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主题:中期茶品鉴(大白菜🥬&小白菜🥬)</p><p class="ql-block">时间:2021年2月3日</p><p class="ql-block">地点:周府</p><p class="ql-block">人员:周老师夫妇、于先生夫妇、关老师、宋先生、刘女士、爱好者老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新世纪的普洱茶史上,有一个系列茶,被人用白菜来称呼,它是大益茶历史上的传奇和标志,是班章布朗系列的代表作,它证明了班章转化的优秀内质,是普洱茶历史上标杆式以及里程碑一般的代表作...</p> <p class="ql-block">90年代末一直到2004年,勐海茶厂一直处于改制阶段。为了让茶品能顺利出口国外,从1999年,勐海茶厂为它的二个茶园成功申请了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双认证。这二个茶园分别是大益的布朗茶园和巴达茶园。认证期间,相关专家到达布朗基地以后,发现基地周围有较多的农药瓶,有机认证被专家否决,另外选址,巧合之下,他们选择了当时非常原始和落后的老班章作为认证。同年,国家环保总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通过了对这二个茶园的初步验收,由于在认证为有机食品前,需要经过三年的有机食品转换期,根据规定,大益可以在以这二个茶园出产的茶叶产品外包装上使用有机食品转换标志。</p><p class="ql-block">这个有机双认证的标志,是一个绿色图案,形状类似白菜,所以被茶界约定俗成的称之为“大白菜”。</p> <p class="ql-block">大白菜标志只用在代加工的茶品包装上,在认证成功后,勐海茶厂开启了“来料加工”模式。90年代末,何氏兄弟在勐海茶厂设立特种车间,2000年起,在定制时主要用班章毛料制作普洱茶,开始生产老班章大白菜系列茶品,勐海茶厂应该是当时勐海地区甚至可能是整个普洱茶行业唯一有资格打有机标志的企业。</p><p class="ql-block">白菜系列从2000-2004年间,共生产了200多个品种。</p><p class="ql-block">2003年的小白菜班章茶只生产了一批。</p> <p class="ql-block">2004年下半年,改制后的勐海茶厂不再接受来料加工的方式,福今何氏兄弟的大白菜就没有再生产了,于是何宝强先生上山收购优质班章茶原料改到兴海茶厂加工,在兴海茶厂,何氏兄弟把03准备生产7星的料(因为量不够而留下的)和04年的班章壮芽做了个500克的竹篓装班章沱。这种等级的茶现在应是何氏班章一款最具有代表性的茶。虽然改到了兴海压制,但由于兴海并没有打有机标志的资格,大白菜也不再生产了。2004年至2005年,在兴海茶厂加工的茶都印有孔雀标志,是为“孔雀班章生态茶”系列茶品。2005年何氏成立福今茶厂,继续班章茶的生产。05年有福今成立纪念饼、班章特制青饼。</p> <p class="ql-block">大益在改制前,是一家国营工厂,重生产而轻销售,当时的布朗茶园所产的茶,是由它的大经销商现在的福今茶叶包销的。在福今包销的茶叶外包上的显目位置均印上了有机茶标志,而同期的巴达茶园,却并没有这么做。福今在销售该系列茶叶时,为了说明茶青产地,使用了布朗茶园的地方所在名称----班章!</p> <p class="ql-block">大益布朗茶园,是大益在八十年代种植的密植型茶园,如果按照现在人分的话,是最低级别的茶青产出模式---台地。该茶园紧靠章三,远离老班章寨,当然,在生产白菜的时候,老班章寨的茶叶其实没有如今的地位,也只是个普通的产出茶叶的寨子而已。</p><p class="ql-block">随着三年有机食品转换期的到期,通过了验收的二大茶园,不再使用有机食品转换标志(即白菜),改而使用有机产品标志。</p><p class="ql-block">白菜系列产品从2000-2006年。它对普洱茶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伴随着老班章价格的步步高升,大白菜系列也是水涨船高,二者联动,造就了如今老班章之名。只要喝过班章大白菜的茶友,都会被白菜的王者之气征服。市场给出的反应更加直接,班章大白菜如今的价值已高出其他茶品数倍乃至数十倍,是广大茶友心中的传世精品。</p><p class="ql-block">2006年,大益生产了最后一批白菜,分别是班章有机贡饼、班章有机青饼以及班章有机普饼,被称之为“末代白菜”。这是大益最后一次打有机标志,原因在于布朗基地丧失了有机认证的资格,直到现在,大益的有机基地只剩下了巴达。2006年之后,虽然市场仍旧冒出很多班章大白菜,但很难称得上是真正的“大白菜”,只不过是制假者借用大白菜的名气而已。真正的老班章大白菜,自2006年末早已经绝产,不再重现!