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绿片荫浓榴花燃,精准培训促教研</font></b></h1><h3> </h3><h3> 绿片荫浓白日长,榴花欲燃耀流光。2021年5月18 日上午,偃师区教育体育局关于深化课堂教学改革高中语文学科精准培训暨高中语文寇宏伟名师工作室第十五次研修活动在偃师高中南院学术报告厅如期进行。培训由偃师区中小学教研室副主任罗永安和王银龙老师先后主持,偃师高中教科研处、偃师高中语文教研室、偃师区高中语文名师工作室组织实施,偃师区高中语文学科全体教师参加。活动议程安排:上午进行3场专题讲座,下午进行2节同课异构教学活动和互动评课。</h3><div><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一、专题讲座引领指导</font></b></h1><font color="#167efb"> </font></div><div> 小荷才露尖尖角,语文群友聚偃高。活动在主持人罗永安老师的精彩开场白中拉开帷幕。<br></div> 首先,偃师第一高级中学副校长陈志伟老师进行专题讲座:《基于问题情境导向的启发式语文课堂教学探索》,陈校长从问题情境创设的要素和问题情境创设的方法两个方面做了阐释和指导。 陈校长指出:问题情境创设的要素从“趣”、“疑”、“情”三个方面进行分析,问题情境创设的方法从抓题目、抓矛盾、抓留白、抓结构、抓比较、抓文眼和抓主题7个方面做了举例讲解。在分析当中,陈校长的精彩朗诵引起阵阵喝彩,语文的诗意美和韵味美,一经陈校长的吟诵,便一一呈现了出来。 偃师高中高一年级副主任张迎佳老师进行专题讲座:《基于六步导学,讨论出语文的半壁江山》。张老师首先介绍了偃高“六步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环节组成,重点分析了讨论的重要性和有效性。 张老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要根据讨论内容的需要灵活分组;要选择有讨论价值的问题展开讨论;学生讨论需要教师的指导;课堂要采取多种手段达成学习目标,不可出现“泛讨论”现象。问题设计要“趣”“悬”“巧”“精”。张老师的讲座处处彰显创设课堂讨论问题的智慧和驾驭课堂生成问题的机智。 偃师高中语文教研室主任钟磐的专题讲座:《2021年高考命题要求解读及高考命题展望》。钟老师说,题海战术肯定不是灵丹妙药,关键看高考怎样命题。考什么,怎么考,我们就学什么,怎么学。回到根本,就要看高考命题要求和原则。他对高考六大要求做了解读,同时对2021年高考命题进行了展望。他指出:“核心价值”作为高考命题的统领将贯穿高考命题的始终;以学科素养为导向,突出对高阶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考查;多元灵活的情境式命题与应用型命题,将会得到加强。 讲座中,钟老师感慨说:“我也是多年教高三的老教师了,做题几十年,做题感觉从得心应手到如今力不从心,从自信满满到手足无措,不知从何下手。有时不由感叹学生比老师厉害。而自己的评讲只不过是在研究答案、查阅资料后的有准备教学而已。做题退化原因何在?原因就在于考查重点变了,靠经验积累机械刷题不管用了。试卷重点考查能力和素养,而能力和素养与年龄关系不大,与刷题多少关系不大。”作为资深名师,钟老师的深厚渊博是一种引领,谦虚与自省更是一种引领。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二、总结点拨语重心长</font></b></h1> 偃师教研室副主任、高中语文教研员王银龙老师对三位名师的主题讲座给予高度的评价,认为这三场讲座很接地气。特别指出钟老师实在质朴,把高大上的要求与平常的教学结合起来。提醒参培教师既要仰望心空,又要脚踏实地。同时指出课改不是热闹喧嚣的形式,思维品质的提升才是课改的真谛。每学年的精准培训分全国名师来偃培训和本土名师自我培训两种形式,鼓励教师向进行专题讲座的三位教师学习,注重积累,相信涓滴自成江海。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三、同课异构匠心独具</font></b></h1> <div> 按照培训议程安排,下午进行课堂教学展示和互动评课两个环节,执教篇目是新教材内容——闻一多的《红烛》,由偃师高中王冰心老师和偃师实验高中王瑞进行同课异构教学活动。 </div> 王冰心老师从“初读品节奏—细读晓人世—齐读明意象—品读理脉络—悟读话青春”五个环节进行教学设计,以“读”贯穿课堂始终。其中王老师的精彩范读,更是把学生带入到诗歌之中,师生二重读的方法运用也别出心裁。 合作探究环节,王老师在给学生指导。其中连线题的设置,情感变化的波浪线展示,这些让学生把内容和情感一一对应的同时,又形象地理解了作者情感的起伏变化。最后辩论赛的设置,更是让学生们有感而发,学以致用,是一次辩证而深刻的思维训练。 