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歌德曾说过:“看一本好书,如同跟一位高尚的人交谈”,书籍可让教师与人类崇高精神对话,从书籍中享受教育教学的乐趣,从书籍中找寻理想的栖息地,增强教师的人文底蕴。而交流可以让大家分享各自灵动的思绪、精湛的见解和深邃的思想。</p> <p class="ql-block"> 5月19日下午读书会的老师们就阅读《你好,小孩》的读书心得,进行分享与交流。</p> <p class="ql-block"> 白玉婧老师首先来分享她的阅读感受,她认为:家长和孩子的之间应该是合作关系,这样孩子面对困难,和家长共同解决,会增强孩子面对困难的勇气。孩子的内驱力慢慢会激发出来,家长只要在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帮一把,孩子会越来越坚强,逐渐走上独立自觉。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也是如此,合作关系使师生关系和谐,教学相长,共同进步。</p> <p class="ql-block"> 老师情绪vs学生情绪 学生有情绪时不管他的理由有多小,对他自己来说都是天大的,他在那一刻是痛苦的。作为老师还是家长都不能被情绪裹挟,选择性地忽视孩子的内在需求;不能去预判他们的动机,预设他们的行为结果,而是要用一个更开阔的视角去看待孩子的行为,体谅他们的内心,把他们从无法言说的痛苦中“解救”出来。不是还有句话吗,最讨厌的孩子往往最缺爱。教师、家长的情绪要小于学生、孩子。刘敏老师是这次读书会的发起者,她的发言引起了老师们的共鸣。</p> <p class="ql-block"> 王炜灵老师结合班级中的鲜活事例,向我们分享她的观点。她认为:“儿童友好”和“善意养育”是这本书的主题。读了这本书我最大的收获是:尊重、宽容、理解孩子是教育成功的基石。在与孩子的相处中,我不断寻找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故意放大他们身上的优点,缩小他们的缺点,及时的表扬鼓励他们,孩子们感受到你善意的爱,自然也会越来越好!</p> <p class="ql-block"> 郭雯老师读完之后,她认为:善意养育就是任何时候对孩子心存善意,同时还要有意识让孩子接触更多充满善意的行为,让孩子感受到爱,同时让他们学会去爱别人。书中指出做一个善意的妈妈最难的就是控制情绪,作为妈妈要努力做60分妈妈而不是100分,以后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会也要给孩子树立榜样意识。学会换位思考我们一味强调孩子的某些问题,孩子就会慢慢发展成为我们以为的那样,面对孩子的一些问题应该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尤为重要注意方式方法,方法正确应该不会辛苦,辛苦多半是因为方法错了。</p> <p class="ql-block"> 陈思老师就真正的成长和大家进行交流。她认为,真正的成长应该是温柔的对待所有人、所有事。教育也如此。教育必须是柔软的,是可以商量和改变空间的,是可以因势利导的,是差异化的。</p> <p class="ql-block"> 夏洁老师从妈妈的角度出发,她认为:每个妈妈都希望自己做一个完美妈妈,给孩子最好的母爱,最正确的育儿观念,但是这本书提醒我们,在你追求做一个一百分妈妈的时候,你的孩子就少了那四十分的成长空间,无形中让孩子失去了很多自己成长的机会。想办法把那四十分还给孩子,作为母亲,我们只要刚刚好就可以了。偶尔缺席孩子的生活,让孩子多了属于自己的空间与他人相处的机会,偶尔发脾气,孩子可以感知情绪的存在边界,偶尔偷懒、偶尔犯错、偶尔自私,孩子知道妈妈也是个普通人。要相信自己是最适合自己孩子的妈妈,作为妈妈,我们拒绝焦虑,也给自己一些喘息的时间与空间。你留下的空白,孩子会用他们的独立去填补。</p> <p class="ql-block"> 教师读书交流会的举行,展示了老师们的读书成果,达到了交流共享、互促共进的目的,老师们开阔了视野, 增长了见识, 启迪了智慧, 懂得了生活,学会了工作。今后,我们将继续开展读书交流活动,使读书成为一种习惯,成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