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今天是2021年5月20日,开展关于“天水市贫困地区‘一对一精准帮扶培训项目‘送教下乡’语文培训”的第三天,各位参训教师精神饱满,以端正的学习态度进入今天的学习状态。</p> <p class="ql-block"> 上午第一节是由马跑泉中心学校三年级张霞老师执教的《火烧云》,第一课时 。</p> <p class="ql-block"> 《火烧云》这篇课文在笔者的我认为以“变”字统领全文,且节节有“变”,使自然美、人与物之美在“变”中表现的淋漓尽致,张老师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注重学生的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火烧云的美,从而激发学生对火烧云乃至自然景观的喜爱。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教给了学生学习方法。整节课学生的学习效果非常好。</p> <p class="ql-block"> 上午第二节课是由马跑泉中心学校三年级田卓老师执教的《火烧云》,第一课时。</p> <p class="ql-block"> 田老师在教学中,首先注重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关键语句,深入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感情,其次紧扣文章中的一个“变”字,沿着“情感线索”引导学生发现是什么在变?为什么会变?变的怎样?田老师的这种巧妙设计正是学习的核心。这种教法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上午第三节课是由来自兰州市七里河区健康路小学三年级王琳老师执教的《火烧云》一文。</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首先王老师注重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关键语句,深入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她让学生自己读书,发现句子的特点,从而使学生认识到,这个句子采用排比的写法,并用短句,从读中感悟变化“快”的特点,体会作者的喜悦之情。</p><p class="ql-block"> 其次王老师注重学生朗读训练,抓住一个“读”字,在读中锤炼学生的语言美,通过反复朗读,体会字里行间的情感,进而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p><p class="ql-block"> 王老师的这节课既有深度又有广度,以“无声胜有声”的教学理念渗透于个人的教学观之中。</p> <p class="ql-block"> 下午第一节课是由张霞、田卓、王琳三位老师说课、自我评课、互评与参训教师研修评课阶段,首先三位老师对自己在今天教学中的“得”与“失”,展开发言,同时对其他老师的课进行评价,三位老师用精准的语言诠释得失,更重要的是他们在用“态度”精准定位,用“专业素养”获得教学感知,用“情感”沉淀方法。</p><p class="ql-block">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法无涯,需要我们大家一起探索,在这场“有所思、有所悟”的研修活动中何尝不是一种成长呢?谢谢三位老师真诚的分享。</p> <p class="ql-block"> 第二阶段是由各学区、学校代表老师发言,他们各抒己见,积极发言,结合三位老师精彩的授课以及自己的教学困惑一一展现,能看的出各位参训教师带着“困惑”学习,带着“答案”回家分享,满怀期待,漫卷的字迹满载希望。</p> <p class="ql-block"> 第二节课是由王琳老师执教的论文分享《我的教学观》,本次活动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分别是“教学内容要真实、教学过程要朴实、教学评价要贴切”,就三方面引导教师深入理解学科特点、知识结构、思维方法,科学把握学生认知规律,上好每一堂课。</p><p class="ql-block"> 最后王老师提出一个问题“语文教学中如何取舍,教什么,如何教”的问题展开讨论,大家积极发言,畅所欲言,课堂气氛活跃有序。</p><p class="ql-block"> “取之有度、舍之有节”,教学就应该有侧重点,“尽信书不如无书”这就要求我们精准的定位学情,因材施教,有合理、科学的教学观,这个问题需要我们在长期的教学中探索、寻找,在挖掘中总结。</p><p class="ql-block"> 在此我认为有“问题、有反思” 这就是学习,同时也是成长。</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翻看研修手册首页有这么一句话笔者和大家共同分享“研修对每位老师而言,是一次涅槃塑新,感受新知的蜕变,是一次远离浮躁喧哗、感受宁静致远的经历;更是一次洗净铅华、迎接本我的过程。在这里,我们可以‘修篱种菊’,静享自己的精神家园”。老师们!让我们一起出发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