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聚花都,北回归线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振兴论坛

陆玲

东风送暖,花果飘香,2021年5月19日,我们迎来了2021年中国旅游日。为携手各方协力打造北回归线生态文明建设学术交流新平台,促进生态科技理论创新和生态产业发展,推进北回归线生态旅游带建设,助力乡村振兴,第三届北回归线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振兴论坛在广州市花都区北迹露营1号营地如期举行。 本届论坛的主题是:建设北回归线广州段生态旅游带,助力乡村振兴。大家利用会议茶歇时间来到北迹露营1号营地著名的大草地,在绿草茵茵生气盎然的大自然怀抱中合影留念。这个场面多么亲切熟悉,合照中的一部分人,我的小伙伴们,已是第三次来到北迹露营1号营地参加论坛了。<div>我在想,我们为什么总是乐于组织和参加北回归线活动?那是因为我们对这片土地还有梦吧!</div> 章家恩教授带领的华南农业大学团队合影留念。<div>曾经我们也是后浪,今天你们是后浪。朝气蓬勃的后浪们,希望就寄托在你们身上了!</div> 来自广州、深圳、韶关、广西桂平等地产学研政宣等界别的代表近40人汇聚一起,我们大家围绕“打造北回归线广州段生态旅游带,助力乡村振兴”主题,踊跃发言,热烈讨论,共同探索北回归线上人口经济规模最大、发展潜力强劲的中心城市广州如何加快北回归线联动共享发展、促进沿线地区乡村振兴的新观点、新思路和新途径,分享沿线地区生态发展的新经验、新案例和新动向。<div>这次论坛为适应防疫形势,严格限制了人数,只好通过微信、网络的交流弥补一些遗憾。</div> 花都区政协副主席、一级调研员徐兆东先生和花都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副局长王文生先生出席论坛,徐兆东副主席致开幕词。他代表花都区对大家来到花都参加论坛表示热情欢迎……<div>徐兆东副主席到会致辞句句都是由衷的鼓励。他不仅对万信达企业陈日铃董事长提出的建设北回归线生态旅游带的设想非常支持,还在2019年初向广州市政协会议亲自提交有关提案,随后受到重视,成为领导重点督办提案。可见他是一位有远见,有魄力的领导。该重点提案后续工作,若不是受到疫情影响,估计推动力度会比较大。我们对此依然惦记和期待着。</div> 论坛主办单位领导——广东省生态学会理事长段舜山教授热情致辞。段理事长对打造北回归线地区生态创新学术平台非常重视,在2020年,第十九届中国生态学大会上,在他的积极推动下,蔡卓平秘书长积极筹措,成功地申办了一个专题分会场,让北回归线生态创新第一次成为国家级学会学术会议分会场的专题。这次论坛他认真准备了书面致辞稿(附下),在会上的即兴致辞更儒雅而生动!<div><div><div><br><div><br></div></div></div></div> 各位领导,专家,参会代表,大家下午好。<br>2018年5月19—20日,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和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广东省生态学会、万信达企业集团等几个单位联合主办召开了第一届的“北回归线地区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振兴论坛”。当时来自广东省内外北回归线沿线地区的科协及有关政府部门、大专院校、社会团体、企业单位等领导、专家学者、研究生、企业管理者、文化科普工作者等近80位代表汇聚一起。<br>2019年5月18—19日,为了进一步交流和探讨富有中国北回归线地区特色的文化科技与产业资源整合与联动共赢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技术和新途径,“2019北回归线地区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振兴学术论坛”同样在广州花都举行。会上大家广泛交流学术思想和科研成果,分享心得经验,聚焦于共同关注的我国北回归线乡村经济建设、文化建设与生态建设等问题,取得一些积极的成果。<br>上年因为新冠疫情等原因,论坛未能召开。很高兴,今天,在各方共同努力下,第三届北回归线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振兴论坛如期在广州市花都区北迹露营1号营地延续召开。首先对论坛的召开表示祝贺,并欢迎大家在百忙之中抽空参加。<br>相信,通过大家的共同关注和合作,必能进一步打造出具北回归线地区特色的学术交流平台,加强地区生态科技研究、实践应用和生态产业创新的合作交流,推进北回归线生态旅游带的建设,助力乡村振兴工作。