王瑞老师从“说:知作者背景—读:理内容结构—探:析形象语言—听:悟情感主旨—写:晒收获感受”五个环节构思教学,匠心、慧心处处体现。 王老师对“红烛”意象的分析,合作探究分享环节对内容情感、语言特色等问题的设置,处处都体现着高考意识和课改意识。诗歌通过问答形式展开抒情,王老师就让学生找“几处问-问什么”,在问问答答中体会作者情感的抑扬变化,处处都是深刻细致的文本解读能力的示范。《红烛》朗诵视频的播放有效地渲染了课堂的气氛,是多媒体与语文课堂融合的完美呈现,可谓相得益彰。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四、互动评课激励成长</font></b></h1> <div> 同课异构结束,王银龙、罗永安老师安排参加培训的各个学校的学科主任(组长)进行评课:</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王老师在支持进行评课</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罗老师在主持</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参培老师在认真学习交流</h3>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 寇老师在评课</div><div> 各个学校对两位老师的同课异构都给予高度评价,同时也诚恳地提出了一些需要探讨的问题,比如冰心老师的辩论题目的表述是否可以加以改进,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的表述哪个更好,问题设置的难易程度的处理是否可以再慎重一些,希望两位老师能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五、观摩探讨畅写心得</font></b></h1> <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致敬身边的名师</b></h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实验高中 付卫平</div> “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接受的信息越丰富,眼界越能开阔,对事物的认识越深刻。为期一天的高中语文精准培训仿佛一束光,给我们指明了今后工作的重点和方向;又仿佛一股清流,使我们干涸的心田得到滋养和润泽。这次的培训由三个主题报告和两节同课异构的观摩课组成,内容丰富,环节紧凑,使我深受教育。集腋成裘,平凡产生伟大。<br> 课堂上,我们每一名教师都会遇到突发情况,我们都有过化危机为机遇的高光时刻,我们都绞尽脑汁、精心准备过示范课公开课,我们在工作实践中都展示过自己的看家本领和教育智慧。但很多精彩的教学瞬间,我们转眼就忘得一干二净。忙和累,是正当理由,更是难辞的借囗。懒惰才是真正的原因。陈志伟老师的《基于问题情境导向的启发式语文课堂探索》,张迎佳老师的《基于六步导学讨论语文的半壁江山》,和钟磐老师的《2021年高考命题要求解读及高考命题展望》三场讲座,不仅有高屋建瓴的理论知识,更有大量的教育教学案例赏析。这些生动活泼的案例,使讲座显得丰满,灵动,有趣。这些教育事件,我们都已经经历或正在经历,有没有把事件变成文字和故事,有没有深入思考形成体系,是教师与名师、平凡与伟大的分水岭。<br> 发掘特长,好课自有魅力。人无完人,教师也不可能面面俱到,是完美的个体。但如果教师找到自己的看家本领,并能够把它发挥到极致,就可以实现完美教育。王冰心老师的课,授课声音是一绝,堪比播音员。课堂上,王老师充分发挥了自身的优势,一次次示范朗读,给学生指导朗读的技巧和方法,声音不高不低,不急不缓,抑扬顿挫,恰到好处,很亲切,但又有摄人心魂的力量,给人美的享受。我们教师有的讲课很有激情,有的擅长粉笔字和简笔画,有的态势语言很有感染力,还有的喜欢唱歌、讲故事……无论哪一种爱好和特长,都可以在教育教学中无限地放大倍数,放出光芒,进而引领学生。勇于挑战,才能不断超越。<br> 我们常说千里马是赛出来的。敢于挑重担,才能够挑得起重担。挑起这次讲座重担的,不仅有经验丰富的陈校长和钟主任,更有三位年富力强的后起之秀。他们当中,有的兼任学校管理工作,事务繁忙,还有正在哺乳期的年轻妈妈王瑞老师。我曾经问自己,如果换成我——孩子嗷嗷待哺,敢挑这个担子吗?能挑得起这个担子吗?答案真的不确定。面临困难和挑战,王瑞老师没有推脱,没有叫苦叫累,这种勇气和毅力令人感动,更令人佩服。只要拿出拼命三郎的精神,我们每个人都能够不断地超越自己,不断地接近成功。<br> 套用习总书记的话:“学生是出卷人和阅卷人,我们是答卷人。”让我们向身边的名师学习,在教育教学中交上一份请出题人和阅卷人满意的答卷!