</p><p class="ql-block">“班章为王、易武为后”为普洱界所公认,可见班章在普洱茶江湖中的地位。大白菜列班章茶是最早以班章茶为主料制作的普洱茶,称2000年班章大白菜为班章茶的鼻祖,一点也不为过。很多茶友都会听说老班章大白菜系列,它在普洱茶茶界的地位毋庸置疑,那么没有喝过大白菜系列的茶友你们知道老班章大白菜的口感吗?我们将2003年“只生产了一批的小白菜”与2006年“最后一批白菜”进行了土豪对比,下面我们一起来重温下品鉴的过程......</p><p class="ql-block">【普洱茶审评标准】</p><p class="ql-block">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于2020年1月12日上午,在海埂会堂玉兰厅举行普洱市普洱茶十项标准暨品牌建设新闻发布会,完善普洱茶标准体系,包括“七项地方标准”和“三项团体标准”。</p><p class="ql-block">3.1 普洱茶以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并在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采用特定的加工工艺制成,具有独特品质特征的茶叶。按加工工艺及品质特征,普洱茶分为普洱茶(生茶)、普洱茶(熟茶) 两种类型。按外观形态分普洱茶(熟茶)散茶、普洱茶(生茶、熟茶)紧压茶。[GB/T 22111-2008,定义4.1、类型5.1]</p><p class="ql-block">3.2 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以云南大叶种茶树鲜叶为原料,经摊青、杀青、揉捻、日光干燥等工艺制成的茶叶。</p><p class="ql-block">3.3 茶叶感官审评 评审人员运用正常的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辨别能力,对茶叶产品的外形、汤色、香气、滋味 与叶底等品质因子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的过程。</p><p class="ql-block">5.3.2 普洱茶(生茶、熟茶)紧压茶审评方法 </p><p class="ql-block">5.3.2.1 外形审评 审评其形状、松紧度、匀整度、表面光洁度和色泽。分里、面茶的紧压茶,审评是否起层脱面,包心是否外露等。</p><p class="ql-block">5.3.2.2 内质审评 称取有代表性的茶样5.0g,置于250mL的标准审评杯中,注入沸水至杯满,浸泡2min,将茶汤沥入评茶碗中,审评汤色、嗅杯中叶底香气、尝滋味后,进行第二次冲泡,时间5min,沥出茶汤依次审评汤色、香气、滋味、叶底。审评以滋味、香气为主,汤色、叶底为辅,结果以第二泡为主,综合第一泡进行评判。</p> <p class="ql-block">【老杨品饮大白茶(06年)笔记】</p><p class="ql-block">沈阳(北方仓转化比南方慢,但甘甜)存到第9年后涩退去、烟熏味弱,有新的升华和跨跃;</p><p class="ql-block">汤色明亮,琥珀色;</p><p class="ql-block">挂杯香,果香甜香;</p><p class="ql-block">喉韵深、冰糖甜(甘甜,润);</p><p class="ql-block">从第一泡开始体感就明显,持续到全过程,这种高品质的中期茶,体感是灵魂。</p><p class="ql-block">【观察汤色】</p><p class="ql-block">1.小树,第5和第1泡持平,此后下降;</p><p class="ql-block">2.有一定树龄,第7和第1泡持平,此后下降;</p><p class="ql-block">3.树龄高(古树),第9和第1泡持平,此后下降;</p><p class="ql-block">【茶缘·感悟 】</p><p class="ql-block">普洱老茶是时间和空间的载体,承载着社会的变化和岁月的变迁,身上有历史的味道,有时光的沉淀,喝老茶,追忆往昔岁月,感怀悲喜人生。优质的普洱有如奢侈品“好的,贵的,非必须的”,其稀少的存世量本身就是一种“尊贵”和“稀罕”,也许老茶的符号意义远超实用价值,但是老茶带给我们的灵魂冲击,的体感,无茶可比肩。</p> <p class="ql-block">部分资料图片来源于网络</p><p class="ql-block">特别感谢:周先生夫妇,关老师组织本场品饮活动。也感谢参加活动的小伙伴共度了一段美好的下午茶时光。</p> <p class="ql-block">补图:2021年4月中旬,来到大益布朗基地和老班章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