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满

希贤国医小课堂

<p class="ql-block">小满,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八个节气,夏季的第二个节气。每年的5月20日到22日之间。小满,意味着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此时气温明显升高,雨水开始增多。</p> <p class="ql-block">所谓物候是指自然界的花草树木、飞禽走兽,按一定的季节时令活动,这种活动与气候变化息息相关。因此,他们的各种活动便成了季节的标志,如植物的萌芽、发叶、开花、结果、叶黄、叶落、动物的蛰眠、复苏、始鸣、繁育、迁徙等,都是受气候变化制约的,人们把这些现象叫做物候。</p> <p class="ql-block">所以小满有三候。一候苦菜秀。苦菜是一种常见的野菜,它的花呈白色或明亮的淡黄色,叶子是苦的,根茎可以入药,有清热去火的功效。小满时将苦菜挖来洗净,加工后即可食用。二候靡草死。靡草是指一些喜阴的植物。此时一些细软喜阴的草类在强烈的阳光下开始枯死。三候麦秋至。“麦秋至”原为“小暑至”,“秋者,百谷成熟之期,于此时虽夏,于麦则秋,故云麦秋也”。此时夏天成熟的麦子快要收割了。</p> <p class="ql-block">此时,农事活动也即将进入大忙季节,夏收作物已经成熟,或接近成熟;春播作物生长旺盛;秋收作物播种在即。北方地区的春播工作已基本结束,各地要做好春播作物的田间管理,近期出现降雨的地区要抓住雨后的有利时机,及时查苗、补种,力争苗全、苗壮;同时注意防御大风和强降温天气对春播作物幼苗造成的危害。</p> <p class="ql-block">养</p><p class="ql-block">《内经》:“诸湿肿满,皆属于脾”。中医认为,像四肢沉重、容易疲劳、失眠、食欲下降、恶心、头晕等问题都跟体内湿气淤堵有关,属于脾失健运,需要在湿气刚开始时消灭掉。脾主运湿,脾胃功能好,就能把多余的湿气运化出去。所以,小满时养生的重点就应该放在健脾祛湿上。</p> <p class="ql-block">养心败火最安全</p><p class="ql-block">其实对于在夏季的时候都有着心火旺的时候的,而且不少的人都是会直接出现了口干舌燥或者是大便干结的这些情况,而且对于在夏天的时候,都有着烦躁不安还有就是很容易会发脾气,因为在这个时候气温慢慢升高,让人们的心理都是紧张起来,也直接导致了心火过旺,而所谓的心火过旺,其实就是一个暑气的说法,所以在这个时候要注意心火对人体所造成的伤害。</p> <p class="ql-block">穿着</p><p class="ql-block">  小满过后的温度会逐渐增高,穿衣服的时候要选择宽松舒适的衣物,这样活动方便,身心愉悦。当然,在这样高温的季节,不要以为穿着越暴露越凉快,一定要选择适合的衣物。值得注意的是,小满以后可能多降雨降温,所以一定要适当增减衣物,防止因温度不适而引起感冒。</p> <p class="ql-block">饮食</p><p class="ql-block">进入夏季,天气炎热,人体消耗增大,一方面急需补充营养物质和津液,另一方面因暑、湿气候的影响易导致脾胃正气不足,胃肠功能紊乱。夏日饮食不宜过饱,通常吃到七八分饱就可以了,应以少量多餐为原则。但一定要注意全面、均衡的营养搭配。有些人受天气影响,食欲不振,则可以吃得稍微清淡些,少吃或不吃油腻厚味、油煎的食物,可多食用冬瓜、白萝卜、番茄等,化湿通淤、有助于改善肠胃功能的食物;可饮决明子茶、大麦茶、菊花茶、苦丁茶、绿豆汤等。所以在饮食上应以健脾养胃为原则,以汤、羹、汁等汤水较多、清淡而又能促进食欲、易消化的膳食为主,这样才能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p> <p class="ql-block">饮食调养宜以清爽清淡的素食为主,常吃具有清热利湿作用的食物,如红小豆、薏苡仁、绿豆、冬瓜、丝瓜、黄瓜、芦笋、黄花菜、水芹、荸荠、黑木耳、藕、胡萝卜、番茄、西瓜、山药等.