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第31届现代与经典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学习体会

汤头小学 郑金惠

<p class="ql-block">  2021年5月14日—5月16日,我们汤头小学七位老师来到苏州参加了第31届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通过观摩全国优秀教师的课堂,我对数学课堂有了新的看法和认识,原来数学课还可以这样上,这启发了我的教学模式,对我以后的教师专业发展有重要作用。</p> <p class="ql-block">  第一天第一节课是徐斌老师的《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单元整合课。徐老师通过回顾复习,锻炼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徐老师在找学生上黑板做题的同时。还为讲台下的学生准备了计算卡片,这样讲台下的学生不会无事可做,充分调动孩子们的大脑和参与感。课堂小结提出“除了四舍法和五入法,还有什么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试商?”的问题,让学生课下探索,激发学生数学探究的乐趣。徐老师讲课平缓温和而又铿锵有力,“润物细无声”的教育让我深思。徐老师提倡无痕教育和隐藏教育,即让学生感觉不到教育的存在。徐老师说,当学生感受到自己被教育时,教育已经失败了。人要有理想,成为一个温暖的老师便是徐老师的职业理想。</p> <p class="ql-block">  贲友林老师的《因数与倍数》的复习课也让我印象深刻。课堂刚开始,教师便以幽默的语言抓住了孩子们的心。课堂中,教师和学生一起回忆梳理了因数与倍数中每个概念的含义,通过各个概念的含义有序归纳、整理成了思维导图。在这节课中,学生是评价的主体,教师让学生评价教师整理的思维导图,评价学生自己整理的复习单,既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口才,又能让学生发现其他人的优点并学习借鉴。贲老师重视让学生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学生创造信息,值得老师深思。</p> <p class="ql-block">  强震球老师幽默风趣,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课堂开始前的谈话能拉进师生距离,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强老师用“创造计量体积的单位”的“创造”一词,让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体,也能体验学习的成就。课堂中学生自主动手测量学生体积,能更直观的感受大小。</p> <p class="ql-block">  罗鸣亮老师的《三位数乘一位数》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罗老师另辟蹊径,整节课带着孩子们探究淘气与教材不同的列竖式求459×7的做法是否正确。课堂刚开始全部学生都认为淘气的做法不对,经过整节课的讨论与研究,大部分同学都学到了淘气的简便的方法,既打破了思维固势,又引导学生根据算式灵活选择计算方法。这节课上学生对踢十法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激发了学生研究数学的热情。</p> <p class="ql-block">  顾亚龙老师以"我姓顾,名亚龙,但我既不聋也不哑,可是我会揣着明白装糊涂"这样的开场白奠定了幽默轻松的课堂基调。本节课利用四个问题,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补充、修正、完善,逐一解决问题,把课堂还给学生,从知识的原点出发,在环环相扣的问题串中抓住了本节知识的本质,这种模式值得借鉴学习。顾老师的数学课穿插历史信息和文学常识,让我认识到数学课不局限于数学思维,更可以拓展其它知识。</p> <p class="ql-block">  俞正强老师的《面积的认识》也是极其的精彩。“地面在那里?每天用几次?”“我启发你,睡觉躺在哪?你在床面上滚了几年了?”“脸面跟了你几年?你对得起它吗?”……一连串的追问逼问,俞老师用幽默诙谐的语言,从容应对各种“意外”问题和课堂尬,孩子由最初的紧张,不敢说出真实的想法,到最后的畅所欲言,课堂的生动活泼,展现了老师的个人魅力,值得学习!俞老师提问题的角度很特别,通过问“这个世界是先有面还是先有图形”、“面能从这些物体上撕下来吗?”、“面有重量吗?”等独特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启发学生更深入的思考,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p> <p class="ql-block">  经验与方法的灵活迁移是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体现。徐长青老师的课一直在关注学生的反应并及时作出评价,同时又不断地对方法进行提升,特别注重引导学生把新知转化成旧知,让学生在这节数学课上既有数学思维的锻炼,又有自我认知的挑战,更有了今后解决新问题的思路。徐老师用自己幽默诙谐的语言征服了台上的学生和台下的老师,可爱至极。</p> <p class="ql-block">  刘德武老师给一年级的孩子们讲授了《再看百数表》一课,为孩子们呈现了多个变式练习,在某种程度上更能培养孩子的胜负心培养孩子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孩子对数感形感的思维能力。教学过程中知识性,趣味性,思维性缺一不可。教学过程中要使孩子在兴趣中学习,开开心心的主动学习才是有效率的学习。</p> <p class="ql-block">  这次“积极生长好课堂”的数学教学展示活动让我学到了很多,数学课堂的形式是多样的,不能拘泥于形式,要让孩子们在问中学、在做中学、在玩中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p>

学生

老师

课堂

数学

学习

孩子

思维

数学课

教学

教师