<br><h3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b>培训之后话感触</b></span></h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偃师高中 黄科锋</span></div> 5月18日全天,在偃师高中报告厅,偃师区教育体育局关于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学科的精准培训如期举行,此次精准培训同时也是偃师高中寇宏伟语文名师工作室第十五次研修活动。<br>陈志伟校长的专题讲座《基于问题情境导向的启发式语文课堂教学探索》娓娓道来,声情并茂,引人入胜。我感触最深的一点是:疑者,觉悟之机也;以“疑”设境,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br> 张迎佳主任的专题讲座《基于六步导学,讨论出语文的半壁江山》质朴而充实,散发着实践的光辉。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字形正误的对比讨论,而这些讨论的良好效果恰好又印证了陈校长以“疑”设境的思想。<br> 钟磐组长的专题讲座《2021年高考命题要求解读及高考命题展望》紧扣时代脉搏,深度解读高考,对于“卷海”大胆取舍,提出了应对今年高考的一些预测及相应的方法举措。我印象最深的一点是他的一句话:“偃高学生的50分以上的作文应该超过百分之四十。”我深以为然,又感到任务艰巨。<br>王冰心老师和王瑞老师同课异构新教材《红烛》,也给我诸多启发,大家评点十分到位。<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b>瞄准考纲 立足课堂</b></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高中语文教学精准培训心得</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偃师高中 王晓佩</span></div> 5月18日上午,在偃师高中学术报告厅内,偃师区全体高中语文教师济济一堂,参加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学科精准培训。本次培训,作课和作报告的全是本区内的一线教师,新颖的培训方式让参训教师耳目一新。<br>从上午八点半到下午五点多,全体教师专心听讲、积极讨论,培训非常成功。个人最深的感悟是高三的语文教学一定要紧扣考纲,立足课堂。<br> 研究考试说明,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br>钟磐老师的发言再一次提醒老师们:一线教师要经常阅读并深入研究《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高考试题分析》等指导性文件,研究高考双向细目表,精选试题增强训练的针对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备考效率。<br>以问题激发兴趣,引导语文教学。<br> 陈志伟老师《基于问题情景的启发式语文课堂教学探索》围绕“问题情境创设的要素和方法”两个方面,详细剖析了以问促教的操作技巧,对语文教学具有直观的示范作用。<br>围绕六步导学,突出讨论的重要性。<br>张迎佳老师《基于六步导学讨论出语文的半壁江山》深入浅出,用课堂教学故事现身说法,与会教师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讨论在课堂上的巧妙作用。<br>不拘一格组织课堂,千方百计提高效率。<br> 王冰心老师和王瑞老师同课异构,各自用不同的方法讲授课文《红烛》。王冰心老师以朗读为重点,通过学生自读、轮流朗读、教师范读、分节朗读等方式组织教学内容,用朗读点燃学生的激情,教学效果非常好。王瑞老师以“说”“读”“探”“听”“写”等方式组织教学内容,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既让学生全面而细致地理解了诗歌,又紧扣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会老师感到深受启发。<br> 语文教学重在探索,激发兴趣、贴近高考、突出实用、培养能力,不一定面面俱到,但是高效课堂是我们共同的追求。与会教师将以这次培训为契机,思考教学、改进教学,让自己的课堂充满掌声笑声质疑声,让每一位学生在笑声中迎来语文能力的提升。 时近小满意深长,精准培训活水淌。初夏已至,绿意已浓,绿荫渐成,一切都是正美好的时光,精准培训又恰似源头活水,无论是专题讲座还是同课异构,无论是总结点拨还是互动评课,都是在给我们教育工作输入新鲜的力量。我们定要把握机会,为思想和生活,为学习和工作汲取源头活水,汲取向上生长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