<br>再次感谢大家! 论坛主办单位领导——万信达企业董事长陈日铃先生热情致辞。<div>作为东道主,陈总特别忙,却依然提前一天到现场开论坛保障工作筹备会,检查筹备工作。在会前他特别叮嘱开幕式主持人,介绍主办方领导时要将他排在最后;而他也叮嘱我,将原来安排让学会承担的会议材料打印费留给他承担……</div><div>他是北回归线生态旅游带建设的发起人,带头践行者,他的情怀和担当吸引了身边许多朋友支持他、投身到他倡导的北回归线文旅事业中来。</div><div>去年,因为疫情万信达企业压缩了文旅板块部分业务,为了抗疫,陈总紧急转产兴建了两家口罩厂,口罩厂终于办成功了,现在他又返回来,回归到北回归线建设,再关注文旅板块。</div><div>经过数年探索,我们终于看清楚,北回归线上的足迹,是长跑者的足迹,我们只要保持战略定力,前进定力,一步一个脚印持续下去,就会达到目标。</div> 论坛主办单位领导——广东省生态循环农业重点实验室主任章家恩教授热情致辞。章教授是北回归线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振兴论坛主要发起人和组织者之一,对这个论坛赋予了特别的期待,倾注了许多心血。他不止一次说过,希望这个论坛,以后会成为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学术论坛。我相信,这么一天会到来的。 论坛主办单位领导——广州市生态学学会会长冯远娇博士热情致辞。广州市生态学学会是一个近年成立的年轻学会,也是首次加入我们的论坛活动。北回归线生态旅游带广州段与广州学会工作重点区域完全契合,他们从此上线,为广州段建设献计献策、添砖加瓦。这里,让我们再次鼓掌欢迎,击掌互勉!<div><br></div> 在广州市花都区北迹露营1号营地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广州会客厅,代表们正在聆听致辞,专心聆听,鼓掌阵阵。<div>领导致辞后,论坛转入到主题报告环节。</div> 章家恩教授作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目标、新行动与新作为”的主题报告。他重点从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这两个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提出推动北回归线生态旅游带建设新的努力方向。他强调生态农业的发展是基础,生态文化、生态旅游都需要构建在农业的基础上,他讲述的属于生态战略和策略的范畴,生态学的理论优势是整体性、综合性,宏观性和动态性研究,为更好地发挥其对社会实践的支撑作用,很需要宏观分析的视野,综合思维的方法。章教授的报告,很值得我们进一步学习、研究。 万信达企业董事长陈日铃先生作了:“携手建设北回归线生态旅游带广州段,促进乡村振兴”的主题报告。<div>陈总倡议广州的沿线地区:携手建设北回归线生态旅游带广州段,促进乡村振兴。<br>广州北部地区是乡村分布广泛地带,示范段的做法,可以联动拓展的做法,很好地带动乡村振兴。<br>其次,因为交通和信息产业的发展,城乡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所以,乡村资源和城市的资源可以优势互补,相互促进。<br>最后,我们这段旅游带不仅包括了整个广州,也包括广清旅游片区。我们广州的花都、从化和增城更是其中的核心区。<br>携起手,加快北回归线广州段的建设。<br>2019年广州市政协提案受到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它被纳入广州市领导重点督办提案,可惜因为疫情影响了工作的接续推进。这与北回归线生态旅游带正处于初建阶段,工作机制不够健全也是有关的。<br>为了更有效推进北回归线生态旅游带广州段的建设,我认为,以下工作可以先行:建立相关组织、形成联动发展机制、定期组织有关活动,设定目标做五年计划、推进相关工作。<br></div><div>作为北回归线生态旅游带建设的倡导者和先行者陈总的报告务实、理性,保持张力。</div><div>据说,花都区生态旅游带联通数十个村庄的徒步旅游线路示范段明年将建成,从化和增城文旅届也在发力,正在策划和建设有关项目,酝酿着新的发展,看来,将三个区的文旅资源实现联通联动将会水到渠成。花都段先行一步,广州段加油了!</div> 广东省生态学会副理事长陈步峰研究员作了“广州城市森林游憩区空气负离子及气候的时尺度变化关系”的主题报告。听了报告,感觉负离子测定技术比较实用,因为负离子数量对人体健康的正相关,改善旅游环境的空气质量很需要负离子密度的提高。