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1921年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年份。在中国历史上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件,是中国共产党全部历史的开端,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划时代的作用。菲律宾华人、华侨和归侨中无数革命志士和进步青年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艰苦奋斗、英勇牺牲,为中菲人民的传统友谊、为中国和菲律宾人民反侵略、反奴役、反压迫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p><p class="ql-block"> 去年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北京市侨联菲律宾归侨联谊会成立30周年。为了庆祝建党100周年和建会30周年,仅以此美篇表达我们的庆祝和纪念。今年,党的生日101周年,再次分享此美篇。</p><p class="ql-block"> 北京市侨联菲律宾归侨联谊会是一个有着浓厚红色基因的侨界社团。在我会的老前辈、老党员、老会员中,有建党初期入党,并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老革命,有在抗日战争中告别南洋回国抗战和奔赴延安的老同志、老战士;也有在菲律宾同菲律宾人民一起共同抗击日寇侵略,英勇作战的菲律宾华侨抗日反奸大同盟、菲律宾华侨抗日游击支队的老同志、老战士;还有现在我们会员中更多的是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继续革命默默做出奉献的归侨、侨眷以及他们的后裔。</p> <p class="ql-block"> 1921年 7月1日,中国共产党成立。 </p><p class="ql-block"> 1922年 1月12日,许立目睹了香港海员总罢工,获全国人民支援取得胜利。港英当局被迫接受海员增加工资诸项要求。工人阶级团结斗争胜利力量,给许立“破天荒的思想启发”。他研读英文版马克思主义著作,常与人交谈罢工情况,萌发职工运动革命思想。</p><p class="ql-block"> 1926年秋,上海一个团员林星秋来到菲律宾,建立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菲律宾支部。林见许立积极组织职工运动,就派团员高子农同许立谈话,并吸收他入团。入团后,许立很快成为团的领导骨干。</p><p class="ql-block">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叛变。许立团结了国民党中的绝大多数党员,以各级党部的名义联名通电声讨蒋介石,并同国民党右派进行尖锐的斗争。同年七月,汪精卫叛变后,许立就干脆抛弃国民党左派的招牌,把“菲律宾华侨工人协会”成立起来,对国民党反动派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 </p><p class="ql-block"> 1928年底,“华侨总工会”作为一个团体会员加入“菲律宾总工会”。许立和李炳祥同志都出席了首次菲总工会和华侨工人协会联席会议,会议发表联合宣言,宣告了华侨工人协会加入菲律宾总工会,形成了当地各族工人阶级统一的组织。</p><p class="ql-block"> 1929年夏天,许立参加了泛太平洋职工代表大会。到上海后,团中央由关向应同志与许立联系,党中央由中央组织部罗登贤同志和许立接谈,指示在泛太平洋职工代表大会开会地点找中国代表团团长项英同志及恽代英同志,会同主持会议的共产国际代表一起谈。这次到上海,还由李炳祥同志介绍许立找林育南同志。当时林在全国总工会党团工作,他也从旁给许立以协助。团中央还介绍了刚从苏联回来的高承烈同志同许立见面。在泛太平洋职工代表大会秘书处开会的地方,周恩来同志向许立热情地问起李炳祥、王亚璋夫妇的情况。 </p><p class="ql-block"> 1930年菲律宾总工会派许立为代表出席赤色职工国际五次大会。