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德小学举行名班主任工作室共读交流会

明德 李晓颖

<p class="ql-block">  五月,草木繁盛,花儿娇艳,尽收眼底的美丽挥之不去,身心陶醉于此的我们怎能辜负这五月花红柳绿的期盼。为全面提升工作室成员的专业阅读能力,德育副校长杨民华、工作室主持人李晓颖、德育副主任屈翠霞,在本周四下午带领全体成员开启了专业“啃读”之路。</p> <p class="ql-block">  我们选读的第一本书籍是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堪称是教师精神的打底子书籍。我们本周共读的条目是代前言、用大众立场看大家作品和第51、52条建议,围绕教育思想核心、大教育、教育怎样培养母亲和父亲做好学校和家庭的协同教育工作进行。 </p><p class="ql-block"> 俗话说:一本书,一个人读有些乏味;一本书,一个人读有些困惑;一本书,一群人读就有动力;一本书,有人领读就特别给力……</p><p class="ql-block"> 今天共读的流程为:朗读者朗读文本,工作室成员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理解文本上面,最后由导读人杨校长对这一部分进行导读,在导读的过程中,大家如果有问题可以随时进行提问,展开互动式的交流。</p><p class="ql-block"> 主持人李晓颖强调阅读提示:第一、在共读前的自读非常重要,如果没有充分的预习,仅仅靠这个时间的读就有可能听不懂或者理解不透彻。另外,我们在共读的时候也会进行一个节选,因为时间有限,我们只选读有关班主任方面的内容来读。第二点就是共读之后的重新读也非常重要,最好是能在晚上的时间能把白天进行的内容和知识点来进行梳理一下,把自己的收获写下来。可以心得的形式写在笔记本上,也可以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来呈现,还可以写成文字版编成美篇或发表在公众号上。第三、不要寄希望于通过杨校长的导读能够读懂,关键还在自读。有时候读不懂也是正常的。这样的书籍没有反复的读就很难理解。最后一点就是:聆听比言说更重要。听比说更重要,努力的去听懂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是什么?听懂杨校长在解读的时候说的什么。</p><p class="ql-block"> 杨校长对今天共读的内容做了详细的解读,并结合实例以及我们学校的育人理念进行阐释。工作室成员们以自己班级学生事例各抒己见进行讨论、分析。</p><p class="ql-block"> 最后杨校长提出了五点预习作业供大家梳理:</p><p class="ql-block"> 1、基于苏氏的教育思想和明德小学核心文化理念系统,该如何寻找其中的契合点?哪些教育思想可进一步强化和改进我校文化理念系统?</p><p class="ql-block"> 2、基于苏氏教育思想下的教育目标和职能、素质教育和教师责任,明德小学新时代教育价值观的现实意义在哪里?我们又该如何去贯彻和执行?</p><p class="ql-block"> 3、基于智育与德育之间不可分割的关系,作为即是学生教师又是班主任的教师,该如何把他们有机结合在一起呢?如何把班会上成一节高水平的综合德育课呢?</p><p class="ql-block"> 4、基于培养孩子个性的三项要求(感兴趣的学科、课外活动、书籍),我们了解自己的学生吗?又该如何在连续的学年间去记录和传递学生的个性“清单”呢?</p><p class="ql-block"> 5、基于苏氏五育并重、相互联系、过程与目标统一的理论,我们该如何把五育整合在一起,共同去培育学生的精神世界和幸福生活?朱永新的新教育核心理念:过一种幸福完成的教育生活。明德小学:为孩子的终生幸福奠基础。我们的理念和新教育的理念不谋而合。</p> <p class="ql-block">  捧着《给教师的建议》,围坐一起,朗读,聆听、沉思,质疑,探寻……大家深深地感受到沉静的会议室空间里流淌着什么,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文字、思想、真理和每位老师的情感、生活和生命在不断地共鸣和编织,这是关于热爱与执著、教育真谛与智慧的一股清泉在不断地流淌……</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两节课的共读,朴素而隆重,宁静而悠远,</span>大家收获的不仅是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最重要的是深刻领会了啃读经典的秘笈:时间和难度不是问题,热爱真理、渴望成长和潜心专注才是啃读经典的最好方法,有人引领是遭遇暗黑无路可走时最亮的一束光,让我们迎着这一束光,哪怕是萤火虫的光芒,我们也要向着明亮那方……</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工作室成员心得体会</b></p> <p class="ql-block">  周素勤,本科学历,1998年参加工作,中小学一级教师。从事班主任工作20多年,现任六(3)班班主任兼语文教师。商丘市骨干教师。</p><p class="ql-block"> 人生格言:把爱带给每位学生,用千百倍的耕耘换来桃李满园香。