可理解负离子属于环境中的营养素,但它从流动水体中较大量释放。<div>梁达平老师曾经提出过北回归带是一条长寿带的观点,我比较认同,因为相比其他自然气候带,这里最养生。负离子环境与养生的研究别具意义。我在考虑是否有某个湿度与高密度负离子数值对应呢?湿度是空气中水分子的密度,这与负离子的密度不是一个概念,但在负离子多的地方,水分子往往也比较多……负离子和水分子密度不同的环境与健康养生的关系等问题还等待着我们继续探索、思考。<div>前几天,我们还有朋友提到北回归线文化活动与自然科学工作者的关系,以为做北回归线联动共享促进,更需要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家难以施展。其实,这是误会呢,自然科学是社会科学的基础,社会科学也是高级的自然科学,此地正是自然科学大显身手的舞台。</div></div> 广东省生态学会人文生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李建基先生代表研发团队作了“《广州花历》再创新——《北回归线花历》研发推广”的主题报告。李老师对广州花期观测的活动已有30多年,他在主持《广州花历》项目后,我们科普团队越做越有成绩。现在,虽然年龄向70靠拢,但创新向17靠拢,李老师代表我们团队提出了一个新目标,要做出《北回归线花历》来!<div>李老师在报告里提出:分步推进北回归线花历生态文化科普系统建设。<br><div>1、从广州花历(从中心城区到沿线北部三区)到广东花历,两广(广东和广西)花历、再到粤桂滇花历、包括台闽粤桂滇五省区的中国北回归线花历;<br>2、以北回归线花历品牌的打造,带动沿线地区生态历的开发,为沿线地区提供历法技术支持,彰显北回归线作为历法线、生态线、宜居线的文化价值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br>3、以广州花历作为推动北回归线文化、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宣传的有力抓手,积极推动北回归线生态文化和经济融合、联动,乡村振兴发展。<br></div></div> 论坛的专题报告环节开始了,人手一份的资料汇编。里面是什么?我先将目录写下吧。<div>论坛资料汇编目录:<div>第一、第三届北回归线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振兴论坛活动方案<br>第二、新闻通稿素材<br>第三、部分参会代表发言材料<br>第四、主题学习材料<br>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保持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定力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br>2021年4月29日中国政府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摘录)</div><div>第五、历届北回归线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振兴论坛回望<br><br></div></div> 分享交流科普作品:<br>广州常见环保植物与《四季花历》科普手册。 冯云峰先生(广州市花都区盘古王文化研究会会长)因为其他临时紧急会议没能到场,特地委托钟伟彬先生(广州市花都区盘古王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代表研究会作了“传承盘古文化,协力打造北回归线盘古文旅新品牌,助力乡村振兴”的报告。<div>他在报告结语中提到:从某个历史角度看,盘古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源头,也是北回归线生态文化的源头,我们知道一条大河可以波浪翻涌,奔腾千里,是因为拥有源头活水,我们地处北回归线日正中地带的广州市,需要不断发掘、传播盘古文化,让它成为未来北回归线文化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持续振兴发展的源头活水。并通过弘扬盘古文化,提高市民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以文化振兴带动经济振兴,全面的乡村振兴。</div><div>我看,北回归线上的盘古王文化旅游品牌是花都最具有潜力的好牌,也是广州市的一张好牌。我曾经这样想,上天不仅让太阳在这里每年准时华美转身,也让中天线与之交汇,成为“日正中”,盘古王来到花都开启农耕文明是自然的选择,还是人的选择?