在莫斯科,在职工国际主持下,于会前会后开办了一个短期学习班学习马列主义理论,许立任亚洲班班长。其间与杨尚昆、廖承志等同志一起学习、生活多时,并结下深厚友谊。此间,许立列席了斯大林出席的苏联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聆听了周恩来代表中国共产党致词及德共、法共等的致词。中共代表团团长为刘少奇。</p> <p class="ql-block"> 李炳祥的父母亲都是早年在马尼拉定居的华侨,父亲李日初早年参同盟会,支持孙中山领导的反清革命,后参加洪门致公党,思想开明。父母“约法三章”:生男不留辫,生女不缠脚,男女都要受教育。子女长大后,担心他们长期在菲律宾生活,会忘掉自己是“中国人”,便把炳祥、炳仪兄弟送回国内念书。因此,炳祥便于十七岁那年回到上海读书。</p><p class="ql-block"> 1924年李炳祥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大学”办的平民夜校任委员,兼任总务主任。后又被派往《国民日报》编辑《觉悟》副刊。</p><p class="ql-block"> 1925年,陈独秀派李炳祥去张家口冯玉祥的军队里担任翻译工作。他到北京后,李大钊同志先要他留下,暂时派往苏联驻华大使馆工作。这段时间,他经常给宋庆龄女士送各种资料,做联系工作。 </p><p class="ql-block"> 1926 年,李炳祥到广东参加北伐的准备工作,受周恩来同志领导,在国民革命第一军担任翻译工作,随同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的顾问团一起北伐,后被中央派到汉口去接替张太雷同志当苏联顾问鲍罗廷的英语翻译。 </p><p class="ql-block">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李炳祥、王亚璋等受到国民党通缉。组织上决定让李炳祥跟鲍罗廷经由蒙古撤向苏联,留在莫斯科学习。但王亚璋已怀孕,不能长途跋涉骑骆驼过沙漠。经周恩来同志同意,李炳祥、王亚璋夫妇转移到菲律宾从事进步活动。</p> <p class="ql-block"> 王亚璋是浙江定海人,1902生于上海。1924年,经国语老师介绍,她进上海国语专修学校。后因浙江战争爆发,国语学校不能继续开学,转学上海大学补习班。这对她一生是个重要的转折点。补习班结束后,和母亲同宿舍的杨之华(瞿秋白同志的夫人)动员她到杨树浦工人夜校任教,使她置身于工人群众之中,有机会了解工人的疾苦。 </p><p class="ql-block"> 1925年,上海发生“五卅惨案”,当天,王亚璋参加演讲队到马路上演讲,号召商店罢市,共同起来反对帝国主义者残害中国同胞。就在这次运动中,领导她们工作的一位姓何的同志介绍她加入中国共产党。5月31日,上海总工会在斗争中宣告成立。李立三任委员长,杨之华、王亚璋等被选为总工会委员。同年10月起至次年3月,王亚璋担任中共杨树浦部委委员,并分管妇女工作。 王亚璋同林育南和项英到广州参加全国劳动大会。回上海后,在市总工会工作,参加领导上海女工运动。</p><p class="ql-block"> 1927年1月,王亚璋同项英和林育南同志到汉口,初时仍然做女工的工作,不久调去在一位苏联女同志领导下搞妇女运动。同年4月她参加中共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被选为候补中央委员。</p> <p class="ql-block"> 李锦蓉是李炳祥的妹妹,1909年9月30日生于菲律宾马尼拉这个四代相续的华侨家庭。</p><p class="ql-block"> 1923年,她被父母亲送回国内接受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又随其大哥李炳祥进入中国共产党人创办和领导的上海大学附中学习。上海大学成立于1922年,是一所在进步力量影响下的学校。校长是于右任,国民党左派;副校长邵力子,时为共产党党员;上海大学附中教导主任侯绍裘(后牺牲)。李锦蓉经常接触到并对她的成长影响较大印象较深的人还有:蒋光慈、恽代英、张太雷、沈泽民等。上海大学及附属中学的学生食宿混编在一起,和李锦蓉同宿舍的有杨芝华(瞿秋白夫人)、张琴秋(沈泽民夫人),隔壁还住着她未来的嫂子王亚璋。