</p> <p class="ql-block">  《给教师的建议》读书心得</p><p class="ql-block"> 工作室成员:周素琴</p><p class="ql-block">  初看《给教师的建议》这类书名,总以为是纯理论的书,高深莫测,无法走近。业余随意翻翻,才发现不知不觉已沉浸其中。合上书本,细细品味,品出了好老师的一个基本特质:宽容。</p><p class="ql-block"> 当今竞争时代,教育的竞争是其他各种竞争的先决条件。家长挑选学校,孩子选择老师。这些现象已屡见不鲜。可以说一个学校创办是否成功,管理固然很重要,如果说老师的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那么宽容无疑是判断一个老师是否是好老师的重要标志。</p><p class="ql-block"> 一个宽容的老师必须要有一颗慈母之心。母爱能产生一个奇迹,师爱能产生一片奇迹。著名的赏识教育创始人周虹所创造的周婷婷们,不正是用爱之溪水浇灌出的灿烂花朵吗?拥有了爱心就会有责任心、进取心、创造性。只有爱的教育,才是人性化的教育。因为教育中充满了爱,才没有“差生”;因为心中有了爱,才有了还是自己班级里的学生好;因为倾注了爱,师生才如朋友。老师的关爱,使孩子们觉得世界是那么的美丽;老师的慈爱,使孩子们感到寒冬如此的温暖;老师的严爱,使学生能够遨游知识的海洋。</p><p class="ql-block"> 春雨能温暖冰封的泥土,朝阳能抚慰心灵的湖水,生命的歌声能唤醒一粒粒沉睡的种子。爱学生,就要像春风化雨般无声,让他成为莘莘学子心目中的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最为催人奋进的有效情愫,让他成为人的一生中一道最赏心悦目的亮丽景致。爱的阳光,会使一棵棵小树苗茁壮成长;爱的教育更让一群群孩子健康快乐地生活!</p><p class="ql-block"> 老师要会欣赏学生。一个人活着,最本质的意义不是被人承认自己的价值吗?孩子所以是孩子,更因为他们的心是透明的。每个孩子都有好表现被承认被表扬的欲望。孩子的才能就象一个巨大的沉睡着的矿藏善于发现并且放大孩子们的闪光点,让他们及早苏醒过来。要为孩子们的哪怕是一点小小的进步和长处而欣喜,孩子会在不断的鼓励声中快速地幸福地成长。孩子的天性好动调皮,犯的错误必然带有反复性,但我们要认识到,即使是一个犯人,也必定会有他的闪光点,何况是一个涉世未深的孩子呢。有的老师遇见学生犯错,总是火气冲天,大发雷霆,训斥甚至罚,“恨铁不成钢”,试想,一个心胸不开阔情商又不高的老师怎能教出富有爱心知识丰富能力较强的学生呢?千万不要用死的规矩来硬套鲜活的学生。“开心的工作,快乐的生活,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宽容 ”面对可塑性还很强的孩子,我们为什么不能多一份宽容呢?让我们多一份耐心,在下一个路口再等等孩子吧!</p><p class="ql-block"> 宽容孩子,可以避免好多悲剧;鼓励孩子,信心百倍;欣赏孩子,事半功倍;表扬孩子,积极进取。欣赏学生,使学生获得一种被关注、关爱的情感满足。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始终伴随着理解、信任、友爱、尊重、鼓舞的心理体验,通过老师的赏识教育,也能学会去欣赏别人,这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也许世界上最美丽、最动人的花朵,就是绽放在孩子们脸上的笑容,让我们学会欣赏学生,换来孩子们越来越多的灿烂笑容。</p><p class="ql-block"> 老师要有和学生相处的激情,要善于面对领导同事可能产生的误解,也要善于处理社会家长有时的责难。我们要有与时俱进的精神,我们每天都要思考教学方法;有了激情,我们每日就要去学习;有了激情,我们每时都会去关爱学生。爱心和激情是一种巨大的动力,催促老师勤奋前行。对生活洋溢激情的老师,一定有爱心。有爱心的老师,对工作一定充满激情。老师的爱心和激情使校园处处充满生机与希望。社会在发展,好老师的标准也在不断改变,让我们紧跟时代步伐,做一个好老师,肩负起教育这神圣使命。</p><p class="ql-block"> 走进这些教育的行家,多向教育名家取经,多吸收大师沃土中的养分。我相信我们年轻一代的教师面对教学大潮,一定会让宽容之花盛开。</p> <p class="ql-block">  张辉,大专学历,2000年参加工作,中小学一级教师。从事班主任工作20多年,现任二(1)班班主任兼语文教师。</p><p class="ql-block"> 人生格言:用诚心呼唤学生,用真心感化学生,用爱心拥抱学生,用热心温暖学生。</p> <p class="ql-block"> 共读交流会感悟</p><p class="ql-block"> 工作室成员 张辉</p><p class="ql-block"> 5月20日,我们班主任工作室对《给教师的建议》进行了共读。活动开始前,杨校长就给我们定好了共读的具体章节,让我们提前研读,并做好读书笔记。活动中,杨校长和李主任为我们领读,带我们感悟、理解,让大家说一说自己的体会。通过这种方式,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建议》,它就象一盏路灯,给我们指明方向。这本书共有100条给老师的建议,内容充实,全面地反映了作者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p><p class="ql-block"> 文字深入浅出,不愧是一本经典的教育书籍。