盘古王庙千千万万,我承认,但盘古国只有一个,谁否认呢,那神秘而时空生态位奇巧的王牌会将被谁翻开?北回归线上的广州持有一手好牌哦,好好出牌吧!<br></div> 《禹贡九州图》 <br>让我与各位老师分享一幅古地图《禹贡九州图》吧?期待农史专家给力研究,反馈更多信息,助力北回归线文明溯源和未来的建设。<br>据说该《禹贡九州图》作于南宋淳熙四年(1177年),描绘大禹治水成功后分天下为九州。<br>《尚书》的《禹贡》篇有关于中国地理记载囊括了各地山川、地形、土壤、物产等情况,该图好像就来自《禹贡》这篇。<br>上图是1789年由日本人编制的《禹贡九州图》,主要就是根据尚书古籍绘制的。<br>该图让我感悟到:我们的祖先在很早就勘定了“夏至日长线”(今称为:北回归线),在还没有“子午线”的时候,就勘定了“日正中”(古华夏地图测绘坐标原点),而这些历法研究,并非在编绘地图时才进行的,而是在大禹时代,或之前就开展了。<br>由于观测条件优越,这些古代历法研究所需的日影观测点在北回归线地区的分布应该比较普遍。从地图看方位,日正中在目前的广东境内,联想到我国重要的“道观”都附设了观星台,这些古代的科学系统,可让我们领略到中华民族古人的伟大智慧。历法是人类行为的第一大法,是传统农业最重要的科技支撑……综合多方信息,对北回归线带文明溯源,我们就更有文化自信了。<br> 广西桂平北回归线农业文化旅游产业小镇规划复盘——陈文先生(超视电商(广州)有限公司总裁)<div>缘起:2017年,北归小镇项目公司找到我,邀请我参与项目、负责项目设计策划。<br>项目地,桂平北回归线公园(当地叫【北归公园】)周边,区域放大,做个【北归小镇】。当地,主要就是客家人聚居地;当时,项目公司主要人员,也是客家人。陈文,客家人。<br>项目策划思路(架构)<br>1.故事线:北归-客家人南渡北归-IP聚焦/圈层/发散……<br>2.财务铁规:第一阶段,第12个月开始现金流平衡-第24个月开始盈利-第36个月完成项目初创。<br>3.聚焦现金流。<br>4.当地优势农副产业聚焦:腐竹,西山茶,西山酒。<br>5.民宿酒店(民宿村)先做。<br>6.尽可能的低成本运作(投资成本主要靠招商引资)。<br>陈文总裁的报告介绍了他准备在广西桂平的北回归线上建一个特色小镇的计划,</div><div>俗话说每一个人都有一个梦想,我衷心祝他也心想事成。</div> 开拓新时期北回归线地区乡村振兴新途径——从化博物馆业务创新回顾(何彬彬,广州市从化区博物馆原馆长)<div>没有想到,看起来依然很年轻的,与我们合作多年的何馆长去年就退休了。令人欣慰的是,他交班顺利,这几年他依然在积极推动参与北回归线文化活动,还得到他们单位在任领导的认同和大力支持,他们的配合默契、愉快。这是从化北回归线上的好消息。</div> 开拓新时期北回归线地区乡村振兴新途径——从化博物馆业务创新展望(李小梅,广州市从化区博物馆馆长),通过李馆长的介绍,获悉在从化政府文旅部门支持下,她正带领团队,通过博物馆装修翻新,顺势打造一个对从化文旅产业具有窗口功能作用的富有生态文化特色的多功能博物馆。预计今年就会重新开张。我在想,从化除了拥有世界上最高的北回归线标志,是否也会拥有世界上第一个北回线生态文化专题体验式博物馆呢?我们静静地等待那惊艳的时刻吧! 北回归线地区的陪伴式乡建模式新探索(邹育文,广州市增城区城乡规划与测绘地理信息研究院,增城古村之友品牌组组长)他的报告以增城小楼邓山和西园村为例,驻乡工作室为平台,设计师驻场为方式,陪伴式乡建为指导理念,人居环境整治为抓手,通过方案设计来引导乡村往更良性的方向发展。同时把公共艺术方式融入乡村,做乡村发展的助理,村民的日常生活需求及行为习惯作为空间环境规划的主要意见,设计团队主动听取群众意见,因地制宜解决不同区域发展阶段,减少设计与乡村需求脱节等问题,打通乡村设计的最后一公里。<div>听了报告,我才知道何为陪伴式乡建。我们的确看到不少乡村的房子缺乏规划,格局凌乱,密度惊人。哎,真的需要拜托这些建筑设计师来好好改变了。</div> 积极探索北回归带广州段联动发展新机制(陆玲,副研究员,广东省生态学会理事,北回归线生态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为了更有效地促进北回归线带发展,需要因地制宜,形成更有效的发展机制,各地资源相同和差异性因素不同,联动发展的机制则不一样,相同则资源共享,相异则资源优势互补。据此,需以促进各方面的资源效能最大化,推动北回归线生态旅游带共享发展。借助计算机的原理,以及多位同事的经验,这里归纳几点:做好模板和示范:广州示范段;做好资源调研,建立研学共享、科普展览共享等资源共享库:形成一个跨界跨区组织;组织联动活动项目;总结经验固化标准模板;全面推广将联动效益最大化。<div>过去,停下来思考的时间太少了,以后要多思考:如何一步一步地促进北回归线的联动共享?