</p><p class="ql-block"> 1925年,李锦蓉任上海大学学生会女生委员,由党团组织安排到工人夜校任英文教员(这所学校是由共产党创办的,主持人是沈泽民、张琴秋夫妇。李炳祥任总务主任。)。同年,时14岁,由瞿景白、侯绍裘介绍,李锦蓉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积极投入党领导的“五卅”运动。向警予大姐称赞她:“胆量大,不怕困难。”10月,李锦蓉被党团中央派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马列主义理论。</p><p class="ql-block"> 1927年6月,李锦蓉奉调回国,遇白色恐怖,组织遭严重破坏,无法联系到原有的组织关系。10月返回菲律宾继续学业。</p> <p class="ql-block"> 1925年组织上派李锦蓉到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0月初的一天,,李锦蓉登上停泊在吴淞口的苏联货船,她被引到船上的客舱。舱内她见到李立三、李一纯夫妇。船起锚航行后,她又见到了熟识的朋友、同志:向警予大姐,沈泽民、张琴秋夫妇等人,他们住在另一客舱。 </p><p class="ql-block"> 新学员们来到莫斯科。在沃尔洪卡大街16号中山大学门前,先期到达的同学在校门热情地迎接新学员们。他们之中有:俄语翻译周达明、邵力子之子邵志钢、蒋介石之子蒋经国、于右任之女于玲及瞿云(秋白的二弟)等。莫斯科中山大学是斯大林时代苏联为纪念孙中山先生所创办的。该校多是来自中国各省的青年学生,成份复杂,学员政治色彩不尽相同。有由国内组织派去或先期留学德国、法国后转来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如张闻天、邓小平、徐冰、王彬、屈武、王明、康生;又有一大批国民党党员和民主人士,冯玉祥将军全家这时都在苏联,他的女儿冯弗能、儿子冯洪国也进入中山大学就读;有汪精卫的妻弟和几个亲戚;康泽及其女伴张秀兰;还有秋瑾的女儿等,据说有二百多人。 </p><p class="ql-block"> 照片上合影的是莫斯科中山大学女学生,这是一群为追求真理来到十月革命故乡的年轻的中国姑娘。前排坐者右起第一人是李锦蓉,当时只有十六岁(当时是共青团员)。</p> <p class="ql-block"> 坐在第三排的右起第四人是共产党员赵凤培,后来改名赵云霄,她的丈夫陈秉强又名陈觉。1927年赵凤培回国后随爱人陈秉强到湖南长沙工作,组建农民游击队,开办小型兵工厂,发动了著名的醴陵年关暴动。在白色恐怖下,他们先后建立了35个乡的苏维埃政权,1928年9月中旬不幸被捕,虽被酷刑拷打,但敌人没能从她口中得到任何东西。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夫妻先后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陈觉、赵云霄是著名的革命烈士,他们的遗书曾使多少人感动得流泪。陈觉烈士临刑前给赵云霄写下了诀别书:“父亲来看我时,还在设法营救我们,其诚可感,但我们宁愿玉碎却不愿瓦全。……谁无父母,谁无儿女,谁无情人!我们正是为了救助全中国人民的父母和妻儿,所以牺牲了自己的一切。……” 陈觉牺牲四个月后,赵云霄在狱中生下一个女婴。云霄给婴儿取名“启明”,意在黑暗中盼望破晓。婴儿依偎母亲才一个半月,灭绝人性的反动派便对云霄下了毒手。临刑前的晚上,赵云霄和泪给女儿写下了遗书:“小宝宝,你的母亲在你才有一月又十几天的时候,便与你永别了。小宝宝,我很明白地告诉你,你的父母是共产党员,且到俄国读过书(所以才处我们的死刑)。小宝宝,我不能抚育你长大,希望你长大时好好读书,又要知道你的父母是怎样死的。你可记着,你的母亲是二十三岁上死的!”......难忘的一年又八个月,李锦蓉的人生在这里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她永远怀念着追求真理的一群热血青年。永远怀念你:莫斯科中山大学。</p><p class="ql-block">下一篇:告别南洋 回国抗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