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窑走访记

LCJ

<p class="ql-block">法门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扶风百姓网》于2020年10月19日至24日,连续刊登了我们的《深山砍柴求生记》《夜半深山救生记》和《求生与救生后记》(第二篇文章的作者为插队知青张军),引起了众多网民的关注,许多读者在文后留言,由此更加激发了我对50多年前的事发地----扶风县原法门公社农林大队李家窑生产队,也曾是我的母校陕师大二附中部分老三届知青下乡插队之地的关注和向往。总想着为我们亲属中曾被救助过的六位亲人,其中包括四位已经与世长眠的老人,见见并致谢当年的救命恩人,同时以此回报母校的老三届知青。</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终于有机会了。今年5月17日,天气晴朗,阳光灿烂,我和老伴约好了她们娘家的几位亲友一行共五人,怀着一颗感恩之心,从老家出发,依照手机导航,驱车北上,沿着虽然蜿蜒曲折,但又畅通无阻的水泥大路来到了位于乔山北坡、距佛教圣地法门寺十多公里地的李家窑村。</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一到村口,一条条宽阔的马路和林荫街道、一幢幢崭新的砖混结构民房、一辆辆停放在门前的小汽车即映入了我的眼帘,与我们的知青所回忆的半个世纪之前的小山村相比,显然已经天翻地覆、今非昔比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停好了车,首先看到了正在忙活的两位老农民兄弟,细问后知,一位名叫李忠礼,75岁;另一位名叫李江省,71岁。说明来意,我便问起他们对当年插队知青的印象,两位老人竟能够一一道出半个世纪之前在这儿下乡的五位西安知青的名字:张军、张一鸣、吴旭、魏有奋、张征。他们与这几位知青小伙是同龄人,当年相处很熟,关系挺好,还常指导他们如何干农活。这两位老人虽然没有亲自参与50多年前的施救,但对这件事却记得很清楚。令人遗憾的是,曾直接参与救生的生产队长李邦平、副队长李周信和他的儿子,还有两位饲养员李正德、李丙乾都早已过世,另有一位在世的亲历老人却外出了,无法联系上。对于已经过世的几位恩人,我们不约而同,双手合十,黙黙悼念,以表敬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在两位老人李忠礼、李江省的带领下,我们又采访了曾经的饲养员李丙乾的孙子李新锁(53岁),他是一位国企职工,多年前听爷爷说过当年的救生之事。李新锁说,几个月前,他在网上看到了《深山砍柴求生记》一文后,一口气读了好几遍,还在文后留了言,又把此文转发给了多位乡亲,村里许多人都知道了。没想到今天见到了作者和被救援者的亲属,兴奋的心情溢于言表。</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经几位村民的带领,我们参观了李家窑村民曾经住过的废弃窑洞,还有原饲养室所在地,倾听了李家窑几十年来的变迁概况。随后给他们赠送了《陕西师大二附中老三届知青文集》,还有随身带来的一些薄礼。</b></p> <p class="ql-block">昔日村民住过的窑洞</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接着,我们来到了农林村村委会。十分意外的是,我刚进入村委会办公室,突然有一位干部喊出了一声:“李老师好!”我立即意识到,巧遇学生了。原来是80年代我在武功师范学校教过的一位学生,如今被上级下派到农林村任驻村第一书记,要不是他自我介绍,我肯定认不出了,但一说名字(董志强)顿觉耳熟,一下子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我们与两位驻村干部及村委会主任李明乐热切攀谈,向他们汇报了来意,赠送了《文集》等礼物,并合影留念,建立联系。村委会干部对我们这些不速之客给予了热情的接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两个多小时后,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李家窑,继续北上。迎着蓝天白云、丽日和风,尽情欣赏,一直开车到扶风县与麟游县交界的最高峰瓦罐岭脚下,重温了50多年前上山砍柴的必经之路。我们看到,当年连架子车也十分难行的羊肠小道,如今已变成了任凭汽车奔驰的水泥路面;昔日被砍得光秃禿的荒山,如今已是绿树成荫,鸟语花香,风景如画。一条数百米长的铁栏扶梯从山峰脚下直通山巅,瓦罐岭变成了闻名遐迩的旅游胜地。攀着扶梯,我们兴致勃勃的登上海拔1600米的瓦罐岭,举目四望,难有的一种引人入胜,心旷神怡之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返回的途中,我们思绪万千,浮想联翩,50多年前的艰辛求生之路,特别是深山遇险后有幸获救的场景又历历在目,终生难忘……</b></p> <p class="ql-block">瓦罐岭留念</p> <p class="ql-block">登高远观</p> <p class="ql-block">采药农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