如何推动若干联动项目先行落地?时间宝贵,尽早落地吧。</div> 会议接着转入自由发言环节,蔡博士在主持发言。代表们就北回归线生态旅游带广州段建设等理论与实践问题,热烈发言。会议已经超时1个小时了,餐厅那边罗总在微信里悄悄地问,什么时候可以上菜?我看这边厢,会场上大家依然兴致不减,踊跃发言,好像忘记了晚餐这件事,今天大家取消了午觉,参会嘉宾算是废寝忘食了? 孙发政先生(深圳市大自然生态园林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提出了关于北回归线生态发展与国家低碳经济步伐协同的建议。恰巧,万信达也是企业中“碳中和”的先行军。企业家们的科技素养和环保意识在这论坛里也在发光闪亮。<div>其实,许多企业家也是科学家,孙总是研究员呢,陈总是在读博士,他们也是科学理论的探索者,实践者。孙总在开创新学科:水土生态学,陈总在开拓文旅新领域:北回归线生态旅游带。我们要好好地为他们点赞。</div> 黄建中先生(广东省生态学会人文生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广州市文联志主编 )提出了大力提升北回归线文化影响力等建议。他强调要把北回归线的研究与开发升级为2.0版本。并做好以下三点:一、大力提高北回归线的社会影响力。由省生态学会与沿线线的旅游协会在旅游点设计北回归线的标志物。建立北回归线的微信公众号,把研究成果与社会分享。二、把天文学地理学与人文科学有机结合。北回归线研究的四大板块——天、地、人、事(故事)。人和事的研究还很薄弱。天地人事构成北回归线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未来发展的巨大空间和机会。三、解决北回归线概念产业化的问题才能使北回归线的成果转化为社会财富。十年的积累已经到了,要升级的时候了,下一个十年,北回归线的研究与开发应该升级、升级、再升级! 上图是2019年夏至,梁达平先生参加万信达企业小北组织的”夸父追日活动,自驾游团队在广西桂平北回归线公园受到当地管理部门领导的热情欢迎,并合影留念。(梁达平先生:高级政工师、广东省生态学会人文生态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提交了书面发言,万信达生态文化旅游——北回归线上再出发。 他在报告写道: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便提出构筑人文湾区、休闲湾区、健康湾区。在空气清香、宁静致远、风景如画的北回归线城乡接连地,“康养+旅游+人文”,打造游养结合、文养结合、康养结合甚至延伸到保健、医护、养老领域的一系列跨界新业态,全面提升长寿时代人们的生命丰富度与幸福指数,并以此构建现代都市大田园的目标。<br>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这是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名句。我们要抓住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契机,期待通过创立北回归线生态文化旅游圈,与21世纪“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互补、协同、共进的“一带一路一圈”。借助全球智力,从而促进中国及国际北回归线生态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今天,让我们一起在北迹露营的北回归线上再出发! 代表们金句迭出,精彩纷呈。<div>段理事长,后来还提到: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纪念,我们要学习党的历史和精神文明建设、乡村振兴战略等方面的文件;党在成立之初,规模也很小,星星之火可以燎燃。这次我们的会议规模虽然不大,但内容很丰富,一件具有重要意义的事情,持续推动,也可能获得大的发展。</div><div>我们要借东风,将以北回归线生态学创新的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我想,段理事长持有今年我们学会拟完成的工作任务也不少吧。</div> 期间,广州市生态学学会还策划组织了“北回归线生态文化科普展览”。据介绍,该学会汇聚了一群青年科研精英,他们首次在北回归线论坛活动亮相,就联手省生态学会做主办方,这预示着北回归线生态建设事业后继有人。令人欣慰! 专家代表一行当天上午考察了花都区狮岭镇中国花都马岭观花植物园、叶海生态园千亩桃园和赤坭镇竹洞村逸翠园等,他们对花都区近年来生态农业和新农村建设所取得的显著成效表示特别赞赏,频频称赞。 