用学到的方法,也期望能够引导孩子正确认识自我、表达自我、积极阳光的成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西安电机厂子弟学校 胡蕊</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作为一线教师,我们任重而道远。在教育教学中引导学生调控情绪、承受挫折、适应环境,减少和避免各种不利因素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影响,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积极的心态,从而以最好的状态迎接下来的学习和生活。为孩子们筑牢心理健康防线,呵护他们阳光成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撰稿:许笑</p><p class="ql-block"> 摄影:张静 许笑</p><p class="ql-block"> 审核:王倩 刘婷</p><p class="ql-block"><br></p>

学生

张老师

行为

心理健康

心理

培训

问题

教师

老师

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