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亮的日子

李艺

<p class="ql-block"><b> 在县文工团学习的日子</b></p><p class="ql-block"> 1972年元月,营长要到61医院住院。之前,为我们独立二营宣传队联系了十个名额到县文工团学习半个月。</p><p class="ql-block"> 临行前,营长宣布了三条纪律:第一、要珍惜这次机会,宣传队成立不久,要通过学习,尽快把水平提高一步。第二、注意影响,严格纪律,我们毕竟也叫部队。第三嘛说到这里他狡黠地一笑:“你们可以放开肚皮吃,军人嘛,就要吃得,我以前一个战士在那里煮饭,不愁没有你们吃的!”噢!众人一声欢呼。</p><p class="ql-block"> 县文工团在61医院背后一个小山梁,几幢五十年代的老式平房,文工团大约四十多人,演员多数来自本县傣、佤、拉祜、僾尼山寨。营长带我们到达时,文工团长已带着全团人员列队欢迎我们,已腾出了两间最好的房子安排我们住宿,早打扫得干干净净。稍事寒暄,热腾腾的洗脸水就端上来了,随后又是热饭热菜端到房间,我们简直受到贵宾待遇,真是受之有愧坐立不安。素昧平生,就因为我们是汉人?是大城市来的?不!他们是在用边疆人特有的方式和质朴的感情召待客人。</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早上,练功房的声音惊醒我们,糟了!还不快起来,手忙脚乱跑到练功房,见演员们已是大汗淋漓。当我们练完功回到房间时,热水已摆放在门口,随后早点又送到房间。尽管边疆地区生活差,物资匮乏,但我们每天吃的数量、质量都不差,很少重复花样。才到边疆,没有油水,活动量又大,如今有这般好饭食,十个人都如饕餮。我们五男五女曾一顿吃光了一大脸盆红烧牛肉、一大脸盆米饭,以至顿顿饭菜数量充足。</p><p class="ql-block"> 在文工团学习的十五天时间,我们结识了很多朋友。我们和这些普通的人在一起生活、练功、看他们排练,还和他们一起做清洁、上山砍柴火。他们每个人都是那么热心和耐心地解答、示范我们提的问题。例如旋转腾空技巧、手脚如何协调到位、各种舞蹈语汇如何应用、如何化妆、如何用嗓以及乐理知识和乐器演奏等等,真是受益匪浅。回想在边疆七年,那短短的十五天是我生活中难以忘怀的一页。</p><p class="ql-block"> 带我的小翟是拉祜族,一张娃娃脸,才17岁已是团里的台柱子,可以一口气转几十个旋子,演技被思茅地区文工团看中,借调去了几天不习惯,想妈妈就回来了。他教我化妆,说我的眼线、唇线都很好,不用怎么化,关键是人瘦,颧骨处要打深红色,鼻翼稍大了一点,要注意化小。</p><p class="ql-block"> 别看小小的文工团,在思茅地区名声挺大。舞蹈编导李长富,一个三十多岁的拉祜族汉子,边创作边领舞,举手投足,轻柔曼美,落地没有一点声响,与他那黑瘦硬朗的形象极不相称,可一跳起洪常青又是虎虎有声英俊潇洒。他妻子是独唱演员,也是拉祜族,歌唱得清丽婉转,高音声如裂帛。他俩是1964年在北京参加全国少数民族汇演时认识的。他曾叫我们去他家看照片,是全体演员与毛主席、刘少奇、朱德等国家领导人的合影。手捧照片就见他眉飞色舞格外兴奋,有的地方还无法用准确的汉语表达。</p><p class="ql-block"> 全团排练时,看到一个梳偏分头,穿对襟丝棉衣,围一条长围巾的中年人在指挥乐队。一位瘦小的中年女子担任首席小提琴手。我暗自惊讶,在这里竟有这等艺术家气质的人!后来知道演奏小提琴的叫聂丽华,是民族音乐家聂耳的亲侄女,乐队指挥是她爱人,在那个年月受到不公正待遇送到边疆来“锻炼”的(前年,我在收音机里听到广播剧《翠湖春晓》,作曲、演奏聂丽华,才知道聂老师已回到昆明)。</p><p class="ql-block"> 转眼学习就结束了。离开的头天晚上,全团人员为我们开了欢送会,桌子上摆满糖果、水果。我们推选一位知青向他们表达深深的谢意。带我们的老师分别在我们脸上作了一次化妆示范,细心勾画耐心讲解要领,还送给我们每人一套演出化妆用具。我们深深地感动着,夜深了,大家还不愿离去。</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茶场的卡车来接我们。上车时,文工团好多女同志都流下了眼泪,跟着车一送再送,叫我们有空来文工团玩,以至驾驶员不得不松开油门让车慢慢移动,他惊讶才半个月时间,怎么就培养起那么深的感情。终于我们依依不舍挥手告别,车开出很远,还看见他们在挥手张望,大家忍不住泪眼模糊……</p><p class="ql-block"> 忘不了,淳朴的边疆人!</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写于1995年</p><p class="ql-block">&nbsp;</p><p class="ql-block">后记:2011年4月我第二次回澜沧时,曾向人打听李长富,说是早已退休,夫妇俩现在昆明定居安度晚年。</p><p class="ql-block">&nbsp;</p><p class="ql-block">&nbsp;</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