作为教师,我们就要不断地学习和接受培训;作为教师,我们就应该扎扎实实,静下心来准备每一堂课,上好每一节课;作为教师,我们就应该静下心来研究学问,静下心来读几本书,静下心来总结规律,静下心来反思自己,静下心来细细地品味与学生在一起的分分秒秒,感受其中的乐趣,感受其中生活的意义。我们要有一颗宽容的心、善良的心、感恩的心,做到最好的自己!</p> <p class="ql-block">个人简历</p><p class="ql-block"> 李心灵, 中小学一级教师,中共党员。县优秀教师、市级文明教师、市级优质课一等奖。</p><p class="ql-block"> 从教二十年来,始终以爱心坚守着教育事业。人生格言: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引领学生健康成长,用高尚的师德开启孩子智慧的大门!</p> <p class="ql-block"> 共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p><p class="ql-block"> 工作室成员 李心灵</p><p class="ql-block"> 本学期参加了明德班主任工作室的共读活动,近段时间我们共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暂时共读了几个章节,感触颇深。可以说他的一些教育方法和理念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值得我们广大教师不断思考。通过阅读,我懂得了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好教师,必须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p><p class="ql-block"> 一名教师,只有尽到对学生的责任,才能是好教师。因此,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必须从“责任”两字做起。怎样做才能更好地履行教师的责任呢?</p><p class="ql-block">一、要身体力行,以身作则</p><p class="ql-block"> 我认为要从课堂做起,从小事做起;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自己先要做到,并且要做得更好,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学为人师,身正为范。我一直就是这样来要求勉励自己的。</p><p class="ql-block">二、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p><p class="ql-block"> 教师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水平:对所教课程的内容要非常熟悉,从教材、体系到知识点等都必须了解、掌握;上课能够做到驾轻就熟,深入浅出,难易恰当,重点突出,对学生的回答能及时做出明确的判断,不能模棱两可,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地充实自己,不断地学习。</p><p class="ql-block">第三,要有比较宽广的知识面和反思能力。</p><p class="ql-block"> 教师如果没有比较宽广的知识面,就不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也不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业务水平的提高要靠不断学习、反思和探索,而这背后的决定因素是教师的责任心。</p><p class="ql-block">第四 ,亲其师信其道。</p><p class="ql-block"> 关爱学生,学生喜欢老师,教师的教育才能进行的更加顺畅。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进行交流、谈心,了解学生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情况,从中知道学生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当学生学习上遇到困难,要及时地,耐心细致地辅导,坚持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p><p class="ql-block"> 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这部书,处处渗透着这位伟大的教育家的爱生之情,以及他在教育教学研究中的真知灼见,是不可不读的一部好书,这部书将成为教师的指路名灯。</p> <p class="ql-block">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边共读边记录下随笔收获。感谢学校的领航人,感谢一起学习的伙伴们,通过本次共读活动,让我不仅在思想上有很大的提高,在日常工作中也有很多的改变!!</p>

教师

学生

共读

教育

老师

孩子

我们

工作室

班主任

苏霍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