忌食甘肥滋腻、生湿助湿的食物,如动物脂肪;也要忌食酸涩辛辣、性属温热助火之品及油煎熏烤之物,如生葱、生蒜、生姜、芥末、胡椒、辣椒、茵香羊肉、狗肉、鹅肉等。</p> <p class="ql-block">家居</p><p class="ql-block">小满过后,气温明显升高,雨量增多,夏季要防止湿邪侵袭,在居住环境上,切忌潮湿。家中一定要做到通风、防潮,如果室内过于潮湿,空气污浊,不仅家具、衣物因湿气发霉、长毛而损坏,还可能会损伤人体阳气。不要长时间待在较冷的空调房,建议常备披肩或者外套,以保护肩颈。在空调房待一段时间后,一定要站起来适当活动四肢和躯体,以加速血液循环。</p> <p class="ql-block">睡</p><p class="ql-block">小满当顺应夏季阳消阴长的则律,早起晚睡,但要保证睡眠时间,以保持精力充沛、维持身体各项机能正常运转。建议成年人每天保证7小时高质量的睡眠,晚上11点前进入安静入睡状态。晚上睡觉时,要注意保暖,避免着凉受风而患感冒。同时,也应顺应夏季阳消阴长的规律,适当增加午睡时间,以保证充足的睡眠。</p> <p class="ql-block">动</p><p class="ql-block">不少人存在这样一个误区:由于夏天出汗多就懒于运动了。其实夏日仍需维持适量的运动,但不宜太激烈。小满时节,可多参与下棋、书法、钓鱼等怡养性情的运动,也可晨练,以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为宜,避免大汗淋漓,伤阴也伤阳。运动后,要注意及时补充水分。</p> <p class="ql-block">静</p><p class="ql-block">小满时,人们易烦躁不安,此时要调适心情,以防情绪剧烈波动后引发高血压、脑血管意外等心脑血管病。古人认为,夏主火,内应于心,夏季应该特别重视对心脏的调养。西医也认为,夏日炎热会影响人们的心脏功能。天气变热,体内血流加快,心脏的负荷也相应变大,因此夏季应平心静气重养心。</p> <p class="ql-block">小满节气皮肤病要早预防</p><p class="ql-block">小满之后雨水多,湿气伤肤更伤身,小满节气除了“农作物饱满”,还包含另外一层意思,“小满小满。江满河满。”说明从这个时候开始,雨水开始多了起来,小满过后,雨量有了明显的增加,空气潮湿很是明显。夏季闷热潮湿,因起居不当必将引发风疹、风湿、汗斑、湿疹、脚气等,正是皮肤病发作的季节。《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中说“邪气中经,则身痒而隐疹”可见,古代医学家对此早已有所认识。<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中医认为,这些皮肤病的发生与天气闷热和潮湿有很大的关系,特别是对于老年人来说,湿重是这个时候发病的主要原因。</span></p> <p class="ql-block">清心安神要按摩劳宫穴和中冲穴</p> <p class="ql-block">按操劳宫穴可缓解心慌气短</p><p class="ql-block">劳宫穴位于第2, 3掌骨中间。握拳时,中指指端下即是该穴。有清心安神、消肿止痒的作用,像中暑、心痛、烦闷、胸胁痛、口疮、舌烂、口臭,都可以按劳宫穴。劳宫穴是一个大补穴,揉这个穴可以使心情放松;心慌气短也可以按揉此穴予以缓解。</p> <p class="ql-block">中冲穴祛热清心火</p><p class="ql-block">该穴位于中指指端的中央,有开窍醒脑、泄热清心的作用。像中暑、昏厥、中风昏迷、热病、吐泻、耳鸣、心痛等,都可以按摩中冲穴。中冲穴可以点刺出血,为急救要穴之一也可以用指甲掐或用指节格,相比之下,用指节格效果会更明显。同时,中冲穴也是泻心火的要穴,心火旺或口舌生疮,不妨按揉该穴。按摩时,以左手手指甲掐按右手上的中冲穴,约1分钟即可,再换右手掐按左手中冲穴1分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