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农历四月初八是什么节日?百度上是这样说的: 公元前623年,农历四月初八,佛祖诞生在北印度,有天上九龙吐出香水为太子洗浴。因为有此典故,便有了庆祝的重要内容之一:以香水沐浴佛身。所以,这一天是佛祖的生日,也被称为浴佛节又名佛诞节。这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起的 宗教节日,但是又加入了中国本土元素,显示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其中的浴佛、斋会、结缘、放生和求子、祈福在过去广为流行。中国的庙会是多元的,既有佛寺庙会,也有道教庙会,还有佛、道、儒结合的庙会。总之,庙会已不仅仅限于佛事了。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四月八在全国来说就是一个传统的庙会日!这一天,全国的不少地方都举办庙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庙会是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一种传统民俗活动。民俗是一个国家或民族中被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庙会就是这种生活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的产生、存在和演变都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年版《 辞海》这样解释:“庙会亦称‘庙市’。中国的市集形式之一。唐代已经存在。在寺庙节日或规定日期举行。一般设在寺庙内或其附近,故称‘庙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远古时期,祭祀是人们生活中一件经常而又具有重大意义的事情,早期的祭祀主要是祭祀祖先神和自然神。在祭祀祖先神和自然神的过程中,人们聚集在一起,集体开展一些活动,如进献供品、演奏音乐、举行仪式等,这种为祭祀神灵而产生的集会可以看作是后世民间 庙会的雏形。实际上,从“庙会”两个汉字本身也可以看出这点,“庙”最初就是指供奉神灵尤其是祖先神灵的建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庙会起源于寺庙周围,所以叫“庙”;又由于小商小贩们看到烧香拜佛者多,在庙外摆起各式小摊赚钱,渐渐地成为定期活动,所以叫“会”。久而久之,一些地方的庙会有了固定的地点与日期,发展传承了下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农历四月八,各地流行有不同的节日 风俗。民间传说牛王为神,有的地方在农历四月八为牛过生日,称牛王诞,尧都区魏村牛王庙就是这样。而在山西乡宁县这一天则在柏山(后改在结义庙)集会,祭祀晋国大夫荀息,后改祭关公、张飞和刘备,会上争食油糕,又称油糕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洪洞又是另外一种说法:四月八则成为祭祀关圣的日子,传说是这样的:在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是不是四月初八这一天加封的就不清楚了,明神宗加封三国时代的忠良大将关羽为“三届伏魔大帝神威远震天尊关圣帝君”。为了纪念这一天,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四面八方的善男信女及各界群众,都会到明姜南社村的关帝庙进行朝拜、祈福、祝愿。四月初八明姜传统古庙会始于明万历年间,距今已有400多年,庙会自明代兴起,是一种宗教和民俗的合作项目,它是一种集祀神、娱乐、商贸于一体的活动。有庙就有神,有宗教神、自然神、民族神、地方神、英雄神等等。是神就有香火祭祀,祭祀的人多了,规模扩大了人数众多,这些人要吃、要喝、要住、要服务……就逐渐有了商品交易,形成了“市”,发展成为庙市或庙会。中国是农业大国,庙神多与农业生产、农民生活息息相关。这也是当地老百姓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民俗活动,文化积淀深厚,地方特色显著。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传统的庙会,成为了当地优秀的民俗文化,即 四月八庙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农耕社会的庙会期间,又恰逢春夏之交,小麦即将成熟,附近百姓则会借此机会逛逛庙会,购买些日用品及杈把扫帚来为收割麦子做准备,因此四月八庙会也被人们称为 “杈把扫帚会”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到了八十年代后期,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求,活跃地方的经济,政府则将四月八庙会定为 “ 物资交流大会”,庙会也由最初的一天扩展为多天,一般是五天,即每年的四月初六至初十。让人们借此机会相互交换物品以取得自己所需要的物资,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当时人们的部分生活需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明姜四月八,扠巴扫帚会。真正是民间传统商贸活动的展示,是农村老百姓的生活写照,你看商品琳琅满目,物美价廉,游人如织,交易的吆喝声此起彼伏,嗨!河捞面,麻花儿,酥肉,饽饽子!高昂豪爽的赵县口音使人回忆起来童年的过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庙会期间还会邀请能看上眼的剧团前来进行戏曲表演,活跃庙会期间的文化氛围,助力庙会暨车马骡子扠杷扫帚物资交易的圆满成功,更让人们近距离的感受中国传统戏剧文化的魅力,为传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出一份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通过每年的庙会,人们也会在此期间到关爷庙进行祭祀祈福,祈求未来的日子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寓意祛邪避灾、岁岁平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时代在不断的发展进步,虽然杈把扫帚已经不再是人们收割麦子的必需品,人们也不需要借助庙会来交换或购买自己想要的东西,但四月八庙会依旧被人们所看重、所传播、所延续,许多的洪洞人以及附近县市的商家依旧会按时来逛街、看热闹、“赶会”。这也是人们眼中、思绪中的一种乡愁。但愿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延续,生生不息,直至永远。</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