公园负责人在介绍情况,听过多次介绍的陈总,还是那么兴致勃勃。这个参观项目是他推介的,让花都四季鲜花盛开也是花都区旅游界所追求的目标。 靠前站的这位绿衣美女,是本次论坛的大管家——北迹露营1号营地的罗婷方总经理,她为论坛已操心多时,辛苦了!谁有她的正面照片,也让大家认识一下? 观花植物园分期建设,未来花儿彩蝶更缤纷。 马岭观花植物园规划图。 这个地方可以成为摄影爱好者的打卡点了,优美的建筑几何,多彩的植物,缥缈的云雾、恍如仙境! 经优选父母本嫁接、培育多年,身价不菲的五雀三角梅。 三角梅公园最喜庆的画面,是这株火红似火的三角梅。 站在瞭望塔,瞭望着一望无边的千亩桃园,万亩果园,令人感慨万千,听说这里曾经是一片没有开垦的荒山,被叶老板租下来后,经过持续多年的土壤改造、科学种植,变成丰产的果园,生态农业龙头企业。 <div>桃园丰收景象,祥和美丽景色,引得孙总诗兴大发,桃子也顾不得摘,哎,或许是舍不得摘。请分享:</div><div><br></div><h1><b>摘 桃</b></h1>孙发政<br><br><div>桃色迷人花满坡,<br>毕竟春逝无影踪。<br>初夏绿枝挂满果,<br>摘桃欢乐山野中。 <br> <br> 2021.5.19中国旅游</div> 在千亩桃园,黄建中老师不仅喜气洋洋地摘了许多桃子,还拍下了它们如同仙桃般的美丽倩影。<div>跳过一相片上数五张,以下五张相片均为黄建中老师所摄,此外还有餐厅景观等,他取景角度比较特别,参加本次活动他非常投入,摄影,考察、提建议……没想到他是刚刚因为参与组织一个大型艺术展览,连续多天给贵宾讲解,导致膝盖劳损住院刚恢复走出来……今天的状态不错,是神奇的北回归线赋予了他更多能量吧。<br></div> 胭脂红的桃子是大自然的造化,桃子丰收可以摘则是叶海生态园坚持生态农业取得的硕果。 这些桃子两天内会变成种子吧?两年后或许会变成一片桃林! 我们难得有时间出来开会,顺便体验丰收喜悦。 这是竹洞村党群服务中心。一个村级党支部的党群服务中心竟然建得如此高大上,让我们不由得为这里新农村建设的成绩刮目相看。风水轮流转,或许不久以后,富有的乡村要派人进城“扶贫”了。 这远山近水,富有民族特色民居和园林植物构成的村景,美得如画如诗,好像童话世界! 会议嘉宾在竹洞村党群服务中心大门前合影留念。 与会嘉宾在花都区赤坭镇竹洞村逸翠园考察。令人意想不到,这个村拥有一座栽培着许多巨大盘景造型植物、景色独特的休闲公园。 逸翠园里翠绿的草地让人流连忘返。 令人心旷神怡的小凉亭。 陈总亲自陪同专家们进行生态旅游考察。 在逸翠园,代表们在体验游客听故事,看美景的情景。 竹洞村党支部副书记热情接待了论坛专家一行。他向我们介绍了逸翠园的橄榄树等巨大盘景植物的不凡来历和其独特的经营模式:群众、游客可以免费进园参观,休闲,买家可以进园购盘景,网上也可以销售…… 本次论坛由广东省生态学会秘书长蔡卓平博士、常务理事孙发政研究员和冯远娇博士主持。<div>广东省生态学会秘书长蔡卓平博士主持开幕式和金句发言。</div> 常务理事孙发政研究员在主持主题发言。 广东省生态学会副理事长章家恩教授进行了论坛总结,他强调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振兴为国家长期发展战略。本届论坛在我国“十四五”规划启动实施的开局之年举行,比往届论坛增添了许多新元素。前些年我们提出的一些发展思路和设想,已开始逐步落地。本次论坛聚焦广州段建设,标志着北回归线生态文化旅游带建设正进入务实有序发展的新阶段。 论坛组织机构<br>主办:<br>广东省生态学会、万信达企业、广东省生态循环农业重点实验室、广州市生态学学会<br>承办:<br>广东省生态学会北回归线生态专业委员会、广东省现代生态农业与循环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万信达企业北迹露营一号营地<br>协办:<br>广州市花都区旅游协会、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华南农业大学乡村生态振兴产业学院、万信达企业晨采庄园罗仙基地、广东省生态学会人文生态专业委员会、广东省生态学会农业生态专业委员会、广东省生态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广州市增城区城乡规划与测绘地理信息研究院、广州市从化区博物馆、广州市耕山小寨农业公园、广州花卉之都农业有限公司、广州市花都区盘古王文化研究会 论坛举办背景:<br>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30日下午就新形势下加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行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保持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定力,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2021年4月29日我国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和乡村振兴将进入全面发展的新阶段。<br>2018年广东省生态学会与万信达企业等机构联手首开“北回归线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振兴论坛”,2019年延续该主题召开了第二届论坛。2020年因“疫情”影响,未能如期举行。当前,我国在成功抗击新冠疫情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果,社会经济进入了恢复发展期,北回归线生态产业(生态农业、生态文化、生态旅游等)联动发展也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在配合做好疫情防控下,今年的第三届论坛在中国旅游日如期举办,显示出北回归线文化旅游事业走上恢复发展新阶段的特定意义。 <h1><b>历届论坛回望</b></h1><h3>在2019年和2018年5月19日中国旅游节,万信达集团和广东省生态学会携手合作,联合多个机构,在花都分别举办了第一届和第二届北回归线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振兴论坛。在第三届论坛上,我印象中的“三届元老”约有10人。</h3><h3>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希望我们可以将这个论坛继续推向前进,为北回线生态旅游带建设提供更有力的学术支持,更有影响力的信息交流平台。</h3> 感谢论坛台前幕后的工作人员,辛勤付出,为论坛提供了很好的后勤服务保障。<br>旅游日那天,北迹露营1号营地的罗婷方总经理和符德威项目助理全程接待我们,他们及其小伙伴们已为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做了大量幕后筹备工作,我们大家为他们点赞! 在工作中如同小老虎,在镜头前害羞的小伙子。他们准备好了清凉、安静、座椅舒适、书香散发的会场。 万信达设计部为论坛的主席台背景提供专业设计, 感谢北迹露营一号营地的大厨们在夏至楼为论坛代表准备了两餐丰盛的美食。 感谢陈日铃董事长给与会嘉宾赠送了功能齐全高级旅行背包,让我们背起包包,就会想起北回归线生态旅游带的未来,那诗、那远方! 鸣谢 本美编的文字内容主要来自论坛资料汇编。图片则由论坛参与者摄影:李建基、黄建中、符德威、孙发政、钟伟彬、李小梅、邹育文,冯远娇等作品,版权依然属于他们。感谢论坛组织机构携手搭建的交流分享平台,会议秘书处提供的宣传素材。感谢,感恩! 后记:美好的日子总是过得太快。每次参加特别有意义的活动后,我都希望与代表们有一个更持久的分享,让美好的一刻定格在我们的美编里,彼此的心里。时间关系,以上内容不足之处有待完善,欢迎大家提供金句和美图。感谢各位! 今年二月,在千亩桃园里赏桃花。<div><br><div>作者简介:陆玲、副研究员、广东省生态学 会理事,广州市花都区盘古王文化研究会顾问。 研究方向:长期性、复杂性、生态学跨学科 领域。目前关注北回归线生态文化。<br>E-mail:luling2015@qq.com。</div></div> 广州市花都区狮岭镇盘古王公园。 盘古王山气势奇特,清代已是花县八景之一,称“盘古烟霞”。盘古王庙历年香火不绝,远近闻名。每年农历八月十二日盘古王诞,各地善男信女成群结队,擂鼓舞狮,隆重庆祝,远近数万人前来朝拜。盘古王庙(盘古神坛)建于清嘉庆十四年(1809年)。座落在盘古王山麓正中,这是一座柱体支撑,木起架,琉璃瓦面的中国古典殿堂式的艺术建筑物。神坛正面开敞,两则有雕花板屏隔,东西北面用青砖砌墙,有雕花木窗。神坛顶木四周飞檐,均刻有花纹图案,盖黄色琉璃瓦,四条青龙盘脊而行,神态活现。盘古王庙虽然历尽沧桑,但每年的盘古王诞和重阳节都吸引数以万计的游客前来朝拜、游览、登高。半山亭建于清光绪二十七年,抗战时被日军炮火所毁,只剩下两条扁方石柱竖在那里,上有对联:“白石清泉常共隐,和风时雨与人同”。近年经不少热心人捐款赞助,重建这半山亭。亭的顶部全是琉璃瓦,四角飞檐内有花卉图案,四周为通花栏杆。亭内设有圆桌及石凳,以供游人休憩。来盘古王山游玩的游客也要来龙口泉饮“圣水”,希望能医治百病,镇邪消灾。盘古王公园门楼气势非凡,值得留影,这是一座包含有民间故事、楹联、书法、绘画艺术于一